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篇
  免费   44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96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以恒星结构演化理论中常用的混合程对流理论为基础,给出了湍流压以及考虑湍流压情况下恒星内部物态方程和各热力学量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质量为2.8M和7M的恒星由主序演化到红巨星和AGB星阶段其湍流压的大小。结果证明,在红巨星和AGB阶段,靠近恒星表面区域内湍流压可以达到总压强的30%。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回顾了W UMa型相接双星观测和理论研究的历史。总结了W UMa型相接双星观测特性和理论研究的成果。最后讨论了W UMa型相接双星理论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房敏  姚永强 《天文学报》2004,45(1):1-15
给出恒星形成区GGD12-15的宽波段JHK和窄波段H2v=1-0S(1)近红外成像观测.观测图像揭示了致密的年轻红外星团和与红外源成协的红外星云,并发现了以H2发射结表征的星团外流活动.大多数红外点源在光学波段不可见;对76颗红外点源的JHK′测光结果显示,有32颗具有红外超,其中5颗表现原恒星特征,表明分子云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很活跃.以B8光谱型作为大质量星分界,由色星等图估计出大质量星所占星团比例为-10%~26%.GGD12—15星团的K′星等分布的峰值位于15.0mag,并在13.0mag-16.0mag平坦分布;[H—K′]色分布的峰值出现在-0.7mag,在此以上更红的星团成分占70%.在GGD12-15区新发现的氢分子发射结集中在星团中心领域,其空间分布明显与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相关;有5个发射结位于分子外流的中心区域,暗示其激发可能与分子外流同源.  相似文献   
104.
105.
向德琳 《天文学进展》1995,13(3):280-288
综述了作者通过^13CO观测示研究银河系分子云总体特征和展示大尺度结构,以及探测恒星形成区新成协天体。评述了研究结果及其应用和有关研究课题的深入与发展,并与同类工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6.
Estimates of AGN Black Hole Mass and Minimum Variability Timescal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lack hole mass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parameters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GNs), for which many methods of estimation have been proposed. One set of methods assumes that the broad-line region (BLR) is gravitationally bound by the central black hole potential, so the black hole mass can be estimated from the orbital radius and the Doppler velocity. Another set of methods assumes the observed variability timescale is determined by the orbital timescale near the innermost stable orbit around the Schwarzschild black hole or the Kerr black hole, or by the characteristic timescale of the accretion disk. We collect a sample of 21 AGNs, for which the minimum variability timescales have been obtained and their black hole masses (Mσ) have been well estimated from the stellar velocity dispersion or the BLR size-luminosity relation. Using the minimum variability timescales we estimated the black hole masses for 21 objects by the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the results are denoted by Ms, Mk and Md, respectively. We compared each of them with Mσindividually and found that: (1) using the minimum variability timescale with the Kerr black hole theory leads to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Mσand Mk, none exceeding one order of magnitude, and the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about 0.53 dex; (2) using the minimum variability timescale with the Schwarzschild black hole theory leads to somewhat larger difference between Mσand Ms: larger than one order of magnitude for 6 of the 21 sources, and the mean difference is 0.74 dex; (3) using the minimum variability timescale with the accretion disk theory leads to much larger differences between Mσand Md, for 13 of the 21 sources the differences are larger than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the mean difference is as high as about 2.01 dex.  相似文献   
107.
108.
熊大闰  邓李才 《天文学报》2007,48(2):165-180
根据化学非均匀恒星的非局部对流理论,计算了质量为0.7-1.15M(?)恒星主序演化模型锂和铍的衰减,并将理论和不同年龄疏散星团锂丰度的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贯穿对流混合能重现温度低于6400 K的晚型主序星锂丰度观测的一般性质.贯穿对流混合可能是晚型矮星锂衰减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9.
通过把从光球辐射出来的连续能谱能量分成大量的光子包,然后用MongeCarlo方法跟踪这些光子包从光球向超新星包层外运动的过程,这一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超新星的光谱拟合中的谱线覆盖问题,由于同时编制了用于构造超新星包层中的密度结构和丰度分布的程序,以及大量的用比较观测和理论拟合的绘图和支持程序,使我们的MonteCarlo光谱拟合软件包能够很好的运用于超新星的早期光谱研究。本文给出了SN1993J在1  相似文献   
110.
昴星团区域恒星自行的测定(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