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605篇
地球物理   833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分析延安市2006年8月1日至2日出现的一次大冰雹过程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得出大冰雹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三体散射长钉和相应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组合反射率、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回波顶高等变化特征,三体散射现象是大冰雹预警的一个指标。指出强风暴顶辐散是与风暴中强上升气流密切相关的小尺度特征,它提供了上升气流强度的度量,可以与最大冰雹尺寸相关连,并且是风暴强度变化的早期指标。回波强度最大值及所在高度,有界弱回波区区域大小,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大值区都是判别强降雹潜势的指标。通过对各项产品数据特征变化研究。为今后大冰雹早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2.
2006年两次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卫星、再分析(NECP)、地面观测等多种资料,针对2006年3和4月影响北京的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就天气过程形势、云系演变以及沙尘传播和沉降进行分析.前者对北京上空的沙尘天气一扫而过,后者对北京的影响则是遍地黄沙.对比分析表明:1)强沙尘天气过程是蒙古气旋所引起的,沙尘天气起源于中蒙边境、内蒙古西部,在河套地区北部鄂尔多斯高原以及浑善达克沙地得到加强,并随着高空西北风将沙尘输送到华北、渤海、黄海北部一带.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监测到沙尘天气的发展演变过程,也能有效地监测到沙尘的覆盖范围和沉降区;2)导致4月16~17日华北东部严重沙尘沉降现象的原因是地面冷锋静止于华北中部地区,距地面1 km以上的浮尘层稳定覆盖华北东部和渤海等广大区域的主要原因,是边界层中尺度涡旋对低空冷锋的阻挡作用;冷锋云系在东移发展过程中,受到日本海上空涡旋云系的顶推阻碍,其结构发生变型瓦解.  相似文献   
943.
汶川大地震中水坝的安全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心的焦点。本文针对水坝建设如何应对大地震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作了若干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从地震科学的现实水平和水坝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两个方面考虑,从战略层面上,在流域规划或水电专业规划中重视地震地质环境的研究,摒弃水坝梯级必需衔接,规避在一些有可能发生大震的河段上规划水利水电梯级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战术层面上则应十分重视一些敏感的地区,特别是那些历史地震级别较低而地质构造背景又不应轻视的地区。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在强震区则应高度重视坝址及邻近地段岩体和山体在强震条件下的稳定性,对它的认识和可能采取的工程措施,要比大坝本身的抗震设防困难得多,而它对大坝的危害比大坝本身的地震破坏也许来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44.
鸭子口铜锌矿属刘山岩矿区的西延部分,是分布于刘山岩挤压带内的同类型铜锌矿点。矿体赋存于纹层状硅质-钠长石岩层中,自矿体中心向边缘存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重晶石-石英的相对分带。激电异常表现出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电性特征,与矿区铜矿(体)石具有相同的电性特征。各主要元素异常中,Cu,Zn套合较好,呈带状分布,反映了区内构造、蚀变及矿化特征。本文着重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类型矿床的普查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5.
对强渗透性地层旋挖钻进成孔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通病进行了分析,总结此类地层必须重视泥浆护壁质量对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的重大影响,必须重视钻斗的活塞抽吸对孔壁的破坏性,建议其验收标准中增加泥浆护壁质量验收,重视清孔后的孔径验收,不可完全沿用与旋挖钻孔泥浆护壁效果有着天壤区别的回转钻、潜水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946.
针对青海省东昆仑、祁曼塔格地区的典型硬岩强研磨性地层情况,对孕镶金刚石钻头胎体材料、金刚石浓度、烧结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钻头进行了台架、野外试验。根据各项理论分析结合实验数据,确定了钻头的设计方案,研发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硬岩强研磨地层钻进的孕镶金刚石钻头。  相似文献   
947.
时钟 《探矿工程》2017,44(5):78-83
以常德沅江过江隧道江南工作井作为工程实例,通过对周边地层、水文特性的了解分析,从抽水试验、井位布设、抗突涌验算、沉降分析、坑外回灌等各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对降水相关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了梳理,通过工程实践对降水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对类似高富水、强透水卵石地层条件下的深基坑降水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8.
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和相干属性分析,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三维区中新统三亚组、梅山组、黄流组发育大量多边形断层。梅山组顶面发育呈近EW向展布的长条形丘和丘间底流水道,其上方分别发育近EW向(多边形)断层密集带和近SN向横截水道(多边形)断层。北部泥岩区,丘规模越大,断层密集带越宽,断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黄流组下部和梅山组上段地层中,横截底流水道断层向上延伸较短,向下延伸至梅山组或三亚组,而梅山组至三亚组多边形断层逐渐呈现多边形形态。西南部砂岩区,黄流组底部断层密集带和横截水道断层比北部规模小,延伸短,梅山组下段发育近NE向横截浊积水道砂岩断层和近NW向平行浊积水道边界断层,其规模更小。重力扩展可以很好地解释黄流组断层密集带和横截底流水道断层的形成,梅山组和三亚组的多边形断层是超压水力破裂的结果,同时大颗粒砂岩抑制多边形断层的形成。在我国首次发现断层密集带和横截水道断层,该类断层对油气运移、识别强振幅地质体和丘形反射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9.
陈拓  陈国庆  黄润秋  刘明 《岩土力学》2018,39(11):4125-4132
在岩质高边坡锚固工程建设中,锚索的锚固力能否长期维持决定着边坡锚固工程的成败。因此,研究锚索锚固力的时效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以不同地区的高边坡锚固工程为例,讨论了高边坡强卸荷作用与工程初期锚固力快速损失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在强卸荷作用影响下的高边坡锚索前期锚固力损失差异机制。通过案例总结出锚索锚固力变化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高边坡强卸荷作用对锚固力损失的影响,基于锚固力损失与高边坡岩体时效变形的耦合效应,将引入转化时间K的西原流变模型与模拟锚索体并联,建立了锚索锚固力的耦合变化模型,推导出锚索锚固力长期变化的理论方程。结合锦屏水电站左岸高边坡LE1915排水洞与L2J连接洞K0+126 m下游附近的锚固力实测数据与已有理论模型对比,证明了新模型应用于开挖强卸荷的高边坡工程中的准确性,比以往的耦合模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不仅为高边坡锚固工程锚索锚固力的控制与补偿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而且对锚索锚固力的变化异常预警和高边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0.
全球旅游11强(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为提高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效果,该文运用定量评价法对全球旅游11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美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最强;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次之(强);德国、中国、英国较强;加拿大、墨西哥、奥地利、希腊相对较弱。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居全球第六位,但与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