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5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727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509篇
地球物理   358篇
地质学   1250篇
海洋学   821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64篇
自然地理   25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Li2B4O7—Na2B4O70H2O三元体系25℃相关系及物化性质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研究了Li2B4O7-Na2B4O7-H2O三元体系25℃相关 溶液的物化性质,其25℃相图由二条溶解度曲线构成,分别对应于Li2B4O7.3H2O、Na2B4O7.10H2O相区,属简单共饱和型。简要讨论了该体系硼酸盐在水听溶解行为,并用经验公式描述了物有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2.
正态化克立格法是对传统储量计算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其计算过程的科学性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在路腊汞矿作了探采对比试算,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
图像配准和融合及其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图像配准和融合是图像分析和处理的基本问题,在医学影像、遥感、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它们在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Fourier变换的图像配准和基于子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在图像融合中,我们采用特征选择的取大原则,这种准则更适合于来自不同图像中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94.
王宁练  薄健辰 《冰川冻土》1997,19(2):167-172
探讨山谷冰川稳定状态时积累区面积比率,即AAR值的大小,认为冰川物质平衡高程分布,平面形态及坡面坡度沿程变化形式是影响山谷冰川稳定态AAR值的主要因素,并 山谷冰川稳定态AAR值与物质平衡高程分布及平面形态之间的定量关系。山谷冰川适合于应用AR值法来研究古冰川的零平衡线高程。  相似文献   
95.
建立了应用流动注射在线共沉淀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样中痕量铬的价态分析方法。利用铬(Ⅲ)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化镧形成共沉淀而与共存离子分离并得到富集,沉淀不需过滤,直接用稀盐酸从编织反应器(KR)中溶解并洗脱下来,用原子吸收测定。本体系的浓集倍率22,检出限(3σ)0.8μg/L,相对标准偏差(n=11)2.72%,用水标样考察,分析结果与推荐值相符。该方法成功地用于天然水中铬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96.
近海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化学监测方法存在着其固有的缺陷,采用指示性生物来反映变化的水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大型海藻江蓠(Gracilaria)为自养生物,易养殖,能忍受盐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对较大的波动,是理想的研究材料;它能对环境中不同形态氮的浓度及来源,通过氨基酸组成、光合色素及组织氮含量等变化作出迅速而灵敏的响应;江蓠生长快,具有大的氮储存能力,及较高的经济价值等特性,已成为水体中营养变化的指示性生物及治理富营养化理想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97.
未定名矿物(Bi38CrO60)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合成立方晶体Bi38CrO60在自然界首次发现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驾鹿金矿床中,暂称之为未定名矿物.其共生和伴生矿物有黄铁矿、自然金、碲金矿、含氧金矿物等.常呈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偶见立方体微晶(粒径小于0.05 mm),棕黑色,金属光泽;HV=232.78 kg/mm2 ,HM=4.15;D=14.10(3)g/cm3,Dx=14.08(2)g/cm3,n=3.14(3).EPM8100探针分析Bi2O3为98.854%、CrO3为1.111%,合计99.965%,化学式为Bi38.009Cr0.995O60;CAMEBAX-SX51探针分析Bi2O3为98.862%,CrO3为1.112%,合计99.974%,化学式为Bi38.008Cr0.996O60.均可写为Bi38CrO60.X射线粉晶分析主要强度线d(I)(hkl)分别为0.321 5(100),(310);0.272 11(72),(321);0.171 45(40),(530);0.169 6(30),(600);0.165 1(30),(611);0.160 8(30),(620);0.294 11(25),(222);0.359 6(22),(220);0.217 1(20),(332);0.150 3(20),(631),等轴晶系,可能的空间群为Im3m;a=1.018 1(1)nm,c/a=1,晶胞体积v=1.055 29(1)nm3,z=1.1-Kp/Kc=0.019.Cr6 ,Bi3 ,O2-.未定名矿物和人工晶体的化学成分与X射线粉晶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8.
贵州百花湖分层晚期有机质降解过程与溶解N2O循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百花湖是一个具有季节性分层的富营养小型湖泊,在秋季湖水倒转期经常发生水质恶化事件,碳氮循环出现异常。文章研究特选择在秋初,湖泊分层开始消失时,测定了湖水中不同深度的N2O,CH4,CO2,有机和无机碳同位素以及其他化学参数变化。结果发现:采样时百花湖在约6m和16m深度附近出现了两个温度不连续层(SDL和PDL),并影响到有机颗粒的沉降和分解。相对而言,有较多的有机质在这两个层内发生降解,但降解的途径有所不同,上部主要是有氧降解,下部则主要是无氧降解过程。N2O的产生和消耗与有机质的降解过程完全对应:PDL层以上,ΔN2O与AOU的线性关系反映了N2O主要形成于硝化作用;PDL层以下反硝化作用导致N2O严重不饱和;PDL内位于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过渡带的N2O峰,显然是硝化与反硝化联合作用的结果。PDL层内较大的CH4浓度变化梯度,说明嗜甲烷细菌可能通过氧化NH+4贡献了部分N2O。百花湖秋、冬季表层湖水N2O都是过饱和的,都是大气N2O的源,依据分子扩散模型计算湖泊N2O的释放通量在12~14μmol/m·day之间,秋、冬季没有明显的差别。秋季底层湖水的反硝化作用是湖泊N2O的汇,其消耗通量与表层的释放通量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9.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文中回顾了近 10a来吴国雄等在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东西风交界面的演变证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春季加热 ,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盛行偏东风转变为夏季偏西南风最早发生在孟加拉湾东部 ,与其相伴随的激烈对流降水出现在其东面。因此孟加拉湾东部至中印半岛西部是亚洲季风最早爆发的地区。同时也指出盛夏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加热所激发的同相环流嵌套在欧亚大陆尺度的热力环流中 ,从而加强了东亚的夏季风 ,加剧了中西亚的干旱 ;并通过其所激发的波动对夏季东亚的气候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文中还比较了夏季南亚高压的伊朗模态和青藏模态性质的异同及其对亚洲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渗流-管流耦合模型"的物理模拟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井孔 -含水系统问题是当今水文地质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长期以来 ,水文地质模型中对井孔的刻画基本上都是引用“热传导”中的“线汇”理论 ,需要人工预先给定线汇 线源的流量或水头的分配 ,其正确性或适用性至今没有得到理论证明。陈崇希 (1993 )提出的“渗流 -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在理论上已解决多个水文地质问题 ,也用于几个实例 ,本文再用物理模拟检验其可靠性。论文针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河床下水平井或傍河垂直井地下水流问题做了砂槽物理模拟 ,并用基于“渗流 -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的数值方法仿真模拟了此条件下地下水流的规律。成果表明 ,数值模拟观测孔水头动态相当好地再现了物理模拟结果。论文指出了“渗流 -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在井孔 -含水系统问题上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