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76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实验结果表明:单独投喂牟氏角毛藻或与三角褐指藻、绿色巴夫藻混投,中间球海胆幼虫成活率最高,其生长速度也最快,中间球海胆稚幼海胆培育的最好饵料是前期投喂的石莼等薄嫩的海藻,后期投喂海带其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62.
2000年3月30日至5月6日,首次在低洼盐碱地进行了塑料大棚培育五期幼蟹试验。经过37天精心培育,在200m^2的土池中,1.5kg、19.5万只大眼幼体育出五期幼蟹36.7kg、8.81万只,蟹苗增重倍数24.5,成活率45.2%。实验的成功对于洼区解决蟹苗来源、推广河蟹养殖,改善养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3.
海湾扇贝不同发育阶段耐干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幼贝及成体作为材料,在8~10℃和20~22℃干、湿环境下通过干露不同时间对所取样品的成活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湾扇贝成体、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及幼贝在低温湿润的条件下干露时间长,而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干露的时间短,其耐干能力为成贝>眼点幼虫>D形幼虫>稚贝>幼贝。本实验为海湾扇贝幼虫的异地采苗、稚贝和幼贝的长途运输以及成贝低温干露保存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2006年开始在库布齐沙漠选择4种藓类植物进行人工培养促进结皮层形成实验,发现人工结皮层中藓类成活率、盖度与土壤基质、降雨量、小生境和藓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密切相关。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成活率和盖度最高,密度与盖度相关,可形成大面积藓类结皮层。单位面积内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密度最大,对结皮层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初期藓类植物生长和繁殖速度较快的原因是消耗繁殖体内营养的结果,以后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不会出现生长的高峰期。本项研究为人工培养藓类植物促进结皮层的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深入探讨生物结皮层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提供基础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65.
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与植物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类以脆弱的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作为生息地,并利用广泛的植物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食、住、热能以及牲畜饲料需要时,要想再保持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因为地球上某些最严酷的条件就出现在干旱地区,因而存在重重困难。Shantz在回顾干旱地区开发史及问题时,从气候、植被与土壤方面进行计算,比较了世界上的干旱地区,发现都很相似。从干旱程度和气温来看,36%的陆地表面可划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66.
大菱鲆亲鱼、配子和仔稚鱼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92年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被引入中国以来,在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效[1].近年来,引进的大菱鲆在中国种质退化现象较为严重[2].调研表明,在2000~2001年大菱鲆苗种经10个月的养成有30%可达到上市规格,现在养成10个月能达到上市规格的不到10%,整批苗种达...  相似文献   
67.
陈悦 《海洋信息》2000,(3):16-16
日前,长岛县小钦岛乡在普查底播鲍鱼长势情况时发现,1999年6月份底播的2厘米左右的鲍鱼苗已长到5厘米以上,个别甚至达到7厘米,生长速度比当地鲍鱼快30%左右,成活率达到90%以上,远远高出当地鲍鱼成活率。这是小钦岛乡引进日本种鲍进行杂交育苗获得的丰厚回报。目前,长岛县已有90%的育苗场引进日本种鲍进行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68.
不同类型附着基对刺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着基是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池塘或围堰养殖水体中设置的专用养殖设施,其功能主要是为刺参提供避光场所和培养刺参的天然饵料.本实验比较研究了石头、瓦片、塑料管、空心砖和水泥管5种不同附着基处理对刺参(规格为5.0 g±2.0 g)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附着基上异养菌含量差异显著,5月附着基上异养菌含量显著的低于11月;石头附着基刺参的成活率最高,但其生长速度较慢;空心砖刺参的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略低于石头;空心砖和石头附着基处理刺参产量显著高于其他附着基,瓦片、塑料管和水泥管上海参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仅从养殖效果上看,目前较为流行的5种刺参附着基以空心砖较好.  相似文献   
69.
采用光滑河蓝蛤和菲律宾蛤仔两种双壳贝类培养长蛸幼体,分析其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显示,长蛸初孵幼体无外卵黄,体表光滑,第一对腕(最长腕)约为胴长的2.9倍,腕吸盘两列,第1—4对腕平均吸盘数(n=3)分别为66±4.60、55±3.76、43±4.59和41±3.82;1—15d幼体投喂的是光滑河蓝蛤(壳长15.4—20.3mm),之后投喂菲律宾蛤仔(壳长33.2—39.3mm);幼体30d—70d总成活率由80.99%降至54.65%;整个培育过程中,幼体生长率与饵料效率呈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P0.01),y=1.452x-2.731(R2=0.865);1—80d胴长/全长比增幅高于腕长/全长,表明胴体增长快于腕的增长;各腕吸盘数变化不显著;幼体鲜重与培养天数呈指数函数关系,Wt=0.301e0.010t(R2=0.854,P0.01);长蛸幼体最终生长率为122.05%,平均生长率为9.97%/10d。  相似文献   
70.
比较研究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S)与盘鲍(H.discus discus)(J)正反交F1及其亲本自繁后代的卵裂速度和孵化速度,以及杂色鲍与盘鲍杂交F<,1>及杂色鲍自繁幼体的成活率.在22~23℃下,杂色鲍自繁后代的早期发育速度快于盘鲍自繁后代.杂色鲍和盘鲍2细胞期分别为授精后4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