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730篇
海洋学   13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疆甜水海地区石炭纪地层出露较为广泛,其沉积时代的准确限定对研究该地区及西昆仑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测制,在原划归寒武系的甜水湖组中发现大量Protohaploxypinus、Hamiapollenites和Striatolebachiites等可见双囊具肋花粉,与前人建立的新疆晚石炭世晚期的孢粉组合较为相似;在原划归长城系的甜水海岩群中发现牙形刺分子,推测其层位为上石炭统。结合室内区域地层对比研究,本文重新厘定了西昆仑甜水海一带原划归寒武系的甜水湖组及原划归长城系的甜水海岩群(部分)的地质时代,将其划归于上石炭统恰提尔群砂岩组,并结合碎屑组分分析,认为其为三角洲—浅海滨岸相沉积,形成于伸展拉张环境下的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92.
文章通过对杭州湾北岸孔深为237.80 m的BZK04钻孔进行沉积物岩性、微体古生物、孢粉组合、粒度含量、古地磁和OSL测年的综合分析,讨论研究区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变及古气候变迁特征,建立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结果显示, BZK04孔岩心自下而上可分为基岩长河组碳质泥岩(Ech)和早更新世以来的嘉兴组(N-Qp1 j)、前港组(Qp2q)、东浦组(Qp3d)、宁波组(Qp3n)、镇海组(Qhzh)地层;有孔虫鉴定为11属17种,其中包括16种底栖有孔虫,1种浮游有孔虫;介形类鉴定为8属8种;孢粉分析显示含37种类型,其中木本植物花粉18种,草本植物花粉11种,蕨类孢子8种,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最高,约为85.1%,蕨类孢子次之,约为8.7%,草本植物花粉含量仅为6.3%。根据岩性分层特征、沉积相、孢粉、有孔虫及介形虫以及粒度分布频率曲线对钻孔的沉积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可将沉积环境记录划分18个孢粉组合带和七个古气候旋回变迁,其中早更新世为河流相和河湖相沉积,揭示第三暖期—第4冷期的两个古气候旋回;中更新世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河湖相为主,揭示第五暖期—第6冷期的两个古气候旋回;晚更新世以潮坪相、河口湾相、浅海相沉积为主,对应第七暖期—第8冷期的两个古气候旋回;全新世时期为潮坪相和河湖相沉积,对应大西洋期和亚北方期。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掌握长江三角洲南翼更新世以来的第四纪沉积环境变化、地层划分和古气候演变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3.
首次在松辽盆地北部黑富地1井上二叠统四站板岩组采获孢粉化石,称为Protohaploxypinus fertilis-Piceaepollenites opimus-Alisporites communis组合,该组合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地位,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低且属种贫乏. 裸子植物花粉以无肋双囊粉含量最多,其次为具肋双囊粉,单气囊花粉含量较少,可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晚二叠世和大兴安岭地区林西组孢粉组合对比,时代为晚二叠世. 孢粉化石赋存井段岩性组合特征与林西组相似,因此松辽盆地西部大兴安岭地区的林西组可引入松辽盆地内, 原四站板岩组改称林西组.  相似文献   
994.
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在中国旧石器文化及古人类演化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古人类及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年代方面,对古人类生存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较少,更未见定量研究.本文利用最终筛选后的420个表土和83个地层样品的孢粉数据,采用MAT(modern analogue technique)方法定量重建了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220~85ka B.P.的年均温和年均降水序列.依据孢粉定量重建的气候变化序列与大西洋-太平洋深海氧同位素和南极冰芯记录的MIS 5、MIS 6和MIS 7阶段有较好对应.冰期时,泥河湾盆地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年均降水量比现在多200~400mm;间冰期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约1℃,或与现在相近,年均降水量也与现在相近.冰期时,泥河湾盆地的古气候相对稳定,间冰期时波动频繁.侯家窑古人类生活在大理冰期(MIS 6阶段),气候寒冷湿润,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成为侯家窑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侯家窑人已学会适应和抵御严寒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995.
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边缘地区的肇庆高要钻孔岩芯长610cm,其泥炭沉积物记录了全新世的沉积过程、植被演变和人类活动历史.根据木屑及泥炭沉积物的AMS-14C测年,钻孔底部年龄按沉积速率外推大约为6100cal.a B.P..在孔深536~ 175cm段发现以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为主的原位腐木根茎和泥炭沉积.孢粉研究表明近6000年来钻孔所在区域植被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经历了常绿阔叶林→水松森林沼泽→常绿阔叶林→草地沼泽→次生林及草地农田5个阶段.当地的水松沼泽群落在4900~ 2900cal.aB.P.期间十分繁盛,该阶段后期随着沼泽湿地面积的缩小呈现缓慢衰退的趋势;在2900cal.aB.P.左右水松林面积大幅缩小,水松森林沼泽快速转变成浅水及早地莎草科、禾本科为主的草地沼泽;约1700cal.aB.P.后研究区域残余的天然水松基本消失.炭屑分析表明,火灾事件始于距今3500cal.aB.P.,与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相对应,揭示了该区域早期农业的初始时代.乔木植物的比例在2660cal.a B.P.骤减,禾本科、里白/芒箕、松属等先锋属种大量生长,这个过程伴随着炭屑浓度的大幅增加,指示人类刀耕火种活动逐渐增强.研究表明,晚全新世三角洲进积、海岸带推移、潜水位下降和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导致了研究区域水松林的消亡,近2600年三角洲早期农业的发展大大加剧了当地水松群落的衰退速度.  相似文献   
996.
分析了浙江天台-宁海地区嵊县组第3沉积层的孢粉样品11个,该层时代属晚中新世.其中,在宁海县黄泥塘村和大路下村各采集4个,天台县家湖村采集3个;样品岩性主要为浅灰色至灰褐色湖相沉积的泥岩至泥质粉砂岩,部分样品含较多硅藻土(采样地点分布范围29°8′~ 29°10′N,121°14′~121°16′E).经化学处理,除HNT-11,DLX-1和DLX-2以外,在其余8个样品中发现了丰富且保存完好的孢粉化石,共鉴定39个类群,归属23科,建立了以栎属(Quercus)—松属(Pinus)—禾本科(Poaceae)——菱属(Trapa)为主要特征的孢粉组合.结合同层位植物大化石记录,推论晚中新世天台-宁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植被类型丰富,以具有一定垂直地带性的森林植被为主:自山麓向上,随海拔升高,由常绿阔叶林逐渐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落叶阔叶林过渡;研究区生长有松属(Pinus)及竹类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并生长有一定量的蕨类植物;研究区内湖泊、池塘及沼泽等平静的淡水水体普遍存在,使得菱属等水生草本及盘星藻(Pediastrum)等淡水藻类广泛生长.该植被类型与现今浙江兼具一定垂直地带性的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较为相似.通过对当前孢粉组合应用共存分析法,定量重建了晚中新世研究区的8个古气候参数,即年平均气温(MAT) 17.0~ 18.5℃,年平均降水量(MAP) 979.0 ~1722.0mm,最热月平均气温(WMT) 26.5~28.4℃,最冷月平均气温(CMT) 3.3 ~ 7.7℃,平均最大月降水量(MMaP) 176.2~265.0mm,平均最小月降水量(MMiP)7.0~31.6mm,平均最热月降水量(MWP) 165.5~ 232.5mm以及气温年较差(DT) 18.2~ 21.5℃,表明晚中新世研究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同该区现代气候相近.  相似文献   
997.
模拟法测图是测绘人员利用半圆仪、比例尺等绘图工具模拟测量数据,按图式符号展绘到白纸或聚脂薄膜上,俗称白纸测图。数字测图是利用测绘先进仪器如全站仪、GPS等工具,野外进行地形信息数据采集,室内借助计算机与地形图成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The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 from Wulaga dinosaur site in Jiayin from southeastern Zeya-Bureya Basin was studied. The high content of pteridophytes spores is characteristic for this assemblage. The further characters are in decrease of abundance-tricolpate pollen, Ginkgocycadophytus, pollen of Taxodiaceae, Cupressaceae and Taxaceae (TCT) , bisaccate pollen of Pinaceae, and triporate pollen. The bone-bearing burials of Wulaga dinosaur site formed under conditions of vast swampy river valley covered by ferns and taxodialeans. Tricolpate pollen, produced by plants, close to those of Platanaceae, Fagaceae, Betulaceae, and Juglandaceae, counts in favor of valley river open canopy forests.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南海69站深海柱状剖面的孢粉成分的变化将该孔沉积层从下至上划分为5个孢粉组合带,1带:Quercus(常绿)-Pinus-Cyathea-Artemisia孢粉带(552.5~470 cm);2带:Pinus-Podocarpus-Quercus-Polypodiaceae孢粉带(470~350 cm);3带:Quercus(常绿)-Castanopsis-Pinus-Polypodiaceae孢粉带(350~250 cm);4带:Pinus-Podocarpus-Artemisia-Polypodiaceae孢粉带(250~140 cm);5带:Podocarpus-Cyathea-Quercus(常绿)-Pinus-Pol-ypodiaceae孢粉带(140~0 cm)。并相应恢复了南海东部64 ka以来3个植被、气候、古环境演替阶段,热带季雨林、热带北缘半常绿季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对69站柱状地层时代作了划分,孢粉1带相当于氧同位素3期,时代为Q33-2;孢粉2~4带相当于氧同位素2期,时代为Q33-3;孢粉5带为氧同位素1期,时代为Q4。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盆地孢粉组合、主要组分和盆地充填物质的颜色、性质、结构及原生沉积构造,对第三纪西宁—民和、贵德—化隆盆地进行沉积环境、植物群落分析,揭示出自古新世—上新世不同地质阶段植被面貌及其所代表的古气候特点,将盆地古植被、古气候演化划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并初步探讨植被演化与高原隆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