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陶芸  陈锁忠  都娥娥 《水文》2011,31(3):76-81
在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同位素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苏锡常浅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利用氢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建立潜水与微承压水的δD-δ18O关系曲线,分析潜水含水层与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关系以及微承水的蒸发程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与14C研究微承水与现代水的补给关系;利用常规的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浅层地下水补给源的变化问题。结合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地层岩性、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从而指导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2.
熊昊  刘润  徐余 《工程地质学报》2013,21(3):400-407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更加普遍,且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深入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地下结构物的抗浮稳定性逐渐突显,其中设置抗拔桩是结构抗浮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本文分析了抗拔单桩与群桩的地基破坏模式并揭示抗拔桩的工作机理,应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抗拔单桩模型以及群桩模型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桩身应力、桩周土体、桩侧阻力等多个角度分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群桩效应,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抗拔群桩距径比()对抗拔承载力及地基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上拔力作用下,单桩中的应力集中于轴心,沿半径及深度递减,桩侧摩阻力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但随着向上位移的增大而增大; 当基桩的距径比减小时,承载力折减系数增大,群桩效应显著,桩间土与桩有整体被拔起的趋势,不利于结构的抗浮稳定性; =3和=6可以作为划分群桩效应程度的界限。  相似文献   
93.
利用1999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近地层大气与农田生态系统综合观测试验资料,对常熟地区水稻插秧、拔节、抽穗等不同生长期近地层二氧化碳和感热、潜热、动量等湍流通量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平均而言在水稻各生长期,近地面为二氧化碳的汇,白天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夜间则放出二氧化碳,抽穗期消耗的二氧化碳要多于拔节和插秧期;近地面为大气的热源,主要以潜热方式加热大气,尤其是在抽穗期,感热与潜热之比仅为0.058;二氧化碳等湍流通量的变化与辐射平衡各分量及气象要素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某矿发生特大顶板突水工作面的充水条件分析,认为工作面采动叠加影响,在顶板厚层砂岩中形成的离层积水,是突水的主要充水水源。采用经验类比法和当量流径法,基于工作面涌水量值为正常涌水量与离层裂隙积水引起的涌水量之和,提出了涌水量预计计算理论公式,预计了该工作面未采区段恢复生产的涌水量大小。经实际开采检验,该方法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7个不同材料及大小的模型桶基在粉土中的负压沉贯实验过程中的沉贯速度、沉贯负压、桶内表层土中产生的渗流梯度和桶内土塞率的大小的比较,揭示了比尺不同的桶基对贯入过程的影响,为桶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1998年SCSMEX期间南海夏季风海气交换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强化观测期间“实验3号”和“科学1号”科学考察船船基大气海洋自动观测系统两点连续观测的大气、海洋资料,使用考虑到风速和大气层结影响的整体输送公式计算海-气间的湍流通量交换。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南海夏季风期间海表大气要素和海温日均值的逐日变化、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以及大气向海洋输送的动量通量等。结果表明:这次夏季风于5月21日从南海南部开始爆发,然后向北部扩展全面爆发。夏季风期间南海南部和南海北部的大气、海洋结构和海气交换特征等都有明显差别。此外,海表温度的变化除了与太阳总辐射有关外,主要是与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通量变化有关,对本次夏季风发生较晚、强度较弱作了海-气交换的物理解释,并与1992~1993年西太平洋热带海域西风爆发过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7.
四川省石棉县以北的磨西断裂两侧温泉出露较多,温泉直接或间接受摩西断裂控制.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区域构造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草科乡温泉属于间接受磨西断裂控制.草科乡大热水温泉的补给区位于温泉出露位置南侧山区,补给区海拔高程2673 m.大热水温泉的补给区位于南侧山区,受到侵入岩接触带与SN向的断层或节理裂隙密集...  相似文献   
98.
中国北方疆域辽阔,多种植被类型交错分布,陆面过程较为复杂.研究该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及分配过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气候变化.本文使用"中国北方协同观测实验"观测资料,选取中国北方四种植被类型——高寒草甸、荒漠草地、玉米农田及半干旱草地,在深入认识地表能量分配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环境因子对能量分配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99.
裂变径迹法在研究盆地地热史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裂变径迹法的基本原理、退火机理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最常用于该方法的磷灰石及锆石是广泛分布于沉积岩中的矿物,其退火温度与石油生成的温度范围有关。磷灰石退火带大致相应于低熟-成熟原油阶段,其完全退火温度一般为125°C。除径迹密度(表观年龄)外,径迹长度及其分布的变化也与古地温有关。该方法与其它地温常数相结合,可用以确定冷却事件(上升剥蚀)和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热事件的时间及强度。文中列举了我国塔里木盆地以及以色列南部Ramon 1井资料说明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我公司在绳索取心钻进时先后使用过几个厂家不同制造方式、不同结构形式的多种钻头,效果都不够理想(见表1),主要是钻头时效低、成本高。为了提高时效,我们研究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型钻头,并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