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31.
A Review of Decadal/Interdecadal Climate Variation Studies in China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Decadal/interdecadal climate variability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CLIVAR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and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world. Many studies in relation to interdecadal variation have also been complet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an introduction in outline for interdecadal climate variation research in China is presented. The content includes the features of interdecadal climate variability in China, global warming and interdecadal temperature variability,the NAO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PO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and interdecadal climate variation in China,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the interdecadal mode of 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in the North Pacific and its climate impact, and abrupt change feature of the climate.  相似文献   
532.
FY 1C星空间粒子成分探测器能够实现对质子能谱、电子积分通量及重离子成分的同时测量.在第23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空间粒子成分探测器对860km高度的南大西洋负磁异常区高能粒子辐射进行了长达3年的连续探测.本文根据实测结果,得出了南大西洋负磁异常区粒子辐射特征,分析了太阳质子事件和地磁暴对南大西洋负磁异常区粒子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AMO的形成机制与指数定义、AMO对东亚夏季和冬季气候的影响、AMO与其他大洋的协同作用。目前,关于AMO的形成机制仍有不同意见,传统观点认为AMO是气候系统内部过程尤其是大西洋经向翻转流造成的,但近期有工作指出AMO是气溶胶、火山喷发等外强迫驱动产生或是海洋对大气随机强迫的一种响应。AMO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调制东亚夏季气候,当AMO处于正位相时,东亚夏季风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反之亦然。同时,AMO正位相有利于东亚冬季风偏强,欧亚大陆中纬度及中国北方偏冷;负位相时则大体相反。鉴于AMO的重要作用,加深理解AMO形成机制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有益于提升东亚气候的年代际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534.
在东亚夏季风变异的众多影响因子中,热带海温是影响夏季风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热带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季节内、年际到年代际时间尺度,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影响东亚夏季风变异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特别综述了关于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热带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影响和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系统回顾了热带海温对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关联的影响及过程。最后,提出了在热带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尺度变化、全球变暖下热带海温的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等方面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35.
1 IntroductionThe empirical and simple model studies suggestthe existence of a SST dipole mode in the tropical At-lantic which is antisymmetric about the annual-mean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and in-volves air- sea interaction through the wind- SST-evaporation (WES) feedback (Carton, 1996; Chang etal., 1997; Zhao et al., 2003). Chang et al. (2000)found that the dominant near-surface atmospheric re-sponse in the tropical Atlantic sector primarily comesfrom the local SST f…  相似文献   
536.
台风期间的海洋观测及其新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近几年已经研发出两种专门用于台风期间海洋观测的新技术,并在大西洋海域得到了试应用。文章将着重介绍这两种新型的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所取得的初步观测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37.
海洋中尺度涡与内波的地震图像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反射地震通常用于调查、研究海底地质构造,勘探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近期研究表明多道反射地震方法也可以对水柱的热盐细结构成像.中尺度涡与内波是重要的物理海洋现象,但是常规的物理海洋调查是在间隔若干公里的离散测站上进行的,水平分辨率较低,因此对中尺度涡的结构与内波的横向分布了解较差.本文利用在大西洋东部、南海采集的地震数据给出了低频反射地震可以对中尺度涡与内波清晰成像的新的证据.反射地震方法较传统海洋观测手段,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的水平分辨率和短时间内对整个海水剖面进行成像方面.从地震剖面上,能够清楚地观测到中尺度涡、内波造成的反射特征变化,从而有助于改进对能量在不同尺度的海水运动之间传递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8.
海扇类(pectinoids (s.l))是一类具浮游异养幼虫类型生态特征的表生双壳类。这种生态特征决定了其大部分组成分子具世界性分布。但是,在侏罗纪原大西洋地区海扇类中仍有不少属/亚属显示出地区性特征,其地理分布主要受纬度气候带控制,即显示出南北差异。这些地区性海扇贝类是认识侏罗纪生物地理分区的重要标志。主要分布于高纬度地区的北方型分子由Buchiidae、Pectinidae和Oxytomidae 3科的一些属/亚属组成,它们于中侏罗世晚期和晚侏罗世常见于格陵兰东部,往南止于英格兰南部,是北方生物区的重要代表。适于热带-亚热带的特提斯型分子分异度较高,组成分子来自Pectinidae,Spondylidae和Entoliidae 3科,主要分布于法国以南的较低纬度地区。但是,在特提斯海扩张时期,如侏罗纪巴通期,随着特提斯生物大区北界的北移,特提斯双壳类可散布至英格兰北部。  相似文献   
539.
540.
在北部高纬度地区 ,末次冰消作用被几次短暂的近冰川气候所中断 ,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新仙女木寒冷期。如GRIP冰心δ18O记录所揭示 ,格陵兰温度主要受控于由北太平洋表层释放的热。形成于热带大西洋西部的暖水 ,随上层水向北传送 ,对于补充由挪威-格陵兰海和拉布拉多海向南运动的北大西洋深层水流起着重要作用。这种跨越赤道的水体交换 ,导致南半球热量丢失。模拟试验显示 ,新仙女木期北大西洋北部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是对淡水引起的北大西洋深层水形成延缓和向北的热传递减弱的反应。热带大西洋西部和南半球大部分区域相伴出现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