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2 毫秒
51.
张文杰  杨金康 《岩土力学》2019,40(5):1847-1853
生活垃圾具有大孔隙特性,垃圾中水分运动常表现出优先流特征。针对垃圾组成复杂、难以切片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能方便地得到垃圾染色剖面的试验方法。使用填埋场不同深度处的垃圾样进行染色示踪试验,对染色后的垃圾柱分别进行水平切片和竖向切片。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垃圾中优先流特征。垃圾中大孔隙多、基质少,染色模式与土中不同,基质部分的染色比例较高。试验所得的染色面积比和染色深度能反映出垃圾中优先流的明显程度,染色面积比与参与优先流的大孔隙比例有关,染色面积比越大,优先流越明显,而染色深度与基质流比例有关,上部垃圾中基质流比例越低,入渗深度越深。不同入渗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入渗强度越大时垃圾中优先流程度越高;不同初始含水率的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高的垃圾试样中优先流更明显;不同埋深垃圾试样的试验结果表明,浅层垃圾中更易产生优先流。竖向切片与水平向切片所得规律完全一致,试验方法在实现垃圾染色示踪和切片研究的同时,未改变垃圾中优先流原有规律,准确揭示了垃圾中优先流特征。  相似文献   
52.
带加强肋土工格栅的极限拉拔阻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春  张孟喜 《岩土力学》2011,32(Z2):340-345
在立体加筋体系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带加强肋土工格栅加筋,即通过对普通土工格栅的肋进行加强处理,使其肋具有一定的竖向厚度,构成具有立体加筋效果的带加强肋土工格栅。采用染色砂法,通过带加强肋土工格栅的拉拔试验进行了拉拔力机理分析。在拉拔过程中,加强肋前方土体会首先被挤密加强,成为一个刚性的楔体,然后刚性楔与筋材一起运动成为一个土筋共同体。推导了带加强肋土工格栅加筋土的拉拔阻力模型,分析中将加强肋的侧阻力作用简化为侧向土压力的作用,采用极限平衡理论,通过两侧的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进行计算。根据所建立的拉拔阻力模型计算出带加强肋土工格栅加筋的极限拉拔阻力,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3.
鳗弧菌感染牙鲆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组织学HE染色技术对鳗弧菌人工感染后的牙鲆肝组织及胃肠道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及细菌的定位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肝细胞肿胀,空泡化现象严重,肝窦扩张,肝组织内可见阳性反应的细菌呈堆状存在;胃黏膜褶变矮。胃壁变薄,黏膜层内可见阳性反应的细菌;肠绒毛细胞出现破损,肠腔内有大量细胞碎片,肠腔内也可见阳性反应的细菌。提示:鳗弧菌可直接侵入组织细胞破坏组织结构,进而使鱼体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54.
采用亮蓝FCF染色示踪剂, 研究膜下滴灌条件的水盐运移规律; 分别在灌溉前、灌溉中和灌溉后等不同时间段共开挖13个时刻的剖面, 观察膜下滴灌湿润面的运移情况; 以10 cm间隔的网格, 用MP406土壤水分探测器原位测定3 120个点的土壤体积含水率, 同时取1 430份土样, 利用1∶5土水比浸提法测定土壤盐分; 并利用WATCHDOG气象站监测研究区气象要素.结果表明: 染色示踪能直观表征土壤水盐运动轨迹; 膜下滴灌条件下, 垂直滴灌带方向土壤水流呈点源入渗特征、沿滴灌带方向近似呈线源入渗特征; 现行灌溉模式下, 壤质砂土湿润锋横向运移速率约为8 cm/h; 滴灌对滴头附近土体有一定洗盐效果, 未覆膜区域地表土体出现盐分积累; 灌水时间越长, 湿润锋越深, 横向扩展速率接近无作物小区(8 cm/h); 从土壤水合理利用角度考虑, 满足研究区一膜一带四行的种植模式和土质的单次合理灌水量应为29.4~69.8 mm.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马钱子碱透皮贴剂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实验研究马钱子碱透皮贴剂对小鼠骨髓细胞的致突变影响。2组实验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马钱子碱透皮贴剂小、中、大剂量组,环磷酰胺组,均分别予以空白基质贴皮,马钱子碱透皮贴剂120、240、480mg/kg体质量贴皮,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20mg/kg体质量,分别计算各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发生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马钱子碱透皮贴剂3个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MN发生率和SCE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钱子碱透皮贴剂无致突变作用,在一定剂量下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5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