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01.
对1989,1991年四川小金地,三次强震的时间节律研究结果表明,每次强震前的小震序列均显示出明显的昼液周期(即横向时间节律),自1988年开始,到1989年逐渐趋向标准化,1991年第三次强震之的,逐渐消失,因此,可利用小震时间序列从无序-有序的演变过程,为强震的预测判断提供一种新的依据,从甘,青,川块体范围强震活动的历史分析还发现强度活动具有明显的纵向时间节律,即活跃期与期之比十分接近0.618,这个协调值可作为平衡期与活跃期的一个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2.
2006年河北文安地震后,华北地区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5级地震平静,为了更好的研究华北地区的震情,运用地震力标度σ这个新指标对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前的特征进行研究,以求得到合适的预测检验方法,为华北地区中强地震的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地震活动的平静现象可分为4种:无震平静和震后平静可归于非前兆性平静;震前平静和场兆平静则可归于前兆性平静。本文分类统计了南天山地震带东、西段的地震平静现象,分析了平静特征及其与主震的关系。平静的层次性特点有助于判定未来震级和地点。  相似文献   
104.
公元1000年以来,中国华北地区强震存在4个活动期,本文以华北地区为研究区,分析了华北地区4个活动期的地震主体活动区,第3、第4活动期的时间韵律特征,第4活动期的期幕划分的基础上,对第4活动期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第4活动期主体活动区位于河套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华北地区第3和第4活动期分别具有54年周期、42年周期的时间韵律特征以及具有起始→加速→高潮→减速→结束的5阶段特征,第4活动期已经历了5个活跃幕,未来几年华北地区或将迎来第6活跃幕。  相似文献   
105.
近30多年的研究表明,地震平静可能是中长期的地震前兆现象,而地震平静的内在特征体现了地震活动速率的变化. Z 检验法是检验地震活动速率变化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其度量值即 Z 值. 由于 Z 值空间扫描中采用等地震数的空间扫描窗口,每个空间扫描窗口的大小通常都是变化的,这样带来了大计算量的问题,因此,本文在自行组建的4节点PC机群上实现了 Z 值空间扫描的并行化处理. 初步测试结果说明,并行化处理中获取了很高的加速比和并行计算效率,可以将此种方法应用于其他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扫描处理.  相似文献   
106.
论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及趋势估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汶川8.0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大震轮回、首发大震、地震平静或空区、地震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在震前分析的基础上就地震预测问题进行了思考。地震活动图像在蕴震过程或阶段的估计只能是背景或中期预测的意义。同时指出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在大范围多构造区的蕴震态分析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7.
川西安宁河断裂上的地震空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综合分析区域地震活动图像随时间的演变、沿断裂的历史强震背景以及精定位的小震时-空分布特征, 结合已有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形变测量分析结果, 探讨了川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地区最近30 a来地震平静的含义. 结果表明: 研究区自1977年1月以来ML≥4.0级地震的平静一直持续, 并伴有第二类地震空区—安宁河地震空区的形成与演化. 安宁河地震空区具有第一类地震空区的背景, 其形成是由于安宁河断裂在最近30 a中发生闭锁以及显著应变积累的结果. 目前, 该空区内沿安宁河断裂存在2个小震空段, 指示出2个紧邻的闭锁断裂段: 冕宁以北段和冕宁-西昌段, 长度分别为65和75 km, 最晚大地震的离逝时间分别为527和471年. 安宁河地震空区的第一类地震空区背景与第二类空区的图像、以及现代小震的深度分布特征等分别与2001年可可西里8.1级地震前和1989年加州Loma Prieta 7.1级地震前的相似, 反映该空区可能正趋于“成熟”, 因而其强震或大地震的中-长期潜势值得重视. 已估计出安宁河断裂2个闭锁断裂段潜在地震的最大可能震级均为7.4级.  相似文献   
108.
在介绍中国大陆2005~2007年出现的6级以上地震超长平静背景和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近3年来对该超长平静现象的跟踪预测过程,并对当前地震形势跟踪判定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失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9.
我国大陆6级地震平静后首次强地震的短期预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4月8日西藏仲巴6.7级地震后,我国大陆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6级地震平静.截止到2007年4月初,6级地震平静达730多天,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的高度关注,将在何时、何处打破这种平静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依据我国大陆形变异常分布特征,作者分别于2007年4月18日和4月27日试验性地提出了<东部地区短期地震危险性分析意见>及西北地区5月份存在发生6级地震可能性的预测意见.两次预测实验结果尽管都不是很准确,但对于揭示地壳形变观测本质及探索地震预测新方法等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0.
1977年以来(中国大陆第5地震轮回)青藏块体发生11次7级以上地震,分析7级以上地震及地震前5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7级以上主震发生前,震中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一般存在20年以上的平静异常,地震活动特征差异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