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选取太湖流域下游的武澄锡虞和阳澄淀泖水利片区为研究区,基于1980s和2010s两期水系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利用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河网密度空间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土地城镇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研究区河网密度下降幅度达11.3%,其中,一、二级支流密度分别下降18.1%和11.3%。城市及周边地区下降幅度最大;因淤积和填埋造成的区域河道衰退是河网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土地城镇化速度与支流衰减长度呈指数关系,且存在区域差异;当土地城镇化速度达40%以上时,支流长度快速减少。此外,水网密布区域河网密度下降和衰退强度更大。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水系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52.
太湖流域61年来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浩云  王银堂  胡庆芳  刘勇 《水文》2013,33(2):75-81
基于太湖流域1951~2011年长系列降水资料,采用正交函数分解法、Spearman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连续小波分析方法等,从空间分布、趋势性、周期性和突变性等方面系统剖析了61年来太湖全流域及各水利分区降水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太湖流域降水表现为两种空间分布类型,一类是年降水量振幅高值中心位于以市岭站为中心的浙西山区以及湖西区的长兴~宜兴一线,第二类表现为年降水量以湖区为分界呈南北相反的分布型态。61年来,太湖全流域和各水利分区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及年最大30日降水量均不存在显著的变化趋势,但具有较明显的丰枯周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开展洪水资源利用、制订调度方案、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太湖流域长兴县浅层地下水的氮污染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共取地下水样43个并测定了其三氮含量.结果表明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超标率分别为13.95%、16.27%和16.27%.三氮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农业活动集中区,即夹浦镇、小浦镇、洪桥镇和虹星桥镇等,其中虹星桥镇硝酸盐污染最为严重,高达22mg/L.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太湖流域长兴县43个浅层地下水样“三氮”含量进行了区域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长兴县地下水NO3-N和NO2-N浓度变异函数满足球状模型,而NH3-N浓度变异函数为高斯模型,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浓度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9.98、1.51和3.82kmn.对硝酸盐污染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硝酸盐浓度与氮肥使用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施肥量(以N计)为300kg/ha地区平均硝酸盐氮浓度达6.7mg/L,年平均施肥量(以N计)为100kg/ha地区平均硝酸盐氮浓度为2.2mg/L;地下水硝酸盐与地下水位埋深有直接关系,埋深较浅(1~3m)地区的硝酸盐浓度较高;当土地利用类型相同时,硝酸盐氮浓度与人口密度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4.
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地区氮磷污染来源解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利民  王水  韩敏  何卿  潘国权  王春 《湖泊科学》2010,22(3):315-320
本文比较全面地调查了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地区氮磷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水体氮磷污染严重,氮磷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染,其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总负荷量的60.2%、52.5%和52.9%.工业污染问题突出,纺织印染是污染物排放最大的工业行业.张家港市和江阴市为氮磷污染的主要贡献地.对区域环境容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氮磷污染削减目标,氨氮、总氮和总磷污染削减率分别达32.4%,51.8%和51.1%.最后,从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力度、落实河道及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控等方面提出了望虞河西岸地区的氮磷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5.
太湖流域地貌与环境变迁对新石器文化传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申洪源  朱诚  贾玉连 《地理科学》2004,24(5):580-585
太湖流域新石器新石器文化是连续发展的一个完整体系。高亢地带利于古文化的连续发展,而地貌和环境演化使得古文化遗址的迁移性不同,遗址往往从地势低洼处就近向高爽处迁移。水位降低、水域面积缩小时,遗址从高向低处迁移。当气候温干,地势高爽时,古人类活动频繁,文化发展。而气候温湿,水域面积扩大时,文化遗址迁移频繁,文化层堆积较薄。  相似文献   
56.
流域陆地生态系统水体净化服务表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生态系统的水体净化服务能过滤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有助于防控流域非点源污染。准确表征该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定量探索其驱动机制则是生态系统服务应用的前提。论文以太湖流域典型地区为例,利用空间分布式的生物物理模型,研究流域陆地水体净化服务的空间格局与时间演变特征,并借助GIS空间统计方法及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主导驱动力。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研究区59.19%、58.27%的面积分别为氮、磷净化服务的弱降低区。2000—2005年与2005—2010年两个时间段内研究区氮净化服务先下降后略有上升,其中苏州市区增幅最大;磷净化服务为下降趋势,以无锡和苏州市区降幅最大。气候因素和水网密度对水体净化服务具有显著正影响,而负向驱动力则存在差异。为此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整主导因素,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水体净化服务,减少氮、磷排放,为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及水环境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7.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淹没范围模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平原水网地区多属大河三角洲地区,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当遭受洪涝灾害后,经济损失极为严重。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河网非恒定流计算方法,洪涝的发生过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洪涝的淹没范围,为及时掌握洪涝灾情,制定防洪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模拟暴雨条件下农田磷素迁移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庹刚  李恒鹏  金洋  李燕 《湖泊科学》2009,21(1):45-52
开展三次重复人工暴雨试验,研究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农田磷素在暴雨径流过程中的迁移输出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是暴雨径流过程农田磷素迁移的主要途径,地表径流水相和侵蚀相磷素迁移量分别占总磷输出量的58.50%和34.69%;随壤中水流输移的磷素仅占总磷输出量的6.81%,磷素迁移以颗粒态为主,约占总磷输出量的60.73%,溶解态磷素以无机磷酸盐输出为主,溶解态磷素更易于在土壤中运动,地表径流与壤中流磷素输出特征对比分析显示,土壤对磷素具有较强的滤减作用,尤其对总颗粒态附着磷浓度的消减效果明显,可达80%以上,尽管暴雨径流过程中磷素迁移以地表径流为主,然而在降雨丰富的太湖地区,一般降雨条件下壤中流是产流的主要形式,同时壤中流溶解态磷流失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区域水环境恶化具有重要贡献,因此加强壤中流溶解态磷素输移和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太湖流域典型中小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分析(1991-2010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分析太湖流域的中小型湖泊富营养化指标近20年的变化趋势,探讨流域富营养化特征的总体演变趋势.从全流域看,总氮浓度在近20年里呈稳中略降的趋势;而总磷浓度在近20年里有较明显上升趋势;作为营养物上升的直接响应指标叶绿素a呈快速上升趋势,平均值从1991年的7.0μg/L上升至2010年的27.5μg/L,20年间上升了近3倍,叶绿素a数据离散程度出现大幅上升,标准差从1991年的1.25μg/L上升至2010年的19.06μg/L,说明各湖富营养化程度的空间分异性在加大,藻华风险增加;透明度在近20年中虽有波动,但整体仍呈下降趋势.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计算结果显示,近20年过水型湖泊淀山湖和昆承湖的TLIc指数明显高于封闭型湖泊水源地尚湖和傀儡湖.典型过水型湖泊(淀山湖)、封闭型湖泊水源地(尚湖和傀儡湖)以及典型的渔业生产型湖泊(长荡湖)的富营养化演变过程有所差异,主要受湖泊本身自然属性、污染控制强度、管理模式、功能定位等影响.  相似文献   
60.
杨洁  许有鹏  高斌  王跃峰  徐羽  马倩 《湖泊科学》2017,29(4):827-835
以河流近域景观格局与水环境质量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年及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类型以及7条典型河流的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5项水质指标,分析城镇化下苏州市河流水质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苏州市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较差,但呈现一定的好转趋势.(2)河流水质受到城镇用地、旱地及水田的综合影响,并表现出尺度效应.其中城镇用地与旱地对河流水质恶化具有明显的作用,水田则反之.2001-2010年城镇用地及水田对水质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弱,旱地则增强.(3)蔓延度指数、最大面积斑块比例对河流水质呈现负相关,斑块数量、斑块密度、香农均匀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则与水质呈现正相关.景观格局对于水质的影响在大范围缓冲区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苏州水环境管理及太湖流域城市空间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