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本文以中国地质科学院为例,从地质科技人才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支能担当起距世纪历史重任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和科技兴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22.
中央委员会     
《核地知与行》2002,(4):11-11
党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事业的领导核心。十六大共选出中央委员会委员198名,候补委员158名,共356名。从中央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看,除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分布于中央、国家机关,中央金融机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省区市和军队。其主体是省部级和大军区级领导骨干,也有地市级和军队军级领导干部及各方面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3.
采用离差平方和的系统聚类方法,以安徽省马鞍山市为例,选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0~14岁少儿人口比重、老少比、老年人口抚养系数等聚类指标,对马鞍山市的30个规划单元进行了Q型分类,得到了直观的聚类谱系图,指出了不同类中的年龄结构存在的明显差异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
两种泥炭藓种群年龄结构与生长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彬  卜兆君  王升忠 《湿地科学》2005,3(3):200-204
2004年8月中旬,在长白山西侧龙岗山脉中部的哈尼泥炭沼泽,应用“固有年际标记”方法,研究了中位泥炭藓(Sphagnum.magellanicum)与疣壁泥炭藓(Sphagnum papillosum)两种群分株数量和生物量的年龄结构、生物量和高度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中位泥炭藓种群共分为4个龄级,分株的数量和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均呈稳定型;疣壁泥炭藓种群亦分4个龄级,但分株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两种泥炭藓种群分株每年生长的高度大体上相同,分株高度与龄级间均呈较明显的单调线性关系(p<0.01),两种群虽未出现异速生长现象,但老龄植株的高度、生物量变异程度均小于幼龄株。这与老龄级分株对水、养分及光资源的吸收利用的权衡能力较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5.
河南省人口年龄结构的空间差异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多年自然增长和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其空间意义在于它反映了不同区域流动人口的规模、流向、就业机会差异、发展程度的高低.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针对目前河南省城乡和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的差异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河南省城乡和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差异都有扩大的趋势,乡村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于中心城市,形成了局部的人口高赡养负担区和人口红利区.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局部空间的人口红利强化期,同时尽量减少高赡养负担空间范围、降低负担强度,是未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6.
广西英罗港红树植物木榄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21°28′~21°37′N、109°37′~109°47′E)选择和设置了4个有代表性的木榄群落样地,测量木榄胸径大于等于2.5 cm的所有个体的株高、胸径、冠幅、坐标位置等,同时随机选择15~30株木榄个体,在离地面30~50 cm处钻取木芯以确定其年龄。采用回归方程定量分析木榄个体年龄与其胸径之间的关系。以5 a为1个年龄级,对个体年龄进行年龄级的划分,并构建种群年龄结构图。根据个体的年龄大小和坐标位置,采用Matlab软件来绘制种群年龄分布的等值线图,由此分析种群年龄的水平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木榄个体年龄与其胸径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显著。根据这些方程来估算木榄种群其它个体的年龄,得出多数群落的木榄种群是以年龄为20~35 a的个体为主,占个体总数的65%~80%;少数群落的木榄种群以年龄为5~15 a的个体居多,约占75%;除少数群落外,多数群落的木榄种群缺乏树龄为10 a以下的个体。根据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分析,木榄种群属于增长型,最大个体年龄小于70 a。在水平空间上,木榄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的斑块状镶嵌分布,即是由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斑块镶嵌而成。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各种个体群斑块相互镶嵌,形成了种群的空间格局。为了维持木榄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加群落更新层的木榄个体的数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进行人工抚育,通过抚育使胸径较大的个体数量增加,自然枯损率降低,促进木榄种群的自然更新进程。  相似文献   
27.
28.
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更新及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小陇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特征,并对其年龄跟胸径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1.油松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2.油松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油松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后期锐减和末期衰退的特点。3.油松年龄与其胸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9.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群结构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映种群生存状况与发展动态。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多年生态输水恢复后胡杨种群的密度、年龄结构、性比结构及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种群的龄级结构整体上呈倒金字塔型,种群动态指数和种群密度等指标与时间序列分析结果一致,即胡杨种群老化且衰退趋势尚未扭转并仍将继续;胡杨种群性比显著偏雄,偏离程度随生境条件恶化而增大;胡杨种群分布格局表现为显著的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无太大差异。经过近18年的生态输水恢复,虽然塔里木河下游沿河附近的生态有所好转,但在远离河道的更大范围的胡杨种群退化衰败趋势仍未彻底扭转,单一沿自然河道的线性生态输水因缺乏面上水文过程而难以改善种群更新。建议在生态输水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措施,扩大浸淹范围和受水面积,为胡杨种群繁殖与更新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