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61.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微型桩群桩支护均质土滑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依托大型振动台,设计完成几何相似比为8:1(原型:模型)的物理试验模型。试验以El Centro波、汶川波、Kobe波以及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为激励波,研究地震动力作用下微型桩群桩的破坏模式、加桩后土质滑坡的加速度响应规律等。试验结果表明:(1)地震激励后微型桩的破坏模式与静力情况类似,呈反"S"型变形,弯曲破坏范围主要分布在滑面上1.4~4倍桩径内和滑面下1.4~3.4倍桩径内。(2)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激励时,滑坡加速度响应不同。激励频率越靠近滑坡自振频率,其加速度响应越强烈。微型桩群桩支护滑坡的加速度响应具有高程放大效应,且激励频率越靠近坡体自振频率,其高程放大效应越显著。(3)微型桩群桩支护结构对地震波有一定的阻滞作用,支护部位(尤其是坡脚)坡面的加速度响应明显弱于坡内,可限制坡表效应,但伴随坡高的增大,这种阻滞作用趋于减弱,无支护部位的上部坡体仍会出现坡表效应。  相似文献   
62.
超重力场中界面土压力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量诸如孔隙水压力、位移和载荷等物理量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度,但土压力的测量则困难得多。在吸取了国内外同行经验后,为离心模型试验设计研制了一种微型土压力盒,主要用于土与结构物界面土压力的测量。水压力、干砂压力和砂土压力三种标定结果表明,这种微型土压力盒的线性度良好;在研究地下连续墙的侧向土压力分布的离心模型试验中,根据这种微型土压力盒的测试结果,获得了合理的侧压力系数。  相似文献   
63.
微型钢管树根桩加预应力锚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中 《广东地质》2000,15(4):67-72
喷锚支护结果具有施工方便、投资少、工效高及稳定性强等优点,但是单纯的喷锚支护在某些支护段也是其局限性,微型钢管树根桩加预和锚杆支护结构是将土层杆直接锚定在微型桩上,锚下采用钢筋混缔造土为受压构件并与微型桩相接触,这种支护安全度高,造价低,噪声小,无污染,占有场地狭窄,非常适用于闹市区或临近建筑物的基坑支护工程。  相似文献   
64.
双壳类食悬浮物类与食沉积物类的发育变化是反映水动力环境的一种指标。对南海南部NS93- 1 2 - 58柱样 1 4ka来微型双壳类营养结构分析表明 ,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向冰后期全新世转化阶段 ,食沉积物类一度较为发育 ,表明南海南部表层环流很不活跃 ,从这一转化阶段到全新世早期 ,双壳类食悬浮物类与食沉积物类的比例有规律地变大 ,表明随着气候转暖 ,海水温度增高 ,海平面上升 ,海流作用显著增强。该柱样整样分析表明 ,双壳类食悬浮物类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显示了 1 4ka来南海海流作用一直比较强烈。在全新世中晚期 ,双壳类主要栖息在次表层水团的海底 ,仍以食悬浮物类为主 ,可能与南海南部陆坡上升流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65.
获取并分析了2017年8月热带西太平洋M4海山水体中的超微型浮游生物样品,根据流式细胞术的散射光和荧光信号,检测到M4海山各水层中普遍存在四个超微型自养浮游生物类群(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两个超微型异养原核生物类群(低核酸含量和高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聚球藻丰度高值出现在100m以浅;原绿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丰度高值区在深层叶绿素最大值附近(75—150m);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原核生物分布范围较广,150m以浅丰度较高。异养原核生物的生物量(1.68—11.25μgC/L)高于自养浮游生物(0.05—6.02μgC/L)的生物量。在超微型自养浮游生物中,原绿球藻生物量在100—150m水层占优势(53.83%±6.32%),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在75m以浅(58.62%±8.53%)和200—300m水层占优势(46.18%±7.82%)。在异养原核生物中,高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的生物量所占百分比(61.05%±3.98%)高于低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38.95%±3.98%),然而在海山附近DCM层低核酸含量异养原核生物比例最高可达58.64%。冗余分析表明,超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深度和营养盐呈负相关关系。在M4海山超微型自养浮游生物分布没有明显的"海山效应",但海山的存在会对异养原核生物两个类群生物量的比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6.
微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调味品中痕量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延庆 《岩矿测试》2008,27(4):319-320
采用微型氢化发生技术,在自行改造的XDY-Ⅲ原子荧光光度计上测定调味品中痕量铅。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氢化反应体系稳定;Fe、Co、N、iCu和氢化元素等干扰元素均允许较高含量。方法的检出限达到0.30ng/g,精密度(RSD,n=11)为1.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7.5%~100.0%。方法用于调味品中痕量铅的检验,结果满意,改造后的原子荧光光度计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67.
谢俊  彭桂玲 《探矿工程》1991,(4):39-39,11
我队于1990年7月,在上海市计划干部培训中心工程的施工中,应用钻孔喷灌微型桩技术实施地基基础加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8.
微型贯入仪及其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工程勘察测试的一种微型、轻便,可随身携带的仪器,并介绍其在工程中应用效果。 微型贯入仪是工程勘察中一种原位测试仪器。它通过操作者将仪器的贯入探头压入土中,至一定深度,由仪器所附的刻度标尺或液晶数字显示出土的贯入阻力,将试验结果按数理统计做回归分析来确定与土力学某些参数间的经验方程,从而达到了在现场可直接评价土某些基本物理性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首次介绍了国内自主研制的边界层微型火箭气象探空系统,系统包括火箭发射装置、探空仪、降落伞、地基接收设备和数据接收处理软件,其温度、湿度和气压测量采用数字式传感器,风速和风向由北斗/GPS全球定位信息获得。火箭升空至顶点后,将探空仪和降落伞从仪器舱弹出,在下降过程中测量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等参数,通过无线发射机传送至地面接收机,由处理软件实现数据存储和参数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气象条件下多次外场比较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探测技术指标和功能满足使用单位的设备研制要求,可应用于气象保障、大气探测、环境监测及海洋气象要素廓线的观测。  相似文献   
70.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局部地区获取数据较为困难,导致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利用传统光学成像监测手段获取数据难以满足监测需求。随着无人机机载微型化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全天时、全天候航空遥感监测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监测系统集成构建,利用该套系统高分辨率微波成像,验证了其在地理国情监测应用中的适用性。为无人机机载SAR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