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77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本文报导了利用对虾育苗设施,进行天然海水河蟹工厂化育苗生产性试验。试验结果令人满意,696只亲蟹产出蟹苗1764万只。文中讨论了亲蟹的暂养与促产、幼体孵化、幼体培育等主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2.
对虾幼体真菌病和纤毛虫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讨论由链壶菌(Lagenidium sp.)引起的对虾幼体真菌病和聚缩虫(Zoothamnium sp.)引起的纤毛虫病的病原、病理、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试验场地为河北省唐海县一农场育苗室、八农场育苗室及八里滩养殖场育苗室、试验材料为感染了链壶菌病的幼体及附生聚缩虫的幼体.  相似文献   
83.
南美白对虾早期幼体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酶学分析方法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幼体及仔虾 4种消化酶的活力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早期幼体消化酶活力表现差异,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力为无节幼体(N)<溞状幼体(Z)<糠虾幼体(M)<仔虾(P),类胰蛋白酶的活力比胃蛋白酶高2倍左右;淀粉酶的活力Z-M期表现较高,以后随幼体发育淀粉酶活力明显降低;脂肪酶活力在早期幼体发育阶段变化不大,且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84.
为了建立新的防治重金属离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人工育苗阶段危害的方法和进一步明确防治时机,本文研究了铜、锌、铅、镉离子对中国对虾各期幼体变态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消除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原海水对照,铜、锌、铅、镉4种离子的加入浓度各为15μg/dm3时,无节幼体的变态率显著(0.0250.1);糠虾幼体的变态率反而显著提高(P<0.005).幼体对重金属离子的敏感性为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植物饵料对重金属离子有络合作用,可降低其毒性.采用EDTA螯合法和高分子吸附剂去除法均可消除其影响,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高浓度的EDTA有害于幼体,10μg/cm3以下为安全浓度.初步观察到低浓度的铜、锌离子似乎对溞状幼体阶段有益.建议在一般海域进行对虾育苗,在溞状幼体以后阶段,不必采取消除重金属离子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85.
中国对虾幼体和仔虾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于1987年5月初在山东日照市涛雒对虾育苗场采集中国对虾虾苗;成虾于1986年春、秋两季取自青岛胶州湾水域的网捕成虾。以酶学分析方法作试验。结果表明,1.虾苗酶活力结果为:类胰蛋白酶及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差异,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酶活性随着生长发育而增高,类咦蛋白酶活性比胃蛋白酶高4倍左右。淀粉酶的活性是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纤维素酶活力极微;淀粉酶活性是纤维素酶的6—13倍左右。育苗期几种消化酶的活性均远远低于成虾。2,育苗期幼虾的氨基酸含量,随着生长发育而增高,在各期,氨基酸总和的差别是: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  相似文献   
86.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幼体胃磨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青蟹幼体发育过程中,胃磨呈现出明显的变化。Z1缺乏胃磨的结构,ZⅡ开始出现中齿和侧齿的雏形,明显的可以识别的中齿和侧齿出现在ZⅢ,.从ZV开始胃磨已臻完善,除具有中齿和侧齿外,还出现了4个附属齿,包括两个附属的中齿和两个附属的侧齿。大眼幼体期,中齿和侧齿比ZV更加尖锐,附属齿也更加锋利。在仔蟹前,中齿齿尖发生特化,形成垫状角质化区域,侧齿、附属齿更加锋利。这表明青蟹幼体发育过程中胃磨结构的变化与  相似文献   
87.
氨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栋梁  高淑英 《台湾海峡》1994,13(2):133-137
氨对长对虾各期幼体的毒性试验表明:蚤状幼体对氨最每天敏感,而仔虾幼体对氨的耐受性最强,在盐度32,PH8.20,水温29.0℃时,无节幼体Ⅱ期,蚤状幼体Ⅰ期,仔虾第五天24h的LC50值分别为13.20(1.15)、9.97(0.87)、26.99(2.35)和60.81mg/dm^3ΣNH^+4(NH3)-N^1(5.30gm/dm^3NH3-N).Z1,M1,P5的48h的LC50值分别为5.  相似文献   
88.
利用筛选出的精子遗传失活法和卵染色体加倍法,批量诱导出第二极体抑制型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观测了幼体不同发育时期的成活率、发育速度和个体大小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卵裂率、胚胎畸形率、D形幼虫发生率、孵化后3,6,9,12,15,18 d的成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栉孔扇贝基因组中可能存在大量有害隐性基因,雌核发育个体中有害隐性基因的纯合导致了成活率的显著下降。在发育速度方面,D形幼虫期之前,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体;壳顶期后则相反,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高于对照组个体。在个体大小方面,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在孵化后3 d前,壳长和壳高均小于对照组个体;孵化3 d后,壳长和壳高逐渐大于对照组个体。这一结果显示随着致死隐性基因因纯合而被自然排除,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长性状逐渐优越于正常个体,通过将这些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培养至成体,则可望培育出栉孔扇贝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89.
中国卤虫(Artemia sinica)是重要的饵料生物,是当前海洋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生物和重要的生物模型。本文报告了卤虫无节幼体整体荧光原位杂交(WFISH,whole-mount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用于快速对卤虫早期发育相关基因的特定时空表达图式进行分析,有助于对卤虫早期发育相关基因功能进行鉴定。人工合成带有FITC标记的卤虫trh基因(trachealess gene)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到trh基因在卤虫无节幼体的头部背面盐腺中表达。  相似文献   
90.
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及育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贝中间养成中采用柱形笼养殖法,母贝的养成中采用穿耳开放式养殖法,与全程采用锥形笼的传统式养殖方法相比较,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养殖企鹅珍珠贝,在幼贝中间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32·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30·3%(P<0·01),成活率提高36%(P<0·01);母贝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28·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26·7%(P<0·01),成活率提高18·3%(P<0·01)。同时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培育游离珠实验,植核贝在休养期和育珠期存活率分别为71·2%和54·3%,留核率分别为29·6·6%和21·0%,成珠率58·6%,优质珠比例为2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