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25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3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接受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地理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念。把提出地理问题到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须的地理技能作为地理能力培养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转变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学会学习”能使人终身受益,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3.
问题研讨法是把学习内容变成一系列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本门学科的原理与观点,对图表、字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加工、提炼和归纳等研究活动,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它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设计和实验能力以及评价和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64.
中等林校任务是培养林业建设的中级技术人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是能文能武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新型人才”。测量学是林业专业中一门主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只有通过操作实践,才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如何加强实验实习效果这一环节呢?  相似文献   
65.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加强和改革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以及当前的形势,谈点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体会。  相似文献   
66.
围绕林业院校制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如何发挥学校优势的问题,重点讨论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措施的确定,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  相似文献   
67.
68.
在对原大地测量专业与测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上述两专业调整的新的测量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改革措施,并对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9.
义务教育地理新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脉,突出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内容,反映当代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能否拥有—个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此.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0.
在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家们的第三次教育如同在其他国家一样是非常落后的,大学生的课程与30~50a前所开设的课程相差不大,研究生的在课程则比大学生的课程更狭窄集中,同样也落后,但工业生产和专业需要的变化却很大,在澳大利亚,大多数地学专业毕业受聘于勘查和采矿部门,但他们的课程设置却很少注意到这一点,学校并没有尽力培养学生去适应市场,这可能是因为很少有学者具备高层次的工业生产经验,大多数学者,的确还有大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