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3篇
  免费   1326篇
  国内免费   1175篇
测绘学   393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1609篇
地质学   3524篇
海洋学   536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279篇
自然地理   28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11篇
  1948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3 毫秒
991.
南海深地震探测的重要科学进程: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研究其深部地壳的结构对深入认识南海共轭边缘的构造属性、深海盆形成演化历史、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机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南海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从构造区域上可分为南海北部陆缘、南海南部陆缘、南海中部深海盆等几个海域,在探测技术上经历了声纳浮标、双船扩展剖面(expanding spread profile,ESP)、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探测3个阶段。特别是近20年OBS探测蓬勃发展,从南海北部、发展到南海南部、再到南海中部,从二维直线探测到三维网格探测。这些探测和研究得到了宝贵的深部地壳结构信息,为南海的形成演化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推动了国产OBS的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而最新完成的深海盆三维OBS探测标志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具有非常深远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内蒙古东部地区已探明金、铜、铅、锌、钼、银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多处,其中在二连浩特一黑河深断裂与嫩江深断裂带发现莲花山铜矿、闹牛山铜矿、道伦大坝铜矿、花尔包特铜铅锌矿、扎木钦铅锌矿等矿山。  相似文献   
993.
在鄂尔多斯盆地都思兔河流域供水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查明了流域含水层的结构、埋深以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求取了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对比圈定了包乐浩晓、巴彦布拉格、好勒包勒吉3处富水区;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对上述3处富水区地下水开采量进行计算,提出了27种地下水开采方案,并经过对比得到地下水开采推荐方案。结果表明:包乐浩晓、巴彦布拉格、好勒包勒吉3处富水区主要补给为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潜水面蒸发及向河流排泄为主;在地下水浅埋区,结合含水层单井涌水量的大小,确定采用管井开采方式、中段悬挂式非完整井结构,平均布井,井深300m,单一开采白垩系环河组的地下水,最大限度夺取潜水蒸发排泄量;根据推荐方案,上述3个富水区总开采量达到123 500m3/d,可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循环荷载作用下原状结构红粘土εP-lgN试验曲线簇,采用经典的对数函数模型对稳定性曲线、Monismith指数函数模型对破坏型曲线进行拟合分析,获得了相应模型参数的拟合公式,得出发散型对数函数模型不适宜于稳定型曲线的结论.针对稳定型曲线收敛的特点,提出了一个新的稳定型曲线累积塑性应变数学模型.与发散型对数函数模型比较,新模型具有收敛性,能更好地模拟稳定型曲线的变化规律.利用新模型对不同试验条件下原状结构红粘土稳定型曲线进行拟合,获得了新模型参数拟合公式.基于原状结构红粘土临界动应力试验值,引入了一个新的参数“动应力比”,该参数的引入能很好地降低试验数据点的离散性.  相似文献   
995.
利用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卫星观测资料,结合气溶胶模式模拟,分析了2011年4月28—30日发生的强度较大的一次沙尘远距离输送过程中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输送特性。结果表明,此次沙尘过程有两个源区,分别为中国南疆盆地和蒙古国中南部,并在沙尘输送过程中交汇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地区;源区一(南疆盆地)沙尘主要分布高度在1 km以下,退偏振比平均在0.35左右,色比值平均在0.6左右,且沙尘在输送过程中被抬升到自由对流层,并先后影响内蒙古西南部、甘肃、宁夏等地区,输送到内蒙古、甘肃地区时沙尘主要分布在2.5~3 km高度,退偏振比主要分布在0.3~0.5,色比值主要分布在0.5~0.9。源区二(蒙古国中南部)沙尘先后影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甘肃、山西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和东北地区西部部分地区,沙尘输送到中国内蒙古东部、北京、河北等地区时主要分布在1~4 km高度,退偏振比值主要集中在0.3~0.5,色比值主要在0.7~1.2。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降雨型滑坡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邬凯  盛谦  张勇慧 《地震学刊》2011,(6):632-636
在建立边坡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并获得变形与降雨量连续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以一用为加卸载周期、将日降雨量及其变化作为边坡的加卸载参数、相应的日平均变形速率及其变化值为加卸载响应参数,建立了基于加卸栽响应比的降雨型滑坡短周期预警模型。以某公路边坡为例,运用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对边坡的2个监测点进行了加卸载响应比计算,发现2个点的加卸载响应比时序曲线与其稳定性动态演化规律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可以运用该模型进行降雨型滑坡短周期预测预警。  相似文献   
997.
       在陆相层序地层研究中,多条录井地层“砂地比”的对比分析是判断物源方向、揭示沉积环境、辅助层序地层划分 及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地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本文使用Access 数据库技术以层序为单位实现了海量 录井地层“砂地比”的快速计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践证明,该方 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计算方法,可以在地学研究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8.
深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承志  钱七虎  王明洋  陈剑杰 《岩土力学》2012,33(11):3439-3446
该研究为先前深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现象内变量梯度塑性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应变梯度模型研究了深隧道围岩的分区破裂现象。作为额外的状态变量,在此引入应变梯度这一新变量。利用虚功原理得到了深隧道围岩的平衡方程、边界条件和流动准则,利用Clausius-Duhem不等式获得了岩体的本构方程。对于圆形深隧道,由上述模型的一般方程得到了弹性变形情况下、具有下降段的弹塑性变形情况下和不考虑弹性变形的塑性变形情况下圆形深隧道围岩的支配方程,得到了解析解,并讨论了解析解的性质。这一模型不仅扩展了隧道围岩的经典弹塑性模型,也为下一步数值研究深隧道围岩的分区破裂现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利用IASPEI推荐的宽频震级计算公式MBB,重新量取并计算北京地震台1993—2003年(数字宽频地震记录系统与模拟地震仪器记录并行时期)的MBB、MSK、MKIRNOS震级,并分别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震级MCENC进行震级偏差比较。对比结果显示:采用宽频带垂直向速度型面波震级的MBB,震级偏差在震中距0°—180°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稳定性,且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震级偏差最小。遂利用最小二乘法,采用IASPEI公布的宽频带面波震级计算框架,拟合出北京地震台宽频震级公式。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分析1905年以来东北及邻近地区深震(mB≥6.0)及浅震(MS≥5.0)活动特征,研究深震、浅震"强震组"的时空相关性,计算二者能量比,认为东北地区已经进入第5活动期尾声,未来1—3年内,发生MS 5.0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