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98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绿海龟(Chelonia mydas)外周血细胞的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经Wright’s染液染色,可鉴定出红血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七种血细胞。其中红血细胞数量多,长椭圆形,具圆核。白细胞数量少,多为圆形,分无颗粒型白细胞和颗粒型白细胞两种。无颗粒型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细胞质中无特殊颗粒;颗粒型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细胞质中具有特殊颗粒。在白血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单核细胞体积最大;在数量上,血栓细胞最多,淋巴细胞次之,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则较少。绿海龟的淋巴细胞可分为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两种类型。在外周血细胞中可观察到分解、解体状态的红血细胞,还可观察到少量未成熟的红血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偶尔可见正在分裂的红血细胞,提示红血细胞也可在外周血直接分裂。  相似文献   
72.
本文通过血细胞体外培养,研究了多巴胺(DA)及多巴胺受体(DARs)拮抗剂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免疫防御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DA及DARs拮抗剂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内信号通路因子(AC、PLC、cAMP、DAG、PKA、PKC)和免疫防御效应(酚氧化酶原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吞噬率及抗菌活力)影响显著(P <0.05)。在DA作用下血细胞第二信使合成酶(AC、PLC)、第二信使(cAMP、DAG)及蛋白激酶(PKA、PKC)含量显著升高;与DA处理组相比,DARs 1型拮抗剂对血细胞信号通路因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效应,而DARs 2型拮抗剂引起AC、cAMP和PKA信号通路因子明显升高,PLC、DAG和PKC信号通路因子无显著变化。DA作用后血细胞酚氧化酶原活力、吞噬率及抗菌活力均显著降低,而胞吐酚氧化酶活力显著升高;与DA处理组相比,DARs 1型拮抗剂对血细胞上述免疫防御效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而DARs 2型拮抗剂血细胞吞噬活力显著降低,而其他免疫防御效应无显著变化。混合DARs拮抗剂均与1型拮抗剂作用类似。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得出,DA主要通过凡纳滨对虾膜上1型DAR激活AC-cAMP-PKA和PLC-DAG-PKC信号通路调控血细胞吞噬活力、proPO系统和免疫活性因子的胞吐,2型DARs抑制AC-cAMP-PKA信号通路,辅助调控吞噬作用。  相似文献   
73.
血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是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重要免疫指标之一。本文研究了栉孔扇贝在17℃下,分别经水温突变(11、23和28℃)和不同温度(5、11、17和23℃)干露处理后,应用以抗栉孔扇贝全血细胞单抗和颗粒血细胞单抗分别为第一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细胞数量、颗粒血细胞数量及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温骤变全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数量变化显著,全血细胞数量11、23℃组均先升高后逐渐趋于对照组,28℃组一直显著低于对照组;颗粒血细胞数量及其比例11℃组显著增加并始终高于对照组,23℃组显著降低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28℃组始终低于对照水平。不同温度干露后,全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海水恢复后,5℃组较11、17℃组更接近对照组,23℃组干露12h扇贝全部死亡。研究表明:全血细胞及颗粒血细胞数量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敏感;较低水温有利于细胞数量的提升,较高水温下细胞数量下降显著;低温干露后细胞数量恢复较好,高温干露扇贝存活率差。  相似文献   
74.
以Wright's和Giemsa双重染色法对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外周血细胞的形态进行显微观察研究并计数,同时测定各类血细胞的大小及血液的生化指标.血涂片观察发现:波纹唇鱼的外周血细胞可区分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等五种血细胞,未观察到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75.
勒氏笛鲷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了勒氏笛鲷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Wright染色液染色,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五种血细胞,没有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单核细胞体积最大;血栓细胞数目最多,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目最少;淋巴细胞有大小两种类型;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外外,在外周血液中还观察到少量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偶而可见正在分裂的红细胞,提示红细胞也可在外周血直接分裂。  相似文献   
76.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haemocytes in the bivalve mollusc Meretrix meretrix. According to nucleus and cytoplasm characters, four types of haemocytes were recognized: agranular haemocytes, lymphoid haemocyte, large granular and small granular haemocytes. Agranular hamocyte is the main cell type, accounting for 75%. It is agranular with rich organelles in cytoplasm, including mitochondria, golgi body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Glycogen deposits were usually found in this cell type. The number of lymphoid haemocyte accounts for 1% - 2%. This cell type is agranular and shows a high ratio of nucleus to cytoplasm. A few organelles were found. High electrondense granules with diameters of 0.2 - 0.5μm and rich organelles were found in small granular haemocyte. The proportion of this cell type is about 15%. Rich granules of high electron-dense with diameters of 0.8- 2.4μm were found in large granular haemocyte. The proportion of this cell type is about 10%, and the quantity of organelles is the least.  相似文献   
77.
报道了勒氏笛鲷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Wright染色液染色,可区分出红血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五种血细胞,没有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单核细胞体积最大;血栓细胞数目最多,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目最少;淋巴细胞有大小两种类型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此外,在外周血液中还观察到少量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偶而可见正在分裂的红细胞,提示红细胞也可在外周血直接分裂.  相似文献   
78.
1 Introduction p-nitrotoluene is an important organic intermediate widely used to produce pesticides, foamed plastics, dyestuffs and medicines. It is also a significant N-nutrient source in water (Zhu Jun et al., 2005). One will display such disorders a…  相似文献   
79.
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鉴定与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硝基蓝四唑(NBT)还原法和血细胞形态法两种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鉴定方法,以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作为研究对象,对日本对虾血细胞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初步鉴定,并优化硝基蓝四唑(NBT)还原法测定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实验条件。结果显示,当L-精氨酸浓度为2.5mmol/L,脂多糖(LPS)质量浓度为100μg/mL,Ca^2 浓度为2.5mmol/L时,NBT。法测定一氧化氮合成酶活力的结果最佳。同时,还建立了两种针对一氧化氮合成酶活力的分析方法—L-瓜氨酸分析法和亚硝酸盐分析法,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虾血细胞在4℃下与L-精氨酸和LPS孵育8h后测定的结果最为理想。利用这4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鉴定和分析对虾血细胞中的一氧化氮合成酶,这为深入了解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对虾先天性免疫中的地位及其在对虾抗病力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名贵的海产鱼类,也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大规模增养殖的经济鱼种之一。目前随着牙鲆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养殖中各种病害的爆发也相继增多、由此给养殖业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各种防病、治病方法。其中,通过接种疫苗对鱼类病害进行免疫防治被认为是最重要、有效和绿色环保的方法之一,许多针对鱼类病原的灭活、减毒和基因工程疫苗相继研制成功,这些疫苗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提高鱼类的抗病性,减少发病率。作者利用制备鳗弧菌灭活疫苗对牙鲆进行注射免疫的方法,从而观察牙鲆外周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变化,探讨了鱼类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保护机制,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