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2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省岛屿星罗棋布。虽然各级国家三角点已控制沿海各地。但有些岛屿远离大陆.因三角高程距离远,传算边多,使得由大陆为起始高程完全不能保证精度。故在岛屿地竖各级三角点高程往往采用海测资料。  相似文献   
62.
63.
阐述了岛屿综合的内容和原则.介绍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概念并给出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定义,研究并证明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特性.分析了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岛屿就是由一条或多条首尾闭合有向的弧段组成的区域,弧段与弧段之间彼此不相交,岛屿间彼此可以多层嵌套也可以相互独立。经过对岛屿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将组成岛屿的弧段分为4种基本类型,并给出分类算法,根据弧段的类型自动识别岛屿的"内部"和"外部",凡是"外部"就约定为岛屿的"空洞"。围成岛屿的弧段就构成了岛屿的约束条件,在岛屿内部先进行弧段上CDT的构造,然后在CDT的基础上构造DT,以实现在岛屿"内部"带有约束条件的三角网剖分,从而可以构造出任意复杂的带岛屿群的三角网,经过编制相关程序验证该算法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构造DT的效率。  相似文献   
65.
王秀秀 《地图》2010,(3):18-19
<正>如果所有大陆板块随心位移,你希望是什么样子的?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在距今2亿年前,地球上的原始大陆彼此连成一片,经过断裂、漂移、沧桑之变,才  相似文献   
66.
海南岛海风三维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2012年4月12日海南岛在无明显天气系统强迫下产生的一次典型的海风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目的在于揭示海南岛海风的三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通过与观测资料的比较可以看出,WRF模式能够较为合理地模拟出此次海南岛海风的演变特征。海风环流开始时间较我国其他地区偏晚,午后开始形成,15—18时达强盛时期,夜间21时海风转为陆风环流。南北向的海风维持时间和强度明显大于东西向的海风环流,而东西部的海风环流开始时间、维持时间和强度都相差不大。午后辐合线主要分布在岛屿城市较密集的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地区,污染物不易扩散而导致灰霾等天气,这样的分布与岛屿形状及地形密切相关。在向岸型背景风作用下,岛屿南部海风环流向内陆传播了约80 km,远大于东西部;岛屿西南部五指山和鹦哥岭两座山岭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沿峡谷分布的西南气流。垂直方向:白天岛屿西南部山地对海风起到了抬升、加强的作用,大地形结合向岸型背景风共同作用使得高空回流减弱;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的海风环流结构较完整,东部海风垂直伸展达1.8 km,而北部18时海风环流高度可达2.5 km。12时,海南海岸线附近的位温梯度大幅增大,从而激发了四面的海风;海风锋后是水汽储备的大值区,18时,岛屿山脉南侧(迎风坡)和岛屿中心东北部极易产生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67.
针对当前岛屿自动综合算法使用的Voronoi图在表达岛屿密集程度时存在缺陷,从而导致选取结果难以满足生产实际需要这一现状,提出一种利用缓冲区动态生长模型进行岛屿选取的自动选取方法。首先,从原理上分析了Voronoi图表达空间数据密集程度的缺陷,并设计了能克服此缺陷的缓冲区生长模型;然后,定义了距离矩阵、岛屿缓冲区标识和增长因子,构建了缓冲区生长模型;最后,通过对模型的动态构建和更新实现了岛屿的自动选取,并选取多组不同海域、不同分布特征的岛屿资料图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缓冲区生长模型有效解决了Voronoi图表达岛屿密集程度时的缺陷问题,与使用Voronoi图表达岛屿密集程度的岛屿选取方法相比,明显提高了岛屿选取的质量,且可适用于更多的复杂海域。  相似文献   
68.
针对传统方法对“岛屿”类图斑进行符号填充会造成敏感区域符号布局不合理或符号空间冲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的“岛屿”类图斑符号填充方法。首先,对“岛屿”类图斑对应的离散点群进行规则网格化和不规则三角剖分,用于计算等值点;然后,依据附加准则增加“凸”形和“凹”形附加点,顺次连接等值点和附加点作为Delaunay三角剖分的约束边界;最后,构建均匀变化的约束Delaunay三角网,在三角网内进行图元积分,填充“岛屿”类图斑符号。利用电子海图中岛屿边界点数据进行试验分析,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填充的“岛屿”类图斑符号变化均匀,交互性较强,便于用户修改和切换,进行二次填充。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适用于“岛屿”类图斑的符号填充。  相似文献   
69.
在复杂群岛海域海浪模拟中,发展一种综合利用水深数据和高分辨率海岸线数据优化计算网格和在海浪数值计算中引入次网格地形效应的方法,充分描述多岛屿复杂地形分布对海浪模拟的影响.通过理想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后.在计算网格分辨率水平上,充分考虑了海岸和多岛屿地形对海浪传播的作用和多岛屿的次网格效应.数值计算结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0.
SAMU-3D,是由Sultan等(2007)最近研发出的一个能解决复杂形态的三维陆坡稳定性评价软件。该模型以陈等人的塑性上限定理为基础,利用三维分析评价了一个有可能引起滑坡的块体的安全因素。这个模型最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给出了复杂的临界破坏面,适用于峡谷这类具有破坏面形态(用椭圆率、曲率和大小尺寸等8个参数定义)的复杂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