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41.
地震序列是一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连续发生的地震事件,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包含着地震孕育、发生、发展过程的丰富信息,是研究地震孕育、发震构造、区域应力特征及地震活动趋势的重要依据.实际的地震序列经常在时间和空间上重叠并淹没在海量的背景地震事件中,使得准确高效地识别地震序列仍然存在难度.本文基于ST-DBSCAN和DBSCAN两种聚类算法,采用先松后紧的参数设置策略,通过多次聚类逐渐寻找最佳的地震序列的方法构建了多重时空聚类算法,并同时获得每一个地震序列的展布方向、持续时间、序列类型等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通过对理论合成地震目录和六盘山及其邻区内的实际地震目录的测试表明,该算法不需要预先设置地震序列的个数,可以有效的识别小震群;避免使用时空耦合距离参数,使参数的设置更具有实际意义;采用多次聚类策略,提高了聚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计算效率高节约内存,能够对数量庞大的地震目录进行聚类;能够获得地震序列的相关统计参数,为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能够在含有噪点的数据集中有效识别具有复杂时空分布的地震序列,解决了因发震构造形状复杂所造导致的震群分布复杂无法识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2.
红垭豁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中祁连构造带内,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成矿条件优越。为有效提取矿致地球化学异常,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重分形模型(S-A)方法对研究区沟系641件土壤样品异常进行了提取及ilr(对数比)变换,并结合密度曲线及箱线图,对比三类数据(原始、对数、ilr变换)元素的多元统计含量特征,运用S-A提取研究区地球化学异常及背景。结果显示,ilr变换后数据消除了数据闭合效应,元素含量更接近正态分布。主成分分析得到2类不同的元素组合,PC1为Cu、Fe、Mn、Ni、Pb、Zn元素组合,即中高温热液成矿元素组合形式,代表与侵入体和断裂有关的Cu-Pb-Zn多金属矿化,反映了铜多金属矿成矿过程的叠加;PC2为Au、As、Sb元素组合,代表与金锑矿化有关的低温热液活动。PC1分解图显示,PC1低背景、高异常主要分布在安山岩地层中,且周围附近有中酸性侵入岩及构造破碎带,为铜多金属矿提供物质来源,经异常查证,发现铜矿体1条。研究认为,红垭豁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S-A所圈定的综合异常可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3.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龙须菜在高温逆境中可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最优分析条件为样品60℃平衡30min,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纤维头(PDMS/DVB)顶空萃取吸附25min,在210℃下解吸附5min后对解吸物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从龙须菜中检测到56个挥发性代谢产物,在高温逆境条件下主要有烯烃(61.67%)、醛(22.47%)、酮(5.98%)、烷烃(1.92%)、卤代物(0.65%)、醇(0.41%)、酯(0.37%)、其它(1.34%).比较了常温和高温逆境培养条件下龙须菜中代谢产物的相对含量变化规律:高温胁迫下E-2-戊烯醛等7种代谢产物含量显著减少,三氯甲烷等4种代谢产物含量显著增加.其中E-2-庚烯醛、E,E-2,4-庚二烯醛、2-正戊基呋喃和三氯甲烷可能与龙须菜高温逆境生理有关.本研究可为龙须菜抗逆生理和抗高温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44.
不同类型地貌的各向异性分形与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锰  朱令人  龙海英 《地球学报》2003,24(3):237-242
利用标准偏差法和固定质量法,研究了新疆天山地区3种不同构造地貌单元地形剖线的自仿射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标度范围内,不同构造地貌单元剖线分维值总体上呈现出高山区大于中低山区大于盆地区特点,同一个地貌研究区不同方向的剖线呈现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多重分形谱Dq的形态和值域范围也呈现出不同特征。研究认为,地貌表面形态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一种各向异性的分形布朗运动,分维值表征了内外营力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渡越长度是自仿射分形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参量。利用上述分形特征可定量研究地貌的发展阶段和地貌动力学。  相似文献   
545.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CINRAD/CD多普勒雷达资料、实地冰雹调查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20年一次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地区强冰雹事件发生时出现的三体散射与风暴云团三维结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C波段雷达较S波段雷达容易出现三体散射。(2)三体散射现象和55 dBZ或60 dBZ等强回波密切相关,尤其是60 dBZ强回波出现时,三体散射现象也随之出现。(3)从三体散射与冰雹云体积变化情况来看,60 dBZ冰雹云体积即使在50 km3以下也会出现三体散射。(4)在本个例中发现多重三体散射,其特征是在雷达径向上三体散射长度较长,为强回波距地高度的3~5倍,随着多重散射次数的增加,散射越来越弱,故多重三体散射强度沿着强回波径向上逐渐减弱。(5)三体散射现象首次出现后,开始出现冰雹,下沉气流使冰雹云回波顶高迅速下落,其中60 dBZ回波顶高下落最为明显,垂直厚度减少最为严重。大冰雹降落后60 dBZ回波底高迅速抬升,体积急剧减小,之后风暴云团回波顶高、体积进入平稳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