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570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1100篇
海洋学   712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49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太行山前的大多数石灰岩受火成岩的侵入,造成这些地区的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施工成井率很低。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在工作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垂直于主构造线方向布置了3条电阻率法勘探剖面线,运用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分别测量了视电阻率值。通过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定性和定量解释火成岩侵入的石灰岩地区地下富水带在视电阻率等值线图上的表现形态,准确的确定了井位。通过钻探工程验证,水井的出水量较为理想,与物探推断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吻合良好。在这类地区开展电法找水,研究水文地质条件是基础,野外工作布置要灵活,深刻分析视电阻率等值线的异常形态是关键。   相似文献   
992.
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刻画基础:场模型还是要素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游憩空间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在以往的研究中似乎不言自明的采用离散观.该文认为市区游憩空间更适于场模型,而郊区游憩空间更适于要素模型,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则兼有场模型和要素模型的特征,属于"灰色"地带.据此提出了城市游憩空间体系的结构模式,即:由市区游憩圈、城市边缘地带游憩圈、郊区游憩圈所构成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993.
1900-2007年横断山区部分海洋型冰川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横断山区7条海洋型冰川近百年进退速度变化呈现出以退缩为总趋势的阶段性变化,具体表现为20世纪初至1930s的冰川稳定,1930s-1960s的冰川后退,1970s-1980s的冰川稳定或减速后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冰川后退,这与我国、北半球及横断山区同期的气候变化呈明显对应,展现出冷干阶段冰川稳定或前进、暖湿阶段后退的态势,但各冰川的变化幅度因纬度位置、坡向、冰川规模、局地环境等而存在明显差异.1982/83年大、小贡巴冰川、海螺沟冰川冰舌段的消融水当量分别为2710mm、3139 mm和5281 mm,1990/91-97/98期间海螺沟冰川冰舌段的年均消融水当量为6157 mm,比1982/83年增加了876 mm.2002年夏季白水1号冰川的积雪消融量由于表碛覆盖较少表现出明显的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特征,平均消融水当量为1086.25 mm,2008.9-19.10.13期间白水1号冰川物质平衡花竿的观测表明,花竿布设区域10月6号左右转入物质积累期.期间日均积累深为1cm,折合水当量5mm.  相似文献   
994.
严颖  季顺迎 《岩土力学》2009,30(Z1):225-230
自然条件下,颗粒介质大多以非规则单元形态存在。非规则几何形态对颗粒介质的宏观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针对颗粒单元的不同几何形态,采用团颗粒单元对离散介质的直剪试验过程进行了离散元数值计算,详细地讨论了颗粒形态对离散介质剪切强度的影响。该非规则颗粒由不同形态、不同数目、镶嵌尺寸、组合方位和颗粒大小的球形颗粒进行随机构造,其在局部与整体坐标之间的转动、力矩和方位关系通过4元素方法进行确定,基本球体颗粒之间的作用力采用具有Mohr-Coulomb摩擦定侓的Hertz-Mindlin非线性接触模型,并考虑了非线性法向粘滞力的影响。通过构造7种具有相同的质量概率分布的不同形态的团颗粒,在不同法向应力下,对团颗粒的直剪试验进行了离散元模拟,分析了不同形态颗粒的剪切强度。通过对不同形态颗粒介质剪切强度的数值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非规则颗粒间的咬合互锁效应,为分析非规则颗粒的宏观动力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形态发育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阎旭  张德平  夏显东  哈斯 《中国沙漠》2009,29(2):212-218
 野外调查测量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分布和形态参数,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风蚀坑形态特征的差异、形态参数间相关关系和拟合结果分析了风蚀坑的形态演变和发育、成因、规律。发现不同发展阶段风蚀坑形态参数之间的控制关系和扩展模式不同,各形态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对于风蚀坑的侵蚀坑而言,坑长增长速度最快,其后依次是坑宽和坑深,坑后积沙体具有类似规律。风蚀坑坑后积沙的3个形态参数,受侵蚀坑3个参数的联合控制,但受坑深的控制最为显著。风蚀坑出现的起始形态、地形特征、植被、气流场、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的扰动等对其形态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形态和发育反作用于植被、气流等,形成形态与气流、植被之间的响应与反馈。  相似文献   
996.
内蒙古6种沙生柳树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内蒙古地区6种沙生柳树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柳树的叶片结构具有相似性,均为全栅型的等面叶,表皮均具有角质层,主脉为双韧维管束,栅栏组织发达,5~6层。差异表现在角质层和表皮厚度、主脉和叶片厚度、栅栏组织的厚度等方面。应用SAS和SPSS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几种柳树叶片的结构特征,得出抗旱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黄柳、砂杞柳、沙柳、乌柳、筐柳、小红柳。  相似文献   
997.
 在实验室内通过光镜与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手段观察了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藓类结皮层的优势物种——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 Mitt.)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原丝体发育的全过程,并分别从藓类植物生长发育所必经的配子体和原丝体两个阶段对齿肋赤藓形态结构与荒漠干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植物体密集丛生;叶片边缘强烈背卷,两面均具马蹄形细疣;中肋粗壮并突出叶尖成白色长毛尖。②原丝体系统的细胞短粗,细胞质高度浓缩,液泡较小,细胞壁较厚;原丝体系统具有短枝群。  相似文献   
998.
2006年11月23日新疆精河Ms5.1级地震前,精河台的伸缩、倾斜和长水管资料均出现了明显的前兆异常变化。利用形态分析、一阶差分、矢量合成、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新疆乌苏、精河间Ms5.1级地震前的短临异常较为明显,年变幅观测曲线畸变、日均值曲线转折甚至打破年变、矢量转向、速率变化超两倍均方差等,显示出这次地震之前地形变异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99.
滑坡是形成堰塞坝的最主要原因,在地震、降雨、冰雪融水等作用下均可形成滑坡堰塞坝,而滑坡堰塞坝的堆积形态、范围等对评价堰塞坝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离散元方法(DEM),系统分析了三维条件下滑动距离、滑面出口宽度、滑面倾角、河床倾角、河谷形状对堰塞坝堆积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动距离和出口宽度对坝体高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00.
王帅帅  高波  隋传毅  闻毓民 《岩土力学》2014,35(Z1):278-284
针对洞口段均质围岩仰坡、含软弱夹层仰坡和桁架梁加固仰坡围岩3种工况,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隧道洞口段仰坡模型土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均质边坡洞口段模型土在动力作用下坡肩土体先出现张拉裂缝,随着激振加速度增加,坡肩土体局部出现倾倒崩塌,最后沿坡面滑落堆积;含软弱夹层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仰坡坡脚部位土体挤压破碎,坡顶表面沿软弱夹层位置出现张拉裂缝,上覆土体沿软弱夹层滑动,最后土体大规模崩塌、滑落;洞口段加固边坡在动力作用下基本保持整体稳定,只部分梁格出现了局部的掉块,模型土顶部出现沿隧道轴向的细微裂缝。分析了隧道洞口段衬砌结构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均质边坡洞口段AB两段衬砌模型裂缝分布较CD段复杂,认为洞口段地震影响深度为AB两段衬砌的长度,对应于实际工程中40 m;受软弱夹层影响,跨软弱夹层部衬砌模型裂缝形态较复杂;仰坡加固后,洞口段衬砌模型受力改善。研究结果可为山岭隧道洞口段边坡抗减震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