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3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奥陶系顶部马家沟上组合(马五1—马五4)风化壳储层是苏里格气田东区下古生界主要产气储层,其中马五1+2及马五41是该区块的主力产气层。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室内薄片分析及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测试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东区马家沟上组合储层岩石类型以含膏粉晶-泥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膏模孔+溶缝为主;储层受沉积、成岩、岩溶古地貌及构造共同控制,沉积-成岩是白云岩储层的主控因素,有利沉积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成岩作用决定了最终储层空间的形成,构造对储层主要起到沟通渗滤作用,而岩溶古地貌从宏观上控制着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和天然气储集保存状况。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南郑福成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笔石组合和笔石体形态等的研究,再次论证了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以划在G·persculptus带之底为宜,并对界线附近的部分重要和特征笔石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3.
对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宝塔组进行连续而高密度的碳、氧同位素和牙形刺采样与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碳同位素值及曲线形态与晚奥陶世凯迪期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Gutternberg Inorganic Carbon Excursion (GICE)一致,并显示出的三个次级峰值。宝塔组自下而上发育牙形刺:Protopangerodus insculptus带和Hamarodus brevirameus带。通过与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其他剖面宝塔组碳同位素曲线的对比,发现GICE事件在不同剖面发育程度不完全一致,南部发育较北部更全,宝塔组起始沉积时间有差异。通过与湖北、安徽、塔里木盆地、北美和瑞典地区的对比,认为中扬子地区宝塔组可能发育不完全;塔里木盆地其浪组与四川盆地宝塔组可对比;再次证实GICE事件具有全球性属性,其多次波动的特征可能与地球古海洋环境变化和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4.
苏东41-33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北部南缘,长期沉积间断的风化壳不整合面形成复杂的岩溶古地貌,属苏里格气田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的重要勘探区。研究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法、残厚法和印模法,优选本溪组顶9号煤层和马家沟组马五5灰岩为标志层,深入探讨古地貌单元的恢复依据和划分标准,精细恢复岩溶古地貌形态,并明确岩溶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气藏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苏东41-33区块整体处于二级地貌单元岩溶斜坡之上,奥陶系古风化壳上下地层厚度可划分出上薄下薄、上薄下厚、上厚下薄等5种组合类型,细分古坡地、残丘和沟槽3个三级地貌单元;古地貌总体趋势走向为北高南低,出露层位展布由马五4过渡到马五1。中南部发育连片残丘,北部见小型零星残丘,恢复厚度低于15m,残留厚度超过85m;北部发育2条侵蚀沟槽带,充填厚度大于20m,残留厚度小于45m;古坡地分布范围广泛,周围被古残丘与沟槽所分割,残留厚度介于45m^85m之间,恢复厚度大于10m。古地貌类型对风化壳气藏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残丘及残丘边缘带的古坡地储层叠合厚度增大,溶蚀孔洞充填程度低,主力含气层保存完整且连通性较好,是寻找高产井的目标区,而岩溶古沟槽相对不利于天然气富集,所钻遇气井多为低产或无产能。  相似文献   
95.
96.
袁鄂荣  李志明 《现代地质》1992,6(2):160-173,T001
作者在野外工作和室内岩矿鉴定的基础上,首次在江西水新—崇义地区奥陶系发现火山碎屑岩。本文从地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入手,探讨了该区奥陶系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据此厘定了各组的含义,讨论了其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97.
贺兰山奥陶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郑昭昌  李玉珍 《现代地质》1991,5(2):119-137
近年来,作者对贺兰山区奥陶系进行了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确证该区寒武系与奥陶系为连续沉积,对奥陶系进行了合理划分和时代厘定,初步建立了11个化石带或生物组合。该区是华北地台西缘奥陶系发育最好、生物地层研究最清楚的地区。根据沉积物及生物特征,确认本区中奥陶统为大陆边缘斜坡相沉积,浊流特征颇为典型。是研究斜坡沉积作用及其相模式、古构造古地理演化及其含矿性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98.
山西临汾奥陶纪马家沟组顶底与上覆和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是一套沉积于广阔陆表海浅水台地上的碳酸盐、蒸发岩潮坪层序。泥晶石灰岩、白云岩、蒸发岩等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如鸟眼、干裂、石膏、石盐假晶、叠层石等反映出来的旋回性清晰明显。在野外共划分出了84个旋回层,用Fischer图解对马家沟组的旋回层序进行了分析,共划分出3个三级旋回,12个四级旋回。84个旋回层可能是因地球偏心率变化而引起的米兰柯维奇旋回  相似文献   
99.
山东省菏泽郓城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主要赋存于奥陶系和寒武系灰岩中,为估算评价该区的地热资源,在收集资料、野外勘查的基础上,施工1眼地热井,结合收集该区30余眼地热井资料,基本查清了郓城地区的地热赋存条件,确定奥陶系和寒武系热储为本次研究对象,对郓城地区地热流体质量进行了评价,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评价结果,为持续做好郓城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0.
叶飞  潘文  尹廷龙  左勇  覃智贵  周灵  周宁  赵爽  刘健 《贵州地质》2020,37(2):138-143, 208
近期在开展1∶5万大坝场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印江窑上奥陶系湄潭组中发现了锰矿层。目前国内已有公开报道的奥陶系锰矿仅见于湖南桃江、益阳、安化、宁乡等地。综合分析后,认为该锰矿可与"桃江式"锰矿对比。鉴于黔东北湄潭组地层分布广泛,具有一定科学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