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大珠母贝人工苗育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剥落、不剥落、特制附着基 3种育成方式对大珠母贝人工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雷州白蝶贝自然保护区 ,用海底沉笼方法对大珠母贝人工苗育成 ,2 10d后壳高达 (5 3.4 0± 0 .5 8)mm时成活率为 76 .5 %。在海南黎安港 ,用 3种不同的育成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其中 2 0 0 2年特制附着基组 ,成活率明显高于剥落苗组和不剥落苗组 ,180d后在壳高达 (5 8.2 0± 0 .6 3)mm时成活率为70 1% ,批量生产出壳高 5 0mm以上的大珠母贝 11.2× 10 4 个 ,为大珠母贝苗育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用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湛江等鞭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及某些配合饲料培育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亲贝,可以促进性尕发育成熟并保持易于诱导排放状态。在需要进行人工育苗时,给亲贝以一定的刺激,即可诱导产卵精。彩这种方法进行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受精率和成活率都比剖贝取卵授精的方法高。而且不用杀死大珠母贝亲  相似文献   
13.
用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iformis,湛江等鞭藻Isochrysiszhanjiangensis及某些配合饲料培育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Jameson)亲贝,可以促进性腺发育成熟并保持易于诱导排放状态。在需要进行人工育苗时,给亲贝以一定的刺激,即可诱导产卵排精。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受精率和活率都比剖贝取卵授精的方法高。而且不用杀死大珠母贝亲贝。  相似文献   
14.
黑鲪仔、稚、幼鱼生长、发育与成活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池养条件下,根据2批黑鲪实验鱼苗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的变化,将其早期发育阶段划分为A~P共16个阶段。黑鲪早期发育阶段的消化系统要发生胃的分化、肠管的折叠、肝脏的形变和幽门垂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等显著变化,其中稚鱼期的J~O阶段是消化系统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2批鱼苗的生长速度均表现为逐渐加快,且全长生长均可拟合为3段直线,出现2个生长转折点:第一批苗第一个生长转折点在15~17d(多数为G阶段仔鱼,全长(8.07±0.63)~(8.44±0.66)mm);第二个生长转折点在49~51d(多数为O阶段稚鱼,全长(20.27±2.15)~(2l.13±2.17)mm)。第二批苗的2个生长转折点分别发生于14~16d(多数为G阶段仔鱼,全长(8.19±0.73)~(8.80±1.01)mm)和38~40d(多数为O阶段稚鱼,全长(21.18±2.49)~(22.77±2.83)mm)。对仔、稚、幼鱼成活率变化研究表明,黑鲪早期发育阶段存在4个临界期("危险期"):A~B阶段、D~F阶段、L~M阶段和N~O阶段,以L~M阶段鱼苗死亡率最高,而且临界期和鱼苗的形态变化、器官分化密切相关。黑鲪早期发育的阶段划分、生长转折点和临界期的确立,丰富了其早期生物学的内容,对苗种培育措施的实施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机体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10g/kg抗菌肽制剂喂养体重0.10±0.01g、体长2.17±0.11cm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30d,进行10d的水浴攻毒(鳗弧菌10~8/mL),探讨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凡纳滨虾生长、成活率、免疫保护率,以及肌肉中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相对增重率、成活率和对致病菌的免疫保护率(P<0.05),但对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未受外界微生物刺激时,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总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P<0.05),受外界微生物刺激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喂养凡纳滨对虾可提高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和总抗氧化能力(P<0.01)。因此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喂养凡纳滨对虾可提高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养殖池塘中的9个2 m3保苗网箱(2 m×1 m×1 m)进行现场实验,比较研究了波形网(CU)、地笼(地笼网CN+地笼板CP)、尼龙网片(NM)等3种类型附着基(共4种附着基材料)在投苗状态下表面附着生物的发生与演替,及其在刺参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对刺参生长、存活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附着基表面的附着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演替过程。地笼板(CP)上附着生物的干质量、无灰分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附着基材料(P0.05),而CU、CN和NM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种附着基材料表面附着生物的叶绿素a含量表现为CUCPNMCN,且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参苗培育12周时,采用波形网附着基的网箱苗种产量显著高于地笼(P0.05),波形网成活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附着基(P0.05)。参苗培育17周后,采用波形网附着基的网箱,苗种产量显著高于地笼和尼龙网片(P0.05),波形网的苗种成活率和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尼龙网片(P0.05),地笼与其他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显示,附着基类型对刺参中间培育过程中苗种产量、成活率、增长率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刺参保苗效果的综合分析,推荐采用波形网作为刺参室外池塘保苗的附着基。  相似文献   
17.
朱氏扁藻作为中国对虾幼体饵料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从我国海州湾沿岸海水中分离的一种易培养朱氏扁藻(Tetraselmis chui),此藻投喂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幼苗,成活率可达64.30%(蚤状Ⅰ期到仔虾Ⅰ龄),与对照组同。  相似文献   
18.
初期成活率是对虾养殖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初期虾池环境不良,虾苗会大量死亡。本文探索了优化虾苗投放环境的方法并提出了营养盐的合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虾苗投放生态环境对于整个养成期十分重要。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在河北省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进行。试验面积13000亩,试验时间是1990~1991年,设对照池3000亩,试验对象为养殖的中国对虾。探索适当的肥水方法、监测浮游生物量、水质、虾苗成活率和旬生长速度等,推定提高初期成活率的虾池环境指标。2结果与讨论1990年春,虾苗入地后一个月生长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19.
臭氧在卤虫卵孵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宫小明  刘淇  王群  李健 《海洋科学》2002,26(6):68-71
臭氧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起到灭菌、消毒、净化水质的作用 ,并且它在水中可迅速分解为氧气,不会造成对水体的污染[1,8,9],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消毒剂” ,因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往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臭氧对养殖鱼类的毒性及水体的杀菌效果等方面[5,6,8] 另有报道臭氧影响微藻中的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含量[7]。有关臭氧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仅见有孙广明等[2]报道 :利用臭氧处理过的水进行卤虫卵孵化,可使其孵化率提高10%以上。但有关卤虫卵孵化的最佳臭氧浓度、臭氧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成活率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使用2种不同蛋白源配方的饲料投喂卵形鲳Chan。结果表明:投喂豆粕型饲料与投喂鱼粉型饲料在平均尾重,平均日增重、平均饲料系系等生长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的成活率,鱼获得量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Chan饲料的蛋白来源可利用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