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利用一种GPS、角反射器和InSAR相融合的微量形变监测方法,在树坪滑坡形变监测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微量形变监测结果与GPS实测值之间差值的均值为3.33 mm,RMS为3.16 mm。这一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开展微量形变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2.
333.
过实验室模拟海带的早期成岩作用过程,获得生物改造无定形体样品,观察海带形态变化,测定生化成分、碳氢 氮元素及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海相底栖宏观藻类的烃源岩形成过程提供现代对比实例。研究结果显示海带在模拟过程 中不断降解,到第 67 天海带细胞已经完全破碎呈无定形体状;微生物促进海带生化成分的转化,厌氧后期多糖和蛋白质含 量下降,粗脂肪含量上升到 8.16%;海带对微量重金属元素有显著的吸附解析作用,使微量元素含量波动变化。早期成岩 过程中微生物改造使海带形态朝无定体转化;有利于脂类成分的增加,利于成烃;元素变化有一定规律,但要直接利用微 量重金属元素进行油源对比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4.
以基体匹配的混合标准溶液为外标校正溶液, 采用115In - 10 3 Rh双内标校正系统, 通过单个元素Ca, Cr, Ti, Ba, La, Ce, Pr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产率的测定, 计算其等效干扰离子浓度, 并进行校正, 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分析信号的漂移、基体效应及多原子离子干扰.针对不同岩性的地质样品, 分别采用酸消解、碱熔融样品制备体系, 在POEMSⅢ上建立了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微量、痕量、超痕量元素的分析方法.用于国际地质标样AGV - 1 (安山岩), BH VO - 2 (玄武岩), GSR - 3 (玄武岩), DNC - 1 (橄榄岩), RGM - 1 (流纹岩), G - 2 (花岗岩), JG- 2 (花岗岩) 的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35.
本文研究了在PH=6.70的缓冲溶液(KH2PO4-NaOH)中锌试剂与汞生存的蓝色配合物。在最大吸收外吸光度与汞离子的含量成线性关系,配合物的吸收峰值为λmax=545nm,比锌试剂本身吸收峰值490nm位移55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ε=2.8*10^5L.mol^-1.cm^-1。汞离子的标准工作曲线在0.1-25μg.mL^-1的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定律。最低检测浓度为0.01μg  相似文献   
336.
混合矿物体系表面吸附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Pb2 ,Zn2 ,Ag 离子与混合矿物体系中表面吸附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表明 ,吸附离子与矿物表面吸附反应动力学主要受离子在溶液中扩散速率控制 ,可用复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到较好的结果 .在近中性溶液中被交换的离子K 和Na 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较好拟合 .Ca2 的浓度变化符合扩散 交换反应动力学方程 .K ,Na ,Ca2 离子释放总量远大于吸附离子在溶液中减少量说明K ,Na ,Ca2 离子释放主要由于氢离子的交换反应 ;而Pb2 ,Zn2 ,Ag 离子与矿物之间吸附反应在常温下仍以表面反应为主 ,并未进入矿物晶格与K ,Na ,Ca2 离子发生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337.
沉积CaCO3与金属离子界面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金属离子与沉积碳酸盐之间2同反应动力学模拟实验表明,由于CaCO3快速溶解和溶液PH急剧上升,大部分Pb^2+、Zn^2+离子与溶液中CO3^2-和OH^-离子反应生成白铅矿PbCO3、水白铅矿Pb3(OH)2(CO3)2,或Zn(OH)3和锌矿Zn(OH)6(CO3)2沉淀于体相溶液中,仅有少部分Pb^2+、Zn^2+通过扩散与CaCO3表面发生离子交换反应。25℃时,Pb^2+溶液中以白铅矿沉  相似文献   
338.
1 IntroductionBiosorption is a processthatutilizes biomasstoabsorb heavy metalsand isparticularly usefulfortheremoval of contam inants from industrial effluents.Inartificialorganism scannotbe used in practicalpro-ductionbecauseoftheirlow density,low inten…  相似文献   
339.
In this paper, the behaviors of aqueous zinc sorption by hydroxyapatite in the co-existence of Pb^2+, Cd^2+ and Cu^2+ ar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b^2+, Cd^2+ and Cu^2+ on the sorption of Zn^2+ are discussed, and the hydroxyapatite sorption capabilities for Pb^2+, Cd^2+, Cu^2+ and Zn^2+ are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Zn^2+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d^2+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and there is no sorption preference between Cd^2+ and Zn^2+. On the other hand, the Zn^2+ removal efficiency rapidly de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u^2+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and there is a clear sorption preference between Cu^2+ and Zn^2+. It is noticed that the Zn^2+ removal efficiency is hardly changed with the variance of Pb^2+ concentration because the removal mechanisms for these two ions are totally differ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dsorption affinities of the heavy metals for the hydroxyapatite follows this sequence: pb^2+〉 Cu^2+〉 Cd^2+〉 Zn^2+.  相似文献   
340.
现代松嫩平原之上广泛发育湖泊,导致其生长的藻类群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现代湖泊藻类群落结构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是研究藻类群落与不同类型湖泊之间关系的重点。对松嫩平原西侧地区的察尔森水库、尼尔基水库、中内泡藻类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水体金属离子含量、矿化度、pH值、温度等理化性质的测试结果发现:察尔森水库的藻类群落特征为硅藻——蓝藻、绿藻型,其中硅藻含量占比较大,尼尔基水库藻类群落结构特征为硅藻——蓝藻、绿藻型,其蓝藻和绿藻含量占比较察尔森水库上升,中内泡藻类群落特征为蓝藻、绿藻——硅藻型;平原湖泊蓝藻生长旺盛而硅藻生长受抑制,山地湖泊硅藻生长旺盛而蓝藻生长受抑制;矿化度高的湖泊蓝藻生长旺盛;水体中金属离子锶含量较高的湖泊,蓝藻生长相对旺盛,硅藻生长受到抑制;水体中金属离子铜和钡含量较高的湖泊可以促进绿藻的生长。这可能与湖泊的地理特征和水体特征不同,导致藻类植物生长环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