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讨论了引潮力与中、强地震发生的可能关系。进行了水平引潮力极值条件分析,研究了满足水平引潮力极值条件下的天体时角表征的地震活动可能存在的应力调制。其技术途径是在一定的时窗内,通过地震目录资料的天体时角计算,求出满足水平引潮力极值条件时所出现的调制地震活动场的时空特征,继而研究这些时空特征与未来中强地震三要素的关联,以期获取地震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42.
对2011年12月1日莎车Ms5.2地震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过程进行计算,并根据该周期分析了NCEP温度数据资料,提取地震前的异常增温变化图像。结果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震前温度变化发生明显异常,经历起始增温一异常加强一高峰一衰减一平静的演化过程;出现温度异常位置与震中位置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NCEP温度异常研究在地震前兆研究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李语强  胡辉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6):1980-1984
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的天体位置、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等天文因素的影响.从大的长期天文背景来看,玉树地震发生于中国大震频发的月亮白赤交角由极大变到极小时期,并且是太阳活动的偶数周;从短临看,玉树地震正好发生在地球自转与太阳黑子数发生突跳的时期,且此时震中所受的天体引潮力加速度又处于其变化速率最大的极值附近.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天文因素对玉树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44.
陈大庆  杨马陵  刘锦 《地震》2011,31(2):24-32
本文通过计算汶川8.0级主震及20次MS≥5.0强余震发震时刻引潮力的方位、 大小及变化率, 并对比其破裂方式, 发现11次逆冲型地震其发震时刻的水平引潮力方位和主压应力轴P轴有6次夹角在33°之内; 8次走滑型地震, 其发震时刻垂向引潮力都处于向上的峰值区间; 而2次具有张性正断分量的地震, 发震时刻垂向引潮力都处于向下的峰值区间。 根据以上的统计特征, 本文就引潮力对三种破裂类型在汶川主震及强余震中可能的触发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5.
地球固体内核(SIC)和地球其余部分之间的引力和压力的耦合作用引起了一个力矩,从而对地球的章动运动产生影响.由于SIC的转动惯量和整体地球转动惯量相比是非常小的,因此可以认为SIC的动力学效应只是导致一个新的章动本征模,其频率与自由核章动(FCN)相差不太远,且对地球章动产生了一个微弱的共振影响.本文在文献[1]理论的基础上,对内核地球自转动力学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和详细的研究,顾及到高阶引潮力位的影响,介绍了研究内核地球自转的基本假设和定义,引潮力位的复数球函数表示,复数矢量球函数的基本理论等.  相似文献   
46.
在国内外引潮力触发地震近期一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区域应力场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扫描方法、Schuster检验低p值时程扫描及水平引潮力方位角优势分布来研究阳江地区显著地震前小震引潮力触发异常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汶川8.0级地震引起了社会广泛地关注,产生了地震能否预测的疑问以及汶川地震前是否出现了异常的讨论,震后一些学者对前兆资料进行了研究总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仅对地下流体异常进行了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前存在着一些地下流体异常,本文从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同震及震后调整这几个方面对水氡、水位、水温、流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中期异常的识别及提取,认为采用从属函数方法定量提取异常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8.
汶川M_S8.0地震天体引潮力和温度变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是地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后,短时间内发生的剧烈构造运动,反映的是地球构造应力积累达到一定强度后释放的突变过程.这一过程是复杂的,受多种因素作用的.我们计算了汶川8.0级地震天体引潮力变化,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发生在天体引潮力最低(2008年5月4日)→最高峰(5月14日)→最低(5月21日)周期的高峰区域内,表明当震源处岩石中的构造应力积累到岩石破裂滑动的临界状态时,受到适当方向上的天文潮汐应力触发的作用,可能发生地震.同时,利用天体引潮力最低(5月4日)为背景温度,逐日相减的方法,提取5月5~16日逐日温度变化图(图1 .  相似文献   
49.
强震前形变潮汐异常判识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晶  陈荣华  杨林章  吉平 《地震学报》2006,28(2):150-157
通过对永胜倾斜、侯马应变数字化固体潮汐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当孕震系统进入失稳的临界状态时,微量级的形变突变可能受到引潮力的触发作用. 阶变异常与引潮力的方向、断层走向的剪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文首次将形变异常与附加引潮力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探索临震前形变异常的物理机制及判识方法.   相似文献   
50.
利用天体引潮力对地震诱发作用计算模型和NCEP遥感数据提取异常增温信息,分析2006.7.4发生在我国河北文安Ms5.1级的地震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天体引潮力达到峰值时段,天体引潮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明显的诱发作用;增温异常图像呈现出震前异常增温经历:起始→加强→高峰→衰减→平静的演变过程,该过程反映地震构造由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应力积聚→地震爆发→平静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