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2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运用颈动脉CTA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斑块性质及部分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从而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动脉CTA检查、且在颈动脉CTA检查前或后一周内行磁共振DWI检查的患者,根据磁共振DWI判断有无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95例)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10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和CTA显示的颈动脉斑块性质、斑块表面形态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对P <0.05的指标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在年龄、高血压病史、TC、TG、HDL、HCY、CysC、HbA1c指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斑块性质及斑块表面形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高血压、TC、HDL、HCY及脂质斑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相关,脂质斑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颈动脉CTA可以对斑块性质进行判断,结合部分实验室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局部并发症的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局部并发症的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在CT和MRI观察局部并发症的部位、数目、CT密度/MR信号、囊内碎屑、与主胰管关系以及是否继发感染。结果:本组21例患者合并胰腺假性囊肿(PPC),共见31个PPC病灶,其中小网膜囊PPC最多(12个/31个),PPC囊内均未见坏死物;临床上8例手术切除,13例保守治疗。43例患者合并包裹性坏死(WON),WON病灶与胰管交通11例,感染伴囊内气泡5例,所有WON灶内见脂肪和/或坏死物残渣;临床上22例手术切除,21例保守治疗。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和急性坏死性积聚(ANC)见于AP起病的早期(2周内),CT和MRI诊断不难。结论:CT和MRI检查对于AP局部并发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CT显示病灶内气泡及脂肪密度直观明了,MRI显示少量坏死物及脂肪信号更敏感,两者作用有时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闭塞(BAO)所致急性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BAO所致急性梗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CT平扫、MRI平扫及3D-TOF MRA资料。重点分析3D-TOF显示的BAO处的CT平扫征象、MRI T1WI、T2WI及T2FLAIR征象。结果:本组BAO均由MRA明确显示,责任供血区的急性梗死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CT平扫上18例显示BAO处高密度动脉征,6例显示BAO处较大范围钙化征。MRI T1WI显示BAO处高信号血管征20例,T2WI及FLAIR流空现象消失26例。结论:BAO及其所致的急性梗死可由MRA及MRI明确诊断,CT及MRI影像学上基底动脉血管征有较高的显示率,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胸痛三联征中的优化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胸痛三联征的69例患者,行急诊128层螺旋CTA检查,对所有病例原始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重建,分别对胸主动脉、冠状动脉以及肺动脉进行不同角度成像分析。结果:69例急性胸痛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胸主动脉和双侧肺动脉主干及分支(CT值≥ 200 HU);同时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占63.7.0%(44/69),良占30.4%(21/69),差占5.8%(4/69)。结论:128层螺旋CTA三联扫描CTA检查对冠脉综合征诊断特异性为94.7%(36/38),准确性为95.8%(69/72);对肺动脉和主动脉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非常高。通过这一研究结果可初步断定128层螺旋CT三联扫描技术在胸痛三联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按10ml/kg体质量予解毒化瘀颗粒灌胃给药,每天2次,共7d;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于给药第6天,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予腹腔注射D-半乳糖胺(600mg/kg)和脂多糖(20μg/kg)进行造模。24h后进行静脉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血栓止血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制备肝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的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PT、TT时间缩短,FIB水平升高,2组ALT、TBIL、FIB水平及PT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正常结构被破坏程度显著高于治疗组大鼠。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可以通过改善肝功能、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及减轻病理损伤而保护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CD4 T下调OX40表达,抑制CD4 T活化及向Th1细胞分化,从而延缓急性肝衰竭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连续干预2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记录患者的简式 Fugl-Mer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各个时间节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5);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MA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氏头皮针长留针法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中医三步序贯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三步序贯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73.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步序贯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满意,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分阶段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血肿吸收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44/46),对照组为80.43%(3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体积、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阶段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促进血肿吸收,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达林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8%,对照组为79.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综合疗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0.
韦杏  邹敏  冯志琼 《应用海洋学学报》2020,36(3):1900/1/1 0:00:00-3
目的:观察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对照组予小儿宣肺止咳颗粒治疗,治疗5d后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NF-γ)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66%(26/29),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高于对照组,INF-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