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20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雷维运 《地理教学》2013,(7):23-27,19
正美国教育家菲利普(P.J.philip)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有三句名言:"tell me and I forget"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show me and I remeber"演示给我,我会记住;"invole me and I understand"让我参与,我会明白。同时,专家发现,学生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的有效学习程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读到过的有效学习程度为10%、听到过的有效学习程度为20%、看到过的有效学习程度  相似文献   
922.
海岸线动态变化是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的反映。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东京湾和旧金山湾1980—2020年7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及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 利用阈值分割, 结合水体指数法、Sobel算子法, 提取各期海岸线。从长度、空间形态、结构和利用程度等多角度分析其岸线变化, 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1) 1980—2020年间, 各湾区岸线趋于平直, 其中东京湾海岸线的年均长度变化强度最大, 为0.37%; 2) 40a间各湾区岸线的纵深变化比较稳定, 结构趋于复杂, 形态趋于分散,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的分维差异最小, 形态最分散; 3) 40a间, 各湾区的自然岸线减少, 港口码头岸线和其他人工岸线长度剧烈增长,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岸线波动增长, 岸线利用程度指数增幅最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气温、波高、潮汐和陆域面积、港口吞吐量是湾区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且任意两个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3.
为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提升海洋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文章梳理我国已开展的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工作内容,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目标和任务提出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一系列近岸海域综合治理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整体规划、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和科学支撑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在海水质量、生态服务功能、人居环境和能力建设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运行监管、坚持陆海统筹和强化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24.
利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相关特征,对青海东昆仑大场金矿集中区开展矿床、矿田尺度的剥蚀程度研究,可以为评价区域成矿潜力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快速、有效、低成本的优点。选取青海省东昆仑大场金矿田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以热液渗滤晕分带理论为指导,依据区内金矿床原生晕在空间的分带性和次生异常的结构相似性,建立了整体成矿元素分散流与原生晕共性的元素组合和元素分带序列,分别采用了元素比值法、三角图解法和元素分带序列法来选取区域剥蚀程度评价参数,并结合实地地质矿产特征,评价了大场金矿田及周边地区7个异常区的剥蚀程度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扎拉依北、格涌贡玛、东达哈日乌拉、照大额北地区的剥蚀程度较高;旁海、启得喜然地区的剥蚀程度中等;扎拉依-大场、照大额南地区的剥蚀程度一般;同时利用水系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多种评价指标的对比使用,可以有效快速地对区域剥蚀程度开展评价,为成矿潜力评价提供支持,对找矿勘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25.
赵晓亮 《测绘工程》2011,20(1):37-39
潮滩水陆边界随着潮水的升降不断变化,使潮滩处于周期性的淹没与干出状态.在海岸淹没仿真过程中计算岸线的位置,可以很好地模拟潮滩淹没范围,从而为海岸作战决策服务.针对潮滩水陆边界的动态变化,提出一种基于岸线搜索的水陆边界计算方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很好地满足潮滩淹没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926.
新疆萨瓦布其地区含铀煤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瓦布其地区煤岩型铀矿化产于中-下侏罗统克拉苏群煤层中,该套含煤地层形成于温湿条件下的山前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中,在成岩以后的后生阶段遭受了3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其中喜山期构造运动对煤岩型铀矿化最为有利。该区含铀煤变质程度较低,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发生高角度倾斜甚至倒转,煤岩型铀矿化主要受后期的潜水氧化带、煤层产状以及断裂控制,具明显的后生富集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927.
将大陆岸线分为自然岸线、人工岸线2大类以及11个二级类,基于地形图与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考察工作建立详细的技术规范,提取20世纪40年代以来6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海岸线;针对提取的结果,应用直接对比法计算实际误差,基于地图学和遥感信息提取的理论计算"理论最大允许误差",二者对比表明:基于多源数据提取多时相岸线的技术方案可行,多时相岸线的实际误差均远远低于"理论最大允许误差",精度较优;基于地形图提取的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时相岸线,精度总体上低于基于30 m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的多时相岸线,而且20世纪60年代时相受多源数据融合的影响而精度最低;基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CD数据提取岸线,受影像畸变和几何纠正精度的影响,精度略低于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的结果,但同样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的岸线,新近时相的精度明显优于早期时相。本研究可为岸线变化研究以及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28.
北戴河新区养滩工程岸线稳定性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砂质海岸侵蚀的日益加剧和人类对海滩资源的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养滩工程措施在北戴河地区陆续开展,海滩养护工程后岸线的稳定性是养滩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北戴河新区洋河—葡萄岛岸段海滩养护工程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对养护工程后岸线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养滩结合突堤和人工沙坝的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和扩展海滩的作用,能够有效保持北戴河新区岸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9.
以中国的《地理学报》中、英文版和美国的AAAG(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刊)、英国的TIBG(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刊)作为中西方主流地理期刊的代表案例,以各刊网站的资料和文献作为数据源,对比各刊的办刊背景、发展历史,重点从办刊宗旨、报道内容、国际化程度、办刊特色、用稿要求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中西方主流地理期刊的办刊实践,结果显示:1)办刊宗旨上,AAAG和TIBG将重点落实在学科建设服务上,明确宣称其国际权威的高端定位,强调刊文对学科知识性的贡献,即对创新性有特别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地理学报》中、英文版除了服务于学科建设外,明确提出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2)学科内容上,AAAG创刊前20年偏重自然地理,之后人文地理刊文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环境科学和方法研究近年来受到重视,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地理学报》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刊文总体上趋于合理和平衡,其英文版偏重自然地理学、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3)国际化程度方面,被研究期刊的作者群均以本国作者为主,国际作者群体以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作者占优势,其中,AAAG作者的国际化程度最高。4)办刊特色方面,《地理学报》中、英文版注重实证研究类刊文;AAAG主要体现在其专刊(special issue)及主席演讲等方面,TIBG主要体现在虚拟期刊(virtual issue)及对刊文质量的贡献要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930.
<正>近日,凉城县岱海地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取得突出成果。该项目由内蒙古水勘一院具体实施,通过水勘一院地质人员大量的地热测绘、物探、钻探等工作,成功完成了两眼地热孔的施工,其中DR2钻孔成果突出,成井深度308.6米,该井成井后自流,自流量为4,483.64立方米每天,水温36℃,矿化度1.01g/L。属HCO3·Cl—Na型低温地热资源之温水。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