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63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34年   4篇
  1931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本文研究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钾(KCl)、γ-氨基丁酸(GABA)和足粘液相结合对皱纹盘鲍幼虫变态的影响,从中找出皱纹盘鲍幼虫诱导变态的最佳条件,为人工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皱纹盘鲍杂交F1代与亲本的RAPD标记及分离方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肖洁  刘晓  张国范  郭希明 《海洋学报》2004,26(6):124-132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皱纹盘鲍杂交家系JC的双亲及3个F1个体进行了分析,对JC家系在皱纹盘鲍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分析了RAPD分子标记在JC家系F1代中的分离方式及该家系的1对亲本及其子代个体的遗传结构.7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41个分子标记,其中24个为多态性,占总数的58.5%;有14个分离标记可用于遗传连锁作图,有7个符合孟德尔独立分配定律,占总数的17.1%.2个标记与子代个体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连锁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84 4,父本与子代间的距离为0.137 2,母本与子代间的距离为0.127 3;父本提供的分离标记在子代中的显性频率为0.47,母本为0.55.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杂交产生的JC-F1群体具有较高的杂合度(0.201 6),该结果初步表明皱纹盘鲍杂交家系JC的子1代即可作为作图群体应用于皱纹盘鲍的连锁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93.
1993年9月至1995年末,大连地区的一龄鲍至成鲍都出现了脓疱病,用常规方法从3个养殖厂的病鲍中分离到了3个菌株,分别为D株、N株和T株。经鉴定这3个菌株为同一种──河流弧菌-Ⅱ。这3个菌株来自3个不同的海区、不同的单位,并且这3个单位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也木同,所以这3个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度也木同。D株对环丙沙星(抑菌坏直径30mm)、复方新诺明(抑菌坏直径27mm)等敏感,而对青霉素、青霉素Ⅱ、氨苄青霉素(抑菌环直径0mm)等耐药。N株除对青霉素Ⅱ、白霉素、吡哌酸等耐药外,对其它12种抗生素都敏感或中度敏感(抑菌环直径13.5-30mm)。T株对氟派酸(抑菌环直径22mm)、环丙沙星(抑菌环直径20.3mm)等敏感,而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研究发现,经常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很容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连续3d使用单一的抗生素(青霉素)就会产生耐药的菌株。为证明上述3个菌株的抗药性是属于哪一类,以T株为例,提取总DNA,并对总DNA进行EcoRⅠ酶切图谱分析,图谱有明显的异同,说明3个菌株的抗药性不同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不管是非遗传型还是遗传型,都是由于抗生素为细菌提供了耐药突变株的选择环境,从而使耐药菌株得以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94.
利用“平珠”生成法,通过对插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外套膜外腔中的玻片上沉积物质的分析,探讨皱纹盘鲍贝壳沉积的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玻片上沉积物质的超微结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玻片上沉积晶体的晶相,透射电镜(TEM)观察与玻片接触部分的外套膜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在将玻片插入外套膜外腔后的4~88h内,有机质首先在玻片上规则沉积。插入玻片88h后方解石晶体开始沉积,104h后出现圆形方解石晶体单位。8d后在方解石晶体表面出现文石晶体突起,15d后出现明显的堆垛型文石片层。27d后突然转变为方解石晶体的沉积。由此可见皱纹盘鲍贝壳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方解石→文石→方解石的转变为1个周期。透射电镜观察外套膜结构表明在不同的插片时间,外套膜的超微结构不一样。插入玻片24h后,高柱状细胞中的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消失,高尔基体数量减少。3d后,大颗粒细胞增多,细胞内充满分泌颗粒。7d后,外套膜上皮细胞新分泌的有机质染色较浅。本研究证明了“平珠”生成法能够模拟贝壳的自然沉积,外套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贝壳沉积过程所处不同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95.
鲍藻混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莆田市平海湾海区,利用现有海藻(海带)养殖设施,进行海藻与皱纹盘鲍和黑鲍混养。经150 d试验,皱纹盘鲍和黑鲍生长率分别为221.02%和187.70%,成活率都为94.00%,与室内单养、海区筏式单养无显著差异(P<0.05)。而3种模式鲍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84,1∶2.92,1∶1.41,即每万粒鲍鱼养殖可节约成本近万元。同时,鲍和海藻处在海洋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位,互利共生,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物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6.
潮间带垒石蒙网养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潮间带进行垒石蒙网养鲍试验,4个岩礁区共设置136个石垛,放养壳长1.3 ̄3.0厘米的鲍55.1万只,经18个月养殖,共产商品鲍19.254吨,平均亩产1397.8公斤,平均壳长6.81厘米,成活率89.6%,实现产值693.144万元,利润352.81万元。该成果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97.
6—DMAP抑制九孔鲍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三倍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50%九孔鲍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后,用6-DMAP不同的浓度进行不同的持续时间诱导三倍体。结果表明,6-DMAP的诱导浓度为300μmol/dm^3、诱导持续时间为10min时,其诱导的三倍体率为90%以上,并且胚胎的孵化率高达85%,幼体的畸形率较低,为50%-55%。用该方法多次进行了九孔鲍三倍体生产诱导和苗种培育试验。本文还对6-DMAP的作用机理以及九孔鲍三倍体诱导中的诱导因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选取本实验室群体选育的F3代一龄幼蟹216只,逐个测定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Ⅳ步足长节长、体重等性状,应用通径分析原理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性状为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明确影响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为中华绒螯蟹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头胸甲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5984**)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35.8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高、Ⅳ步足长节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12837*,0.23698**)相对较小,主要通过头胸甲宽的间接作用(0.55280,0.56598)影响体重。所选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8955,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重点性状。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以形态性状指标值估计体重的回归方程:y^=0.5727X2 0.2284X3 0.3473X4-15.0664。  相似文献   
99.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Scheenck)俗称赤贝,血贝。属瓣鳃纲蚶科,是一种肉味鲜嫩、营养丰富(含血红素和VB12高)的深水贝类,为我国出口创汇率较高的海珍品之一。加强对魁蚶幼贝的生长及亲见催肥促熟的增养殖技术的研究对于发展创汇渔业,是非常重要的。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魁蚶幼贝1990年3月底由黄海水产研究所提供,平均体长0.455cm。魁蚶亲贝1990年3月底由荣成市购买30个,后在1990年4月3日从即墨市丁字湾取回20个。饵料 扁藻、等鞭金藻及相指藻等饵料均由本所…  相似文献   
100.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us hannai ino)(简称盘鲍)底播放流技术是将2~3cm的苗种人工播放在预先选定好的自然海区内进行人工管理并使其生长发育。 1990年先后在3个不同的岛屿分别投放了15000,10000,400000个壳长为2~3cm的盘鲍菌种。现将2a的观察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