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53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测的微震四维观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微震一般是微米级的自然连续振动,振动频率在10几赫以下;地微震观测技术,早已应用到工程勘察及地震安全性评价领域,并已列入相关规程。受观测、解释及成果应用水平的限制,以前的应用主要是定时定点一次性观测(在静噪条件下),考察场地三维方向振动特性,提出构筑物抗震设计要求。由于该项技术良好的可 拓展性,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利用定时定点的微震观测,推民场地地层构造、振动特性。20世纪90年代,偶见国外应用其进行一些监测工作的零星报道。地微震四维观测即空间三向振动特性随时间的变化,以自动长期连续观测系统有效监测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其观测的设备和技术方法须适应自动长期连续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西藏易贡巨型超高速远程滑坡地质灾害链特征研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超高速远程滑坡.该滑坡位于西藏波密县易贡乡境内的扎木弄沟源头至沟口外的易贡藏布两岸.滑坡的最大水平位移为6.7~7.0km,其堆积体前缘最大宽度约3.0km,纵向最大长度4.6km,最大厚度近80m,滑坡体表面总面积为8.69km2,体积达3.0×108m3.从山体崩塌开始到滑坡滑动直至停积就位,仅用了约3min,滑坡平均运动速度为37~39m/s.在受到巨大撞击和在高速运动中解体的崩塌岩块因其质量大而分布在滑坡体的中后部,滑坡体前缘及两侧是混有大量空气、粉尘和富水的碎屑物质形成的碎屑流堆积.因在运动中主流线与两侧的速度有差异,产生的剪切力以及主流前缘受到原堆积垅的阻挡,使两侧富含高密度气团的碎屑流运动分别出现典型的左旋及右旋的涡流特征.高速碎屑流使滑坡堆积体两侧及前缘普遍受到裹夹着砂、石与水的高密度气团冲击.从滑坡体的主堆积区向前缘和两侧清楚地呈现出密度流差异,并受原始地形影响,表现为不对称的堆积特点.滑坡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气垫效应,在坠落停积后大量气体快速逸出,并伴有喷水冒砂和局部塌陷等现象.该滑坡是受区域性强烈上升、丰富的降水以及断裂构造等因素控制,由地形条件、地层结构、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岩石原生结构面及次生裂隙受冻融作用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在 超量冰雪融水的诱发下,导致花岗岩体内空隙水压力剧增,引起山体崩塌(一次性崩塌体积达3.0×107m3 ,崩塌岩体垂直下落高度约2580m),尔后激发的具有崩塌-滑坡一体化特征的巨型超高速远程滑坡.该滑坡的不确定周期与继发性特征完全不同于一些大型的蠕动性滑坡.将这起巨型山体崩塌-滑坡及其影响的空间范围与历时时间联系起来研究,不难发现该滑坡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超量冰雪融水引发山体崩塌,以山体崩塌激发超高速远程滑坡,又以滑坡体堵塞易贡藏布成湖的方式,导致上游湖水淹没周边大范围农田、茶场、草场、房舍及森林而成灾,尔后通过湖水溃决方式冲毁易贡藏布、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及其两岸的所有桥梁、交通及通信设施,并使其下游沿江地区长达450km范围的居民受害.最终以洪水冲蚀河谷坡脚,造成数百km河谷地段发生不同程度的坡脚失稳,致使沿江河两岸的河谷发生崩塌、滑坡,形成浅层牵引式滑坡带等次生地质灾害而告结束.由此认定该滑坡是一个具有明显时间序列、以山体崩塌激发高速远程滑坡为主、有超常危害性的巨型滑坡地质灾害链.  相似文献   
53.
重庆市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及区域危险性程度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关祥  李林 《地质科学》2001,36(3):335-341
采用航空象片、遥感图像处理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并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详细解译了分布于重庆地区的各类滑坡、崩塌,总结了这些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发育规律,并对区域危险性程度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54.
河南省地质环境现状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中道 《河南地质》2001,19(3):236-240
河南省自然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分布有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和严重的地质灾害,而且存在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有特殊不良岩土体(湿陷性黄土与胀缩土)、原生地球化学异常(高氟水、低碘水、咸水)和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土壤盐渍化);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矿坑突水、瓦斯爆炸等;环境地质问题有水资源枯竭、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堆放等。这些已成为制约我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
56.
高位滑坡的运动转化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位滑坡剪出口高于坡脚,它一旦滑离滑坡发生区,运动可能转化成四种形式:1.崩塌:由滑体经分级解体滑过剪出口处依次向前倾倒而成;2.碎屑流动或3.碎屑滑动:由滑动块体经碎屑化而成;4.泥石流:在适当的细粒物质量和水体条件下生成的碎屑流动。  相似文献   
57.
在综述地质、地形、采矿等条件的基础上,对我国西南煤矿区大范围山体开裂、累进式山崖崩塌和滑坡裙等主要特殊采动破坏现象与问题进行了描述,进而对共发生发展的机理作了探讨。最后,提出了矿山赋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58.
贵州崩塌灾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凯栋 《贵州地质》1993,10(4):345-349
崩塌是山区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贵州是碳酸盐岩坚硬岩类广布的山区,崩塌灾害经常发生,本文就贵州省崩塌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分布特点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9.
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加强山区地质环境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0.
中国和马来西亚Sarawak的Mulu喀斯特区发育的大型洞穴厅堂和天坑都与小洞道有关.它们主要沿破碎带发育,有些沿潜流带发育,其岩块崩塌并非仅与渗流排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