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7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1034篇
测绘学   242篇
大气科学   1454篇
地球物理   315篇
地质学   667篇
海洋学   865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109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水色分布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色是描述海水光学性质的主要参数。本文收集了渤海、黄海和东海23a的海洋调查资料,绘出了这些海区的水色分布图,并且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72.
4月下旬,随着我省梅雨、台风季节即将来,临,省厅防患于未然,及时组织召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本刊特编辑这组稿件,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3.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南海北部深水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等新生代被动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经历了大致相当的从裂陷到坳陷的构造演化史,但在张裂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沉积-构造的差异性。构造沉降特征分析显示:在同一构造带上自西向东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在不同构造带上自北向南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这种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对烃源岩的发育类型、分布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裂谷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陆相烃源岩发育,以陆生陆储陆盖型成藏组合为主;裂后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海相烃源岩发育规模较大,海生海储海盖型成藏组合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所占分量逐渐增多。推测渐新统湖相-湖沼相及海陆过渡相源岩和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应是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的主要来源,陆生海储海盖型、海生海储海盖型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应是深水区基本生储盖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74.
利用航磁数据识别浅覆盖区地质体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浅覆盖区,常规填图方法填制的地质图,由于信息量少导致整体质量不高.利用勘查技术方法来提高覆盖区地质填图的效率、质量和地质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航磁方法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航磁测量获取的数据是磁异常迭加的综合反应,而区域地质填图仅描述地表附近的地质情况,直接利用航磁数据辅助地质填图是不合理的.因此,基于插值切割、数理统计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一种剔除深部影响,利用浅层岩石磁性分布规律和磁性差异来识别浅覆盖区地质体的新思路.经选用黑龙江省塔河地区数据进行验证,识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5.
几种地基GPS区域电离层TEC建模方法的比较及其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PS实测资料实现了中国区域电离层电子含量建模,比较和评估了多项式模型、三角级数模型和低阶球函数模型的监测精度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平静电离层的条件下,多项式模型和低阶球函数模型拟合的精度较好,但前者存在明显的边际效应;三角级数模型在用于大区域拟合时精度较差;高纬度地区模型拟合的精度要优于低纬度地区.根据这些模型参数设置的特点以及电离层本身的变化分布规律,分析了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6.
岷江上游第四纪叠溪古堰塞湖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流域的阶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叠溪较场到太平村以北约28km的沿江河段内断续分布有湖相沉积。对太平村一带的三级阶地沉积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风成、表生沉积体系。认为古堰塞湖发育2期高湖平面,其间存在低湖面期形成的古土壤层。根据最高湖泊沉积与堵江滑坡体的顶部高度对比和堰塞湖发育的时间计算,太平村地区相对叠溪校场地区存在着平均3.18m/ka的抬升运动。  相似文献   
77.
在我国,税务筹划是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产生的,并随着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发展起来的,伴随地质勘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地勘单位向  相似文献   
78.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注珠海组,在隆起周边寻找具备"仓储"运移模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9.
水库地震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实例表明,水库地震与地质构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一些实际资料着重讨论了水库地震与活动性强烈的大地构造区、断裂带、断块间差异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
In order to find out whether Aha Lake was polluted by the acid mining waste water or not, the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mercuryspecies in the water columns and sediment profile collected from Aha Lake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discernible seasonal variation of different mercury species in water body were obtained in the Aha Reservoir. With regards to the whole sampling perio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HgP in the Aha Reservoir water body were evidently cor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mercury, showing that total mercury wa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particle mercury. The concentrations of methylmercury in water body were also evidently cor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mercury. The dissolved mercury evidently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methylmercury. However,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methylmercury and total mercury. The dissolved mercury, reactive mercury, dissolved methylmercury levels in the water body of high flow period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low flow period. The distribution, speciation and levels of mercury within the Aha Reservoir water body were governed by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output of river, the release of sediment . Discernibl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otal mercury and methylmercury in porewater was described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s,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in high flow period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low flow period. The methylmercury in pore water column was evidently correlated to that of the sedi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ly elevated MeHgD concentrations in the porewater were produced at the depths from 2 to 5 cm in the sediment profile, and decreased sharply with depth. A positive correlation has been found between MeHgD formation and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l activity. These highly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MeHgD at the intersurface between waters and sediments suggest a favorable methylation condition. Moreo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