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407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701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291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川南经济区夏季农业干旱危险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川南经济区1981~2010年(6~8月)夏季降水距平资料,采用信息扩散理论,通过构造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干旱危险度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之间的模糊隶属函数,并引入区间平均隶属度,分析了川南经济区不同等级农业干旱危险性的特征。结果表明,(1)川南经济区农业干旱危险性总体水平较高,自贡地区各级农业干旱危险性的累积概率最大,达41.73%;(2)就严重农业干旱危险性而言,宜宾地区的概率最高约7.47%,其余依次为:内江、自贡、泸州;(3)首次在川南经济区,基于不确定理论,定量地揭示了该地区不同等级农业干旱危险性的概率特征,为农业干旱危险性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942.
台站观测环境改变对我国近地面风速观测资料序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460个气象台站1971-2002年10m高度平均风速资料和2007年台站观测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根据环境评分分数、障碍物视宽角等影响地面观测风速的台站环境数据,将气象台站分为五类,分别对平均风速观测记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未迁移台站近地面平均风速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冬季平均风速相对减小的趋势最大、秋季最小;在影响风速观测资料序列的台站观测环境因素中,观测场周围障碍物视宽角最为重要,随着周围障碍物视宽角的增大,风速相对减小的趋势也变得更明显;台站周围障碍物视宽角对年和季平均风速减小趋势的贡献最大,约为三分之一。因此,观测环境变化对地面风速资料序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3.
在青藏高原大地形及其邻近区域, 低层等压面的资料是从对流层中上层通过外插法插值得到的, 不能代表高原地区近地面的实际天气系统。因此, 在常用的等压面分析方法中, 如何较准确地分析高原近地面的天气系统是个难题。本文引入有限区域矢量场分解的平均调和—余弦算法, 基于σ面坐标及资料, 引入一个满足准地转近似的新变量, 其作用相当于等压坐标中的重力位势, 称为等σ面上的相当重力位势, 在等σ面上给出相当重力位势分布图后, 可直接在等σ面上就能分析出天气系统。在方法介绍基础上, 本文以2008年7月20日08时到21日14时 (北京时) 青藏高原上一次高原低涡东移的个例为例, 对等σ面上的相当重力位势对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的描述能力进行考察。结果表明: 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NCEP/NCAR) 海平面气压分析场上, 高原附近有一些长期存在的气压异常偏低系统, 高原上也存在很多面积较小气压却异常高 (或低) 的天气系统, 这些系统都是由于外插时受高原地形影响而计算出来的误差, 不是高原地区近地面天气系统的正确反映, 因而无法正确描述近地面高原涡东移出高原并与四川盆地附近西南涡耦合后加强的过程。而运用相当重力位势变量来表示高原近地面的天气形势后, 能够清晰反映高原近地面上此次高原涡东移南压引起低层西南涡加强的过程, 可把高原大地形上的天气分析与下游地区天气形势分析更好地衔接起来, 在天气分析方面具有明显的好处。  相似文献   
944.
简单介绍了由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风资料反演平均散度和径向散度的计算方法,以2004年7月11—12日暴雨过程为例说明两种散度在迎风坡暴雨跟踪、预报中的综合应用。分析结果表明:①平均散度可以作为降水跟踪、预测的背景场。降水出现之前,低层平均散度存在辐合;低层辐合加强或维持,整个区域降水将加强;辐合高度抬升到中层并维持,降水达到最强;辐合减弱并开始出现辐散,区域降水将逐渐结束。②根据径向散度的分布情况,可以提前2 h以上预报强降水的落区。强降水落在径向辐合大值区后部的较弱辐合区内,且弱辐合区强度越强,未来降水强度越大。因此,综合分析平均散度和径向散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跟踪、预测降水的发展演变,特别是可以给出暴雨的大致落区。  相似文献   
945.
汶川地震强震区映秀地区泥石流的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华  唐川  常鸣  余斌 《山地学报》2012,(5):592-598
汶川地震震中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及附近于2010-08-14暴发群发性泥石流(简称"8.14"泥石流),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灾区松散固体物源丰富,泥石流灾害相对活跃,估算未来不同降雨频率下泥石流的暴发规模并评价其危险性,是泥石流灾害风险管制的首要工作。在研究四川省部分地区的泥石流和对应降雨频率资料的基础上,得到泥石流规模和降雨频率之间的关系式。以映秀"8.14"泥石流的暴发规模和降雨频率为基础数据,通过泥石流规模和降雨频率之间的关系式推算得到映秀及附近岷江两岸13条泥石流沟在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泥石流规模。以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平均堆积厚度(泥石流规模/堆积扇面积)、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度、流域切割密度和不稳定沟床比例为危险性判断因子,分别对映秀及邻近地区的13条泥石流沟在100 a、50 a、20 a、10 a和5 a一遇5种不同频率降雨条件下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5种降雨频率下,8条沟的泥石流危险性为高度,4条沟的为中度到高度,1条沟的为中度。  相似文献   
946.
一次台风外围雨带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及风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和长春c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7月5日发生在吉林省的一次典型台风外围雨带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可看出两种尺度云系的相互作用,整个降水雨带为明显的旋转西进过程.多普勒径向速度图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发展.另外,低层由于存在摩擦,受台风雨带影响较小,而中高层受台风中α尺度系统和中B尺度雨团的共同影响,两者风场的叠加造成低层偏东风到高层东北风的风向变化.可提高预报的准确率,为人工增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47.
北涡南槽形势下的辽宁降水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4月6日、19日辽宁省出现了两次降水天气过程.通过资料显示,这两场降水的影响系统,虽然都主要是北涡南槽的天气系统(这里的北涡南槽是指,由蒙古至贝加尔湖低涡和河套地区东部的高空槽以及槽前的西南气流组合的耦合系统).但是由于具体影响的物理因子的不同,所以产生的降水性质也不同.6日的降水是不稳定的雷阵雨天气,是由中小尺度不稳定雷雨云团与东北西部东移的低压冷锋相结合的物理过程;19日是以稳定性降水为主,伴有阵雨、雷阵雨的混合性降水天气,是由东移的蒙古低涡与河套地区东部高空槽相结合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948.
根据日本气象厅网2008年3月5日报道,日本气象厅根据全球各观测站资料,绘制的1891-2007年全球、北半球、南半球年平均地面气温距平直方图如图1所示。其中2007年全球年平均地面气温(陆地地表气温和海面水温的平均)距平为+0.28℃,是1891年以来第6个高值。  相似文献   
949.
佛山市年平均雷暴日达到76天,平均每5天就有一天雷暴日,本文对防雷减灾工作提出几点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950.
《山东地质》2009,(11):76-76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大峡谷全长446km,宽度为6~25km,平均宽度16km,谷底宽度762m,最大深度1740m,平均谷深1600m,总面积2724km^2,大峡谷因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而得名,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