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贝壳珍珠层微结构及成因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珍珠层是由多边形文石板片和少量有机质(〈5%)组成的具微层理的结构单元,可分为砖型和堆垛型两种类型珍珠层中文石板片晶体的结晶学方向、粒径及形貌等严格受到控制,呈现出高度有序的结构。珍珠层的形成与软体动物的生理活动有关,目前珍珠层的成因理论主要有:与外套的外上皮细胞年龄有关;细胞内结晶细胞外组装说;隔室说;矿物桥说及模板说等。  相似文献   
142.
为预测非饱和冻土的导热性能,基于土体微观结构,提出了非饱和冻土特征结构识别算法和多元素生成算法,并将该算法与传统有限单元法组合,建立非饱和冻土导热系数蒙特卡洛预测模型。通过土体SEM电镜图像,采用逆向四参数增长识别法识别土体中各组分含量、大小以及各方向分布概率;改进传统的四参数随机增长法,提出了考虑土、水、冰和气的多元素生成算法;基于生成的非饱和冻土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方法获得非饱和冻土导热系数,并与规范中冻土导热系数进行对比,验证了蒙特卡洛法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平均误差<4%);通过多因素分析研究孔隙率、颗粒大小、土体导热性、饱和度以及结冰率对非饱和冻土导热性影响,各因素与导热系数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52、-0.098、0.641、0.520和0.060,影响大小为:土颗粒导热性>饱和度>孔隙率>土颗粒大小>结冰率。各影响因素对非饱和冻土导热系数影响可以归纳为对热通量形成“热链”密度、宽度、连通性、热流承载力以及对“热桥”通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选取1920年海原地震震中滑坡密集分布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庞湾乡的黄土,分别进行了不同围压,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原状、重塑土动三轴试验。结合动三轴试验前后的微观变化图像,探讨围压和水分对黄土试样土颗粒的作用机制,从微结构的角度阐释了两者对黄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所取试样动剪切模量与动剪应变的关系可以用H-D模型的推导式拟合,随含水率增加,围压减小,参数a,b值增大;水分在原状试样和重塑试样的作用不同,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动剪切模量降低,阻尼比增大,原状试样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变化速率先快后慢,而重塑试样相应值的变化速率先慢后快;除了水分和围压等外在条件的影响,土样本身土体的微观特征如孔隙分布、颗粒大小、粒间间距、联结方式、密实程度等因素对土体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等宏观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4.
积雪深度是积雪的重要结构参数,获取高精度雪深空间分布信息对于流域尺度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阿尔泰山南坡克兰河上游为研究区,利用C波段全极化GF-3数据及地面同步观测数据,根据VV与HH极化信号在积雪中折射率不同导致相位差异的原理,使用Maxwell-Garnett方程构建同极化相位差(co-pol arized phase difference,CPD)的正演模型,并基于CPD与雪深关系构建了雪深反演模型.通过对具有不同积雪条件的浅雪区与深雪区分别进行雪深反演,获得雪深空间分布信息.同时对反演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已有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假定研究区积雪各向异性介电常数恒定的理想情况下,CPD仅是雪深的函数,可用半经验的线性模型反演雪深,反演精度的高低与计算CPD过程中使用的滤波器的窗口大小有关,浅雪区的最优滤波窗口为59×59像元,反演精度R为0.83,RMSE为2.72 cm,深雪区的最优滤波窗口为33×33像元,反演精度R为0.54,RMSE为11.69 cm;②雪深反演误差与坡度显著相关,随着坡度的增加,雪深的反演误差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雪深反演不确定性受雪层变质程度、含水量及卫星入射角观测几何条件影响,反演方法对于干燥、雪层变质结晶程度低、均质的积雪及具有大入射角的SAR卫星有更好的适用性;③对比已有基于CPD模型的雪深反演方法,本文方法已经将反演所需要的参数减少为遥感获取的CPD数据,以及进行模型拟合的实测雪深数据,反演精度更高.研究表明CPD模型反演山区雪深空间分布是有效和可行的,研究成果为山区雪深遥感反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5.
珍珠显微结构及纳米矿物的电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HR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珍珠层及其微结构.发现珍珠质层是由有机质胶结的文石组成片状晶层,文石大量为六边形、不规则多边形和近圆形,并与有机质层交互平行叠置.在棱柱层的柱状晶体周围也有纤维状、胶状有机质.同时,在棱柱状和片状文石晶体的截面上,含有大量纳米级的圆形、椭圆形等形状的有机质、气液包裹体或孔洞.其中许多部位的有机基质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晶格条纹像,均为纳米矿物所致.以上结果均表明珍珠层具有有序、精细、多层次、整体性好等优良的结构特点.这一结论对于探讨珍珠的成因、机械强度及医药保健性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厦门春季海雾天气分类及典型个例宏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13年3月23日—4月22日外场观测得到8次海雾过程的能见度、雾滴谱、自动气象站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全球分析资料,对厦门春季海雾宏微观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形成厦门海雾的天气形势主要为3类:冷锋型、低压倒槽型、高压入海型。厦门海雾对应区域存在0~1℃气海温差,这对海雾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对2013年4月17—18日典型海雾个例研究表明,西南气流强烈的增湿作用触发了海雾生成,为本次海雾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本次海雾平均雾滴谱拟合符合Junge分布;对其微物理量(数浓度、液态水含量、平均半径)演变特征分析表明,主导的微物理过程为核化凝结增长和可逆的蒸发过程。  相似文献   
147.
正冻土冻结缘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杨成松  马巍  张莲海 《冰川冻土》2020,42(4):1195-1201
湿土冻结过程中, 生长发育于冰透镜体与冻结锋面之间特殊的区间带称为冻结缘带。冻结缘作为温度场、 水分场和应力场三场耦合作用的结果, 是冰分凝的水源补给站, 冰水相变发生的剧烈区域以及水分迁移的必经之路,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也是深入认识冻胀机理的基础。通过系统地阐述冻结缘的形成过程、 相关理论与试验、 微结构特征、 参数特征及冻结缘的模型构建等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结合各个方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冻结缘研究的重点, 即对冻结缘的研究应回归到试验研究, 利用新型测试技术深入对冻结缘微结构的观测, 结合物理参数及结构性参数变化构建耦合的冻结缘模型, 从而揭示其热力学机理, 为冻胀机制分析、 冻土精确预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8.
新疆天山山区雨滴谱特性及分布模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2001年6、7月份的新疆天山山区降水资料,对其山区中雨滴谱谱型进行了M—P分布和Г分布拟合分析,研究了微结构参量演变特征同时分析了各档雨滴对总数密度、总雨强的贡献,及大滴的破碎、小滴的形成情况,讨论了天山山区的降水与其他地区降水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49.
上海淤泥质黏土微结构特性及固结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体的微结构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上海原状淤泥质黏土在不同固结压力下进行了固结试验,同时对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土样进行SEM试验,进而对每级荷载下土样水平切面和垂直切面上的土团粒(包括团粒的形状、平均表面面积及团粒的定向性分布)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另外,通过压汞试验对土体的孔隙进行定量分析。二者相互结合,从而揭示土体发生变形的宏观机制及土体在受力过程中具有逐渐破损、产生各向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0.
黄河口饱和粉土的电性特征及其工程地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形成于1964年~1976年位于黄河口潮坪区粉土层样品电阻率、井中电阻率和电阻率剖面的测试,分析了土的含水率、孔隙比、饱和度、孔隙水的电阻率、颗粒成分等因素对其导电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饱和粉土导电性的主要因素为土的孔隙率。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其含水率升高,电阻率降低,土的电阻率和相应孔隙率的关系可用拟合公式表达。基于此,利用电阻率法成功实现了不同深度粉土沉积层微结构的变化、波浪作用导致密实度不同的粉土层空间分布状况的原位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