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462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1实验部分1.1样品制备取20 mL污水样品,加入200μLφ=65%(体积分数,下同)的HNO3进行酸化,然后加入200μL 100 g/L LaCl3作为离子抑制剂。1.2测定方法制备好的样品直接用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的Contr AA(300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配有SFS6分段流动注射装置和AS 52s自动进样器)进行测定。仪器工作条件见表1;元素测定条件见表2。表1仪器工作条件Table 1 Working parameters of the instrument元素测λ量/波nm长火类型焰(燃流L/气量h)助燃燃气气/比燃(宽m烧m度头)燃θ角/烧(度°头)燃(高m烧度m  相似文献   
992.
地震CT与FBG传感器技术在隧道结构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飞鱼泽隧道的上行线二衬拱顶靠档墙处出现裂缝,经地震CT技术查清隧道上所覆盖岩体的工程地质结构结果表明,沿隧道轴向存在三个岩体破碎带,其中在小里程入口段,岩体完整性较差。在隧道病害治理和隧道健康监测中,经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的监测结果表明,松散破碎岩体的地质情况得到了相应的加固。因此,地震CT和FBG两者的检测结论是相互印证的。  相似文献   
993.
蒸散是岛礁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珊瑚岛礁生态有重要意义。2018年6月27日—2018年8月8日利用自制的微型蒸渗仪及蒸发皿,在中国西沙群岛赵述岛开展了野外蒸散观测实验,获得了岛礁砂壤土裸地雨后实际蒸发速率,以及不同下垫面及钙质砂质地情形下潜在蒸散特征。其中,砂壤土裸地实际蒸发观测表明,雨后第2日至第4日平均蒸发速率为(1.6±0.2) mm/d,第5日至第7日迅速下降,7日后蒸发速率逐渐稳定在(0.5±0.2)mm/d,实际蒸发过程受土壤含水量调节,裸地实际蒸发(E)与蒸发皿潜在蒸发(Eo)的比值E/Eo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关系表明两者呈明显的线性相关。蒸散控制实验表明,蒸渗仪潜在蒸散呈现空旷地草地>空旷地砂壤土>林间带草地>林间带砂壤土的规律,林间带遮挡减少草地蒸散比减少裸地蒸发影响更加明显。裸地蒸发速率受岛礁钙质砂质影响,岛礁钙质砂颗粒越大,快速蒸发阶段持续时间越短,蒸发速率越小。微型蒸渗仪日蒸发量和午间蒸发速率呈一定线性相关,其中细粒钙质砂、中粒钙质砂及砂壤土三种土壤类型两者相关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94.
比较了两种石英光纤以及不同芯径的光纤对水体光谱测量的影响。通过对水体光谱的实地测量,发现芯径为0.6mm、数值孔径(NA)为0.37的PCS光纤,在波长为350~550nm之间透光量的GER信号损耗较小,与镜头测量值曲线的相似性较好,光纤接入光谱仪的实测值达到原配4度视场角镜头测量值的20%,而0.4mm的PCS光纤以及大芯径光纤,分别只能达到镜头测量值的15%和5%。10m长的芯径为0.6mm的PCS光纤弯折(半径为30cm)后其GER信号仍能达到镜头信号的15%,符合光谱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5.
朱友群  朱鸿鹄  孙义杰  施斌 《岩土力学》2014,35(Z2):695-702
管桩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桩身裂缝、爆桩等病害。将具有实时动态监测功能的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准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和具有分布式监测功能的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联合应用到管桩打入过程中的监测,提出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设计了管桩打入过程的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BG传感技术能够较好地动态监测打入过程中桩身应变变化特征,反映桩身不同部位随不同深度应变变化规律;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能够较好地监测管桩在打入过程中暂停(接管)状态下桩身应变变化特征;根据应变变化分析管桩受偏心荷载程度,分析管桩是否出现裂缝、破坏等病害,研究管桩打入过程中桩土作用规律。试验结果还表明,FBG联合BOTDA光纤监测技术在管桩打入过程中监测管桩质量具有广阔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简述了50m口径射电望远镜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光纤传输的设计方案;并对光纤传输链路的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初步讨论了光纤传输链路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用于夹泥灌注桩定量检测。建立了加热光纤与桩身介质的单层圆筒壁一维传热模型,利用桩体中光纤的温升变化规律检测夹泥桩的含泥量。开展含泥量分别为0、33.3%、50.0%、66.7%、100.0%的夹泥桩光纤检测模型试验,确定合适的加热功率范围和加热时间,并对光纤传感器进行标定,研究不同夹泥桩中光纤温升变化情况和桩身介质导热系数,发现在相同加热功率下,随着含泥量增大,光纤温升速率变快、增加幅度变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含泥量与桩身介质导热系数之间存在确定的线性关系,并推导出两者数量关系式。通过声波检测对比试验,分析了该技术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桩体含泥量大于10%时,光纤检测法的精度与声波检测法较为接近。通过以上研究,为定量检测灌注桩的完整性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98.
999.
The complex spatiotemporal vegetation variability in the subtropical mountain-hill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a multi-level modeling framework. Three levels - parcel, landscape, and river basin levels- were selected to discover the complex spatiotemporal vegetation variability induced by climatic, geomorphic and anthropogenic processes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struct the annual maximum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annual phenological cycle based on the 16-day time series of a5om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datasets during 2OOl-2OlO. Results revealed that land use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overall vegetation greenness and magnitude of phenological cycles. Topographic variables also contributed considerably to the models, reflecting the positive influence from altitude and slope. Additionally, climate factor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precipitation had a considerable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the vegetation greenness, whereas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had strong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magnitude of vegetation phenology. The multilevel approach lead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of the hierarchical ecosystem,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000.
微型桩组合结构模型抗滑机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  周德培  张益峰 《岩土力学》2013,34(12):3446-3452
对以空间桁架微型桩体系的组合结构采用了分级加载的方法,通过新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滑坡推力引起的微型桩体系内力变化规律,并根据试验方法和空间桁架微型桩体系中各排桩的受力状态,导出了分级加载条件下受横向约束的弹性地基梁的结构分析解。试验结果表明,在碎石土地质条件下,连系梁可以有效限制微型桩顶位移,并减小桩身弯矩,滑体中桩前土压力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各排微型桩桩体的弯矩大小分布比较接近,最大弯矩位于滑面处;基于受到横向约束的弹性地基梁的结构分析解,可以较好地描述空间桁架式微型桩在分级加载后的内力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正确分析微型桩的抗滑机制和微型桩抗滑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