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41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740篇
海洋学   7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991.
分层地基中扩底桩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极限平衡法,利用幂函数形式的滑移面假设,推导出扩底抗拔桩在分层地基中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和其他方法计算结果分别与室内模型试验和原位试桩结果作对比,分析后发现文中计算公式是几种破裂面假设及其计算公式集成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密砂中取幂指数N=10,松砂中取N→∞的计算结果和室内模型试验结果是一致的;分层地基中的原位试桩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应区分短桩(L/d<20)和中长桩(L/d>20);文中计算方法取N→∞,在短桩的计算结果和原位试桩结果一致,在深基础中长桩则需引入分层折减系数进行修正,分层折减系数在砂土中取0.5,黏土中取0.6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92.
壳幔混合层的物质过程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评述壳幔混合层的物质过程为主,对壳幔混合层的概念、研究现状、形成机制及作用过程等作了简要综述。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是壳幔混合层的主要物质过程。底侵和拆沉构成壳幔物质循环,部分熔融则为其提供物质和条件,这三者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着壳幔物质交换,在大陆地壳变形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壳幔混合层的研究在岩石圈动力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砂质碎屑流和底流改造——部分传统浊积岩成因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鲍马层序为代表的古典浊积岩,在地质学界曾广泛流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真正的浊积岩是很少发生的。由于浊流和碎屑流具有不同的流变学特点,人们对部分传统浊积岩提出了砂质碎屑流和底流改造成因及其鉴别标志,并对传统海底浊积扇模式在进行重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底碎屑流模式。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南方二叠纪11个层序中的S1,S6,S7和S11四个Ⅰ型层序底界面具有特征沉积记录,反映在岩相,地球化学和生物演化方程,尤其是作为与海平面下降特征相对应的古风化壳,古喀斯特标志风化残积硅铝/铁铝粘土层,铝质粘土层,残积角砾灰岩或淡水胶结等现象广为发育。二叠纪各相关I型层序底界面的分布及其之上的火山沉积、沉积背景转变等具有重要的事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S1底界面对应的是构造事件,即范围较广的黔桂运动; S7底界面反映的构造事件为东吴运动;S6和S11的底界面均代表海平面下降事件。中国南方二叠纪的层序地层捌分及其性质不能用一种方案和一种模式套用。  相似文献   
995.
沉积盆地内热流体活动过程实际上是热流体聚集与散失的动平衡过程.热流体活动必然导致温度和压力以及化学条件的改变,尽管如此,沉积盆地内热流体活动的示踪难度较大.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典型实例的剖析,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热流体活动中的温度效应进行示踪研究.其中较为有效的参数有伊-蒙矿物的转换、镜质体反射率和有机物热解指标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这些参数的不同形式的异常均指示了来自深部的热流体的活动.  相似文献   
996.
以西安市引水工程黑河水库右坝肩变形体底界面为研究对象,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 对变形体底界剪变带试样进行观察分析, 研究了它的微结构特征,并结合宏观调查准确地确定了变形体的底界。  相似文献   
997.
象山港潮滩底栖微型藻类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作者于1992年2、5、6、8和10月在象山港湖头渡,5月和6月在大佳河(港顶部)、西沪港(港中部)和横山(近港口区)4条断面潮滩进行了底栖微型藻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叶绿素a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性和时间变异性特征.港顶部的浓度高于港中部和近港口区;滩面表层的平均叶绿素a浓度,5月[(10.36±8.08)μg/g湿重]高于6月[(2.94±1.21)μg/g湿重].由于光的限制,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主要分布在表层0~1cm,随深度的增加浓度下降,但其降解产物──脱镁叶绿素的浓度却增大.松软、平整、稳定的滩面有利于底栖微型藻类的生长,5、6月湖滩表层平均初级生产力为(45.1±46.8)mg/(m2·h)(C).湖头渡潮滩叶绿素a浓度以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初级生产力仍以夏季最高,春、冬季较低,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998.
浅议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温度裂缝是一种比较难控制的缺陷的裂缝的产生原因是水泥的水化热,实践证明,采用高质量的水泥和恰当的水泥用量配比,加设钢筋网,加上良好的养护和妥善处理,能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大型底栖海藻对海水中元素的富集系数(CF) 和元素在海水中平均逗留时间(MORT) 、海水中的浓度(C) 、在深海粘土/ 海水中分配系数(K) 之间的关系,给出了lgCF~lg(MORT) 、lgCF~lgC及lgCF~lgK等的线性回归方程。指出元素在大型底栖藻中的富集主要地是一种服从吸着———配位作用规律的化学作用,并采用Ф( Z/r,X) 函数来估算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1000.
1988年5月在青岛沿海潮间带采集了海水、沉积物、海 藻和一些常见的底栖动物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u含量。结果表明:海水中Cu含 量低于一类海水标准,说明该海域海水Cu污染不明显;与国内外一些海域比较,沉积物Cu含 量较低;海藻中海头红、鸭毛藻和异管藻Cu含量较高,Cu含量较低的是石花菜、裙带菜和海 膜;底栖动物Cu含量排序为:贻贝>褶牡蛎>短滨螺。底栖动物对Cu的富集能力远大于海藻, 两者富集系数相差近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