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246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448篇
海洋学   462篇
天文学   165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3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4):F0003-F000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强调学科交叉与渗透,关注海底过程的统一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系统科学问题,研究区域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极。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底构造与事件地质:(2)海底资源与成矿系统:(3)海底探测与信息系统。在刘光鼎、金翔龙、欧阳志远和秦蕴珊院士的指导下,形成了一支中青年为主的科技队伍,现有固定人员32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24人和博士后2人。目前在研项目包括9739页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公益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大洋资源环境研究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共计80余项。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97篇、专著4部、论文集6部.开发深海探测设备17项。2000年以来,实验室联合国内30余家单位,主持开展了“大洋一号”船设备改造和4个航次的863与大洋专项研制设备的海试,主持实施了4个航次的太平洋资源与环境调查和2005年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同时开展了多个航次的边缘海海底构造和地质环境调查。实验室不断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和投入,引进和研制的海洋调查分析设备总值达8000余万元,建有14个数据处理和分析测试实验室。围绕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5年来批准对外资助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余项。2003年3月以实验室为依托组建了“中国大洋勘查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2003年10月中国  相似文献   
32.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3):F0003-F000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  相似文献   
33.
夜光藻的室内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夜光藻的室内培养对于研究夜光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增殖机理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通过试验,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扁藻作为饵料,夜光藻能良好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为夜光藻的室内培养解决了关键性的饵料问题,实现了国内夜光藻室内的长期培养。  相似文献   
34.
中国对虾肌肉组织原代细胞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35.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7):F0003-F000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  相似文献   
36.
海浪周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现场观测数据、实验室风浪槽观测数据和由文氏谱及JONSWAP谱生成的模拟数据,研究了有效周期与谱平均周期、谱峰周期与谱平均周期以及有效周期与谱峰周期的关系,通过数据拟合给出了相应的关系式.研究发现,有效周期与由谱的负阶矩计算的平均周期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并且有效周期与负2阶矩计算的平均周期几乎相等,均代表了海浪主导波对海浪平均周期的贡献.  相似文献   
37.
在实验室中饲养鱼是一项单调而辛苦的工作,其中缺少有效的饲养工具是使工作人员劳动量加大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使实验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养鱼工具,并将其应用于真绸实验室养殖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试图就实验室养鱼工具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构想。1养鱼槽养鱼槽设计见图1。设计说明防溢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进水过多而满池,其高度宜与进水管相同,较排水管高;进水管与排水管使养鱼槽能形成“常流水”,为防止附着的污物污染水,进水管和排水管都应能够拆卸清洗;清池管用于将槽中水完全排…  相似文献   
38.
用不同含量的93-B型海洋植物营养素对几种常用的金藻类饵料种进行培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海洋植物营养素用于培养金藻类效果良好,最适使用含量为30mp·L~-1域40mg·L~-1。此时效果与通常被推荐的培养液所培养的对照组相当或更好.含量过高,则造成某些营养盐过量而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此营养素使用简便。  相似文献   
39.
文中分析了CTD电导率实验室校准不确定度来源项,按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以实例形式分析评定了CTD电导率实验室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0.
褶皱臂尾轮虫大面积培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随着海产鱼类养殖和人工育苗工作的深入开展,仔鱼期和稚鱼初期饵料的开发和大量培养技术愈亦显示其重要作用[2,6,7,8,]。作者在1985~1990年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人工育苗的实践中使用了多种饵料,认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O.F.Millier)是其饵料系列中比较理想的开口和初期饵料。它大小适口(130~260μm)、营养丰富,并能保持良好育苗水质。因此,轮虫的大量培养和稳定供应成了大黄鱼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