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张晶  邬立  冯晓琳 《地下水》2023,(5):113-116
为探索8种重金属污染物(镉Cd、汞Hg、砷As、铅Pb、铬Cr、铜Cu、锌Zn、镍Ni)污染程度、空间分布特征、生态污染风险,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某清淤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探究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特征。结果表明,三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反映的指向一致,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分级不明确,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更严格、分级更精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分级较为宽松。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依据,为合理选择评价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2.
为了解鉴江放射性含量,分别在鉴江流域布设了5个水质和底泥监测点,取样进行总α和总β分析,并与省内本底调查资料比较,结果表明:鉴江水质中放射性含量上下游都比较低,而底泥的放射性含量则下游略高于上游;鉴江底泥放射性含量也低于省内各地土壤放射性含量的平均值;鉴江水质放射性总α和总β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23.
温州三垟湿地底泥氮、磷含量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探讨温州三垟湿地底泥中氮、磷营养盐含量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测定了三垟湿地水体、底泥中的氮、磷含量。结果表明,三垟湿地底泥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盐,当氧化还原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可成为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底泥中的全氮、全磷若有1%释放,则会使水体中的总氮增加0.63—3.10mg/L,总磷增加0.94—4.70mg/L;若一次释放,则会使水体中的总氮增加62.50~310.00mg/L,总磷增加94.13~470.00mg/L;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即便切断外源污染,三垟湿地水体仍将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24.
太湖北部底泥中氮、磷的空间变化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以太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形态N,P的含量,揭示太湖北部底泥N,P的区域和垂向变化特征,探讨了主要营养元素的环境意义。太湖北部底泥N,P的高值区分布在五里湖,梅梁湾北部和竺山湖北部,有效氮的分布与总氮的分布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磷与无机磷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N,P的含量还与粘土矿物的含量成正比。柱状样的N,P垂直变化显示,数千年人类的活动并未明显影响底泥中N,P的含量,而在近代则明显增加。底泥中大量的N,P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其次是农田肥料和围网养殖。  相似文献   
125.
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傅家谟  盛国英 《地学前缘》1996,3(2):127-132
从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与全球变化以及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两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地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分支新领域──环境有机地球化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文中列举了两个研究实例,一是应用分子标志物方法研究了北京、贵阳和广州三城市大气飘尘可溶有机质组成的成因;另一例是在广州市大气飘尘、水和底泥样品中鉴定出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并探讨了这些毒害有机物在环境中气、液、固界面间可能存在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6.
自然界石油向海洋渗出的理论速度为1.6×106bbl/a,其表示整个地质时期储油层获得持续补给使全球石油储量维持在1.5×1012bb1,运用遥感和声学调查得到的海洋中石油渗出的较新的直接测量资料表明以前对全球石油渗出率的估算过低。然而 ,这些研究是从零星测量中推断的 ,并且可能遗漏了探测以短脉冲型排放的油量。虽然许多渗出在整个观测期都是持续的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海面卫星综合光栅雷达图片(SAR)和海底的流体温度分析来证实海底烃渗出的突然变化。油气从泥火山中的阶段性排放表示碳循环中大量石油渗出过程还未…  相似文献   
127.
用粉体接触角技术研究长江口表层底泥的润湿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粉体接触角测量技术用于河口界面化学的研究,测定了长江口地区9个站位表层底泥的润湿性,从润湿性角度探讨了长江口表层底泥的表面状态。  相似文献   
128.
柴油在底泥中的行为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0号柴油在底泥中浓度和组分的变化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中细菌、双壳类动物和底泥表层叶绿素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柴油后,进入底泥中柴油组分主要是高于C15的直链烷烃;细菌数量随污染油浓度增大而升高;实验开始底泥表层叶绿素a有所减少,而后明显增加;菲律宾蛤仔的重量:壳宽与污染油平均浓度成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9.
浅水湖泊平面二维水流-水质-底泥污染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三维对流-扩散方程出发,推导包含底泥污染的水质控制方程,并与浅水流动方程耦合,建立相应的浅水湖泊平面二维水流-水质-底泥污染的数学模型。运用伽辽金加权余量法推导出数学模型方程组的有限元公式,开发了实时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利用模型计算玄武湖混合流、水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从而为浅水湖泊混合流、包含底泥污染的水质模拟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0.
水动力作用下太湖底泥起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环形水槽内模拟了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分析了太湖底泥运动的不同状态,以及上覆水中总磷(TP)浓度随流速的变化关系,实验得出的太湖底泥在3种起动标准下对应的起动流速分别为35、45和60cm/s,并观察到上覆水中TP浓度在3种不同起动流速处出现了较大的跳跃;然后利用泥沙起动的理论模型计算了太湖底泥在3种不同起动标准(个别动、少量动、普遍动)下的起动流速和起动切应力,其值分别为37.9、46.7、59.8cm/s和0.428、0.636、1.042N/m2。两种方法得到的起动流速值比较接近,基本上反映了太湖底泥起动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