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3篇
  免费   699篇
  国内免费   459篇
测绘学   611篇
大气科学   267篇
地球物理   1406篇
地质学   1021篇
海洋学   572篇
天文学   72篇
综合类   306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地下管道的震害特征与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力峰  王坚  高杰 《高原地震》2004,16(2):27-37
回顾了几次大地震中地大管道(主要指输油(气)、输水管道)的震害现象,分析了地震对地下管道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了从大地震中得到的认识与启示。介绍了地下管道震害方面的相关研究情况,重点提出地面大位移时地下管线的两类屈曲变形、断层运动对管道屈曲变形的影响、砂土液化对管道的上浮作用等研究难点。针对地下管道的震害特征,介绍并评述了地下管道的主要抗震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2.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实例   总被引:86,自引:3,他引:86  
阐述了美国两本手册FEMA273/274和ATC-40中关于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利用ETABS程序进行适合我国地震烈度分析的计算步骤,并用一框剪结构示例予以说明,表明Pushover方法是目前对结构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在BDWF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等价线性迭代不断修正土体模量以逼近土体的非线性动态响应,对建筑筒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动力分析。为了分析筒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考虑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将桩-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空间体系简化为二维问题计算。结果表明,筒桩基础桩基相对桩基于桩基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筒桩基础的柔性改善了结构的基本周期。  相似文献   
104.
从工作实际出发,总结出采用IIS作为WEB服务器的安全设置与性能调整方面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05.
The effect of anomalous snow cov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pon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is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the NCAR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2) into which gravity wave drag has been introduced. The simulations adopt relatively realistic snow mass forcings based on Scanning Multi-channel Microwave Radiometer (SNINIR) pentad snow depth data. The physical mechanism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outh Asian early summer monsoon to snow cover anomal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revealed. The main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heavier than normal snow cover over the Plateau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shortwave radiation absorbed by surface through the albedo effect, which is compensated by weaker upward sensible heat flux associated with colder surface temperature, whereas the effects of snow melting and evaporation are relatively smaller.The anomalies of surface heat fluxes can last until June and become unobvious in July. The decrease of the Plateau surface temperature caused by heavier snow cover reaches its maximum value from late April to early May. The atmospheric cooling in the mid-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s most obvious in May and can keep a fairly strong intensity in June. In contrast, there is warming to the south of the Plateau in the mid-lower troposphere from April to June with a maximum value in May.The heavier snow cover over the Plateau can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rainfall to some extent, but this influence is only obvious in early summer and almost disappears in later stages.  相似文献   
106.
非开挖穿越流砂层自凝型钻井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钻井液角度进行研究 ,开发了一种解决非开挖穿越流砂层时发生塌孔问题的自凝型钻井液 ,优选了钻井液配方 ,研究了钻井液的流变参数、护壁能力等性能。钻进液性能试验和模拟注浆试验结果表明 ,非开挖穿越流砂层时采用自凝型钻井液进行护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7.
利用钾长石粉水热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综合利用钾长石提钾工艺中的重要高附加值副产品13X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福建沙县的钾长石粉加入配料NaCO3进行焙烧实验,确定培烧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钾长石粉:NaCO3=1:1.30(摩尔比),焙烧温度为845℃,焙烧时间为150min;优化的水热合成条件为M2O/SiO2(mo1)=1.50,H2O/M2O(mo1)=40.0,合成时间为8h,晶种加入量为9.0%。对合成样品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结晶完好,性能优良.水热反应经由溶解水合反应和聚合浓缩反应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108.
《物探与化探》2004,28(6):531-531
此项内容为借用定点地震仪中故障率低的单元电路,将我们研制的浮点模块与之有机结合,构成操作方便、故障率低、性能价格比极高的浮点地震仪。该技术适用于所有定点地震仪(进口ES-1210,1225,…;BISON-1580,…;OYO-1500,…;MARK Ⅱ;国产DZQ12-1等型号)。  相似文献   
109.
介绍了GPF-25A重型工程钻机的研制概况以及主要技术参数、性能特点、生产试验情况等。  相似文献   
110.
地形可视化的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发新 《四川测绘》2004,27(2):58-61
地形可视化由于具有越来越广泛的用途,因此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本文在简要论述科学可视化、地形可视化定义及其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当前地形可视化的表达手段、可视化建模与技术、可视化生成工具、实时地形生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可视化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