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测绘学   706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628篇
地质学   538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SMART—1台阵记录的自功率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计算了SMART-1台阵三次地震各测点加速度水平分量的功率谱,用Kanai-Tajimi功率谱模型拟合,求得了模型的三个谱参数。然后用线性回归模型统计了各参数在场地上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ζs和ωs在场地上的变化不明显,而增强度S0则随测点坐标和测点所在位置土层厚度的变化较明显。土层越厚,S0越大;测点的坐标值越大(离震中越远),则S0越小。分析结果可供长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2.
对喜马拉雅地区地壳热状态的初步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虑放射性热源,采用非线性稳态有限单元法估算了喜马拉雅地区地壳的温度分布和地表热流值。 喜马拉雅山南、北有不同的地壳温度结构,南部等温线比较均匀,地表热流值低于1.5HFU;北部地表下20公里以上等温线成密集型分布,20公里以下成环状分布,地表热流值从1.5HFU至2.1HFU。根据等温线圈出西藏南部地区地壳内可能存在局部熔融的部位,并与其他地球物理资料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3.
局部重磁场源全方位成像理论概要(续)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安玉林 《物探与化探》2001,25(6):401-409,417
作者近年来首创了"复杂条件下局部重磁场源全方位成像"理论体系。在本文中,概要阐述该理论体系中下延有限二度体复重磁场级数正演通式、复场模值全方位延拓和全方位反演等。  相似文献   
104.
发展中的板块边界: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冯锐  马宗晋  方剑  吴宣 《地学前缘》2007,14(4):1-17
亚洲内陆的强地震密集地发生在天山-贝加尔一线,但该处并不存在一条连续的大断裂,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长期相左。文中分析了这条地震带的时空分布、分区特点、应力状态和活动周期,计算了欧亚大陆的布格重力异常场、均衡重力异常场,反演了上地幔的密度分布和剪切波速分布。发现在这个部位的70~250km的深部有一条北东向的密度、速度陡变带,它是新生代的冷地幔和热地幔的交界带,与浅部构造存在立交关系,对亚洲大陆的现今构造运动和应力场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个带的地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板缘地震和板内地震,是一种因为深浅构造不同而造成的结构性地震,性质上为大陆内缘地震。文中还就深浅构造的空间立交关系、时间镜像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在南北地震带和伊朗东侧地震带的立交结构也与上地幔构造有关。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是正在发展中的板块边界,是大陆内部的一个典型构造,北侧为稳定的俄罗斯-西伯利亚次板块,南侧为活动的中国-东南亚次板块。  相似文献   
105.
针对锚杆支护煤巷掘进时巷通中线的标定和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使用JZY-2A型微光指向仪进行巷道掘进指向的做法和体会,说明JZY-2A型激光指向仪是一种方便安装和调节,可以减轻测量人员工作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6.
王亮 《贵州地质》2002,19(1):44-51
通过采用先进的重力数据处理软件,对黔东南地区的1:20万布格重力场和剩余重力场等资料,进行了综合处理,重力解译,地质分析,获得了不少新信息和新认识,不仅证实了区内NE向断裂的存在,还发现了EW,NW,SN向的断裂构造,这是开展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和运用先进的重力数据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7.
108.
剪切带倾角尺度律与局部化启动跳跃稳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王学滨  潘一山 《岩土力学》2002,23(4):446-449
研究了剪切带倾角是如何依赖于岩样高度以及剪切带的不稳定性。建立了准脆性材料试件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模型,得到了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的解析解,且与实验结果比较相符。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倾角随着试件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值。笔者还对剪应变局部化启动、跳跃和稳定进行了理论分析,解释了实验所观测到的剪切带跳跃现象和砂岩岩样应变局部化较煤样滞后的原因。剪应变局部化是否发生跳跃,关键取决于全程应力-应变曲线软化段是否存在拐点。对于没有拐点的情形,宏观剪切带图案不跳跃。局部化是导致准脆性材料试件剪切带倾角尺度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9.
张天纯 《江苏测绘》2001,24(1):23-25,33
小比例尺地貌图的计算机编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数据精度的控制是难点也是重点,它不仅是衡量地图作品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制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文详细介绍了亚洲陆海大地貌图在计算机编制过程中的误差校正问题和所采用的有效进行误差校正的方法与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10.
主要从3个方面介绍了2000年6月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六届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的情况;(1)有关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发展;(2)有关重力场测量技术的发展;(3)有关GPS测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