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测绘学   307篇
大气科学   293篇
地球物理   557篇
地质学   794篇
海洋学   374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213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5篇
  1949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目前翡翠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含共生矿物的翡翠品种,给翡翠定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原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实测样品的相对密度,X嘣线粉末衍射(XRD)物相量化分析,以及利用红外光谱观察共生矿物出现的机率。根据所含的共生矿物种类,翡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含钠长石的样品,另一类为含霞石和角闪石的样品。在反射光下,钠长石为透明玻璃状,而霞石呈磨砂玻璃状。基于上述鉴别特征,即可区分出钠长石和霞石。两类样品的相对密度都随共生矿物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而理论密度值与实际测试密度值略有不同。结合上述研究结果以及岩石学命名规则,笔者探讨并提出了一套关于含共生矿物翡翠的命名规则。  相似文献   
972.
重力测量观测得到的重力异常,反映的是不同深度和不同尺度异常源的叠加效应。在理论上,只有进行适当的异常分解,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演异常体的物性与几何参数。这里首先对重力异常进行小波多尺度分解,再通过频谱分析求出各层对应的中心深度,然后确定各层的平均密度,用广义线性反演方法反演各层密度的扰动,进而得到各层的密度分布。通过塔里木盆地的重力异常的多尺度分析和密度反演应用实例,显示了多尺度反演方法对区域重力异常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3.
传统的折射与广角反射地震和重力数据的联合解译是基于大量地壳岩石弹性性质实验室研究证实的地震P波速度和密度之间众所周知的相关性。与这一方法相矛盾的一个问题是富含钙长石的岩石具较高的P波速度,而不满足常规密度—VP关系。这说明基于常规密度—VP关系的联合反演不适用于横跨大的非造山带环斑-辉长-斜长岩地块的广角地震调查,因为其组成成分富含斜长石。同时使用VP和VS计算密度模型就可解决这一问题。岩石属性的实验室结果表明密度与VS相关性很强。此外,各向同性VS与密度的相关性较VP更强,且受高斜长石含量的影响更小。即便如此,利用这一已知的密度与VS或者密度与VP及VS的相关性进行地震和重力数据的联合反演仍然十分少见。其重要原因在于暴破地震学中S波波至的质量低,因而难以得到可靠的S波速度模型。本文阐述了在乌克兰地盾EUROBRIDGE’97广角反射和折射剖面所做的地震和重力数据联合反演的结果。该区缺失厚沉积体,使我们可以得到P波和S波速度模型。通过重力反演得到EUROBRIDGE’97剖面密度模型,我们利用密度和VP、VS模型的关系,将密度模型参数化。这样参数化后,经重力数据转换,可以获得密度和地震波速的关系。结果显示EUROBRIDGE’97剖面的密度与地震波速之间呈非线性和离散的关系。对相关性的分析表明,造成离散是缘于横跨该剖面的大的地质构造单元的差异。为解释这一差异,我们对比EUROBRIDGE’97剖面上3个主要地质单元中地震速度和密度的关系和来自乌克兰地盾及另一个前寒武纪地区的岩石学资料。可见与平均密度—速度关系的偏移量是岩石的特殊矿物组合的反映,包含了不同的岩石时代和地壳形成环境。论述了如何通过密度—速度图分析,来限定地壳成分,尤其是下地壳的成分和变质程度。  相似文献   
974.
随着反恐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设备在民用航空安保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全面开展此类设备的检测与技术性能评估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针对民航旅客行李安全检查的特点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确立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检设备技术参数要求,为建立检测评估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5.
目的:分析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及CT资料完整的、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的肺癌病例34例,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其他肺癌倾向征象,以及病灶在随访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结果:34例患者中p GGO 7例,m GGO 27例,瘤肺界面清晰,病灶边缘可见分叶、毛刺,病灶内部可见空泡、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周围可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f GGO在随访过程中,病灶增大,密度增高,p GGO病灶内部出现实性成分,m GGO病灶内实性成分增多,病灶边缘出现分叶、毛刺,周围出现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恶性征象。结论:f GGO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随访对f GGO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76.
赵娜  左永振  王占彬  余盛关 《岩土力学》2016,37(12):3513-3519
按规范要求的剔除法、等量替代法、相似级配法、混合法等4种缩尺方法,对某粗粒料原型级配进行缩尺,得到15条试验模拟级配,相应的最大颗粒粒径分别为60、40、20 mm。对原型级配和缩尺后模拟级配,进行了最大干密度试验,引入粒径分形维数,研究粒径分形维数与级配缩尺方法、最大干密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认为,粒径分形维数是一个能综合反映级配的量化评价指标,可准确反映不同缩尺方法后的试验模拟级配;级配缩尺方法本身对最大干密度有较大的影响,相似级配法的最大干密度值与原型级配的最接近,等量替代法的差异性最大;粒径分形维数与最大干密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归一化,利用归一化规律,可准确推求原型级配的最大干密度值,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7.
利用北京地震台gPhone重力仪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检测2015-04-25尼泊尔M8.1地震激发的0S0~0S60之间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0S2~0S56基频自由振荡的实测周期值与PREM 模型的理论值基本一致,证实了gPhone重力仪能有效检测出地球自由振荡信号。  相似文献   
978.
本研究以南亚热带优势树种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实验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验证密度制约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的影响。通过在黄果厚壳桂母树周围建立24个成对的1 m×1 m幼苗样方,定期进行幼苗群落调查并做土壤杀菌,分析杀菌处理对黄果厚壳桂幼苗存活率及其幼苗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并通过样地调查进行不同龄级相对多度与群落均匀度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杀菌处理可显著降低幼苗群落物种丰富度。黄果厚壳桂幼树密度随着离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其种群占整个群落的相对多度随着树龄呈递减趋势,黄果厚壳桂种群优势地位的减少将直接导致群落均匀度的增加,从而避免单优种群的发生,促进多物种共存。。  相似文献   
979.
吴莹  马刚  周伟  杨利福 《岩土力学》2016,37(7):1977-1985
建立颗粒粒径的质量分布分形模型,收集不同堆石坝工程32条堆石料级配曲线,统计分形维数D的分布特性。各堆石坝工程堆石料级配具有良好的分形特性,可考虑将D作为反映和描述堆石料级配特性的新指标,D在2.348~2.699之间,大多数堆石料的分形维数在2.6左右。以古水垫层料为研究对象,设计了6组不同分形维数的级配曲线,采用随机颗粒不连续变形方法(SGDD)研究不同分形维数对堆石料压实性能和宏细观力学特性的影响。分形维数从2.0到2.8,孔隙比呈先减后增趋势,在D =2.7时压实性能最优,而力链的非均匀程度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综合考虑试样压实性和力链的非均匀程度,确定D =2.7时的级配为优化级配。  相似文献   
980.
摘要:以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于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在浙中丘陵盆地选择金华市汤溪镇地块细碎的典型区域,开展了两种采样密度的对比研究:(1)按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采样密度上限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64件/km2,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图斑赋值(下文简称插值);(2)以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以地块为单元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795件/km2,用实测值对图斑赋值(下文简称实测)。以图斑为评价单元,对比上述两种方法间元素含量、土壤环境及养分指标分级、土壤质量综合分级的差异。研究表明:(1)与土壤质量评价密切相关的15项指标中,有9项指标插值与实测值元素含量的相对双差合格率达到90%,4项指标接近90%,仅2项指标合格率低于80%;(2)插值与实测值的土壤环境单指标分级与环境指标综合分级结果极为接近,养分指标分级差异略大;(3)实测值与插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一级、二级图斑数所占比例相差118%,图斑面积相差74%,约40%的图斑土壤质量综合等级发生变化。研究区内环境指标变异性较小,插值与实测值的评价分级结果基本一致;养分指标N、P、K的空间变异较强,是导致插值与实测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表明,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平衡施肥等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成果精度尚难满足土地精准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