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1篇
  免费   1677篇
  国内免费   1837篇
测绘学   507篇
大气科学   819篇
地球物理   1934篇
地质学   4973篇
海洋学   808篇
天文学   184篇
综合类   1143篇
自然地理   1017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463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新乡县位于华北平原的中西部,是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改道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受黄河作用的深刻影响,地貌、土壤、水文等要素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区域内不同的农业生态环境背景。本区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是河南省重要的粮棉产地,长期的农业生产建设和高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环境。随着乡镇企业、交通事业和建筑事业等蓬勃兴起,大量耕地被占用,耕地面积的减少导致单位耕地面积上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增加,由此产生的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使区域生态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林业活动,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使用,以及其他活动等是新乡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82.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2011年10月13日(简称"榕树"过程)和2008年4月19日(简称"浣熊"过程)台风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江西省南部暴雨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浣熊"过程为台风与西风带低槽结合产生的系统层状云降水。"榕树"过程是台风倒槽与西风槽相互作用,槽前云系与台风倒槽云系结合诱发中尺度对流云发展的对流性降水。2)"榕树"过程期间,仅有一条由台风东侧的偏南气流形成的水汽输送带,但江西省南部一直位于水汽辐合中心。"浣熊"过程虽有台风东侧的偏南气流和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2条明显的水汽输送带,但江西省南部位于水汽辐合区的边缘,水汽辐合强度稍弱。3)"榕树"过程强降水发生期间,从地面至400 h Pa高度有正涡度柱的维持。"浣熊"过程近地层至边界层系统发展不明显,近地层辐合抬升力条件稍弱。4)"榕树"过程的热力不稳定作用更大,造成降水的对流性更强。"浣熊"过程有低空急流建立加强,暴雨范围更大。5)"榕树"过程由于有高空急流的抽吸作用以及地面中尺度系统生成,形成南北两支次级环流圈,更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  相似文献   
983.
台风螺旋雨带云结构和降水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文霞 《气象》2013,39(2):194-202
应用数值模式结果,选择台风登陆后两个不同时次螺旋雨带中两个强降水中心,对台风螺旋雨带的云结构和降水形成机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螺旋雨带云结构和降水形成机制有如下特点:在9~13 km高空范围内冰晶的非均质核化非常活跃,冰晶转化率高于台风眼壁暴雨数倍,但是冰晶通过贝吉龙过程生长为雪、雪通过凝华增长生长为霰的过程相对台风眼壁很弱,螺旋雨带雨水形成微物理机制以霰粒子融化成雨水(pgmlt)为主,冰相粒子转化率大值区位于垂直上升气流大值区,8 km高度霰收集雪(dgacs)干增长是最主要的冰相粒子生长过程,与北方层状云比较,螺旋雨带暴雨冷云中的凝华过程和撞冻过程非常活跃.螺旋雨带云水凝结过程呈双峰型,位于7~8 km高度冷云区的云水凝结峰值较大,暖云区0.5~1.5 km高度云水凝结峰值次之.  相似文献   
984.
飑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飑线是一种线状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时破坏力大,可以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由飑线引起的巨大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对飑线的研究不断发展,无论是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形成机制、组织形式、内部结构还是维持机制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深入研究飑线的形成过程,对于预报和灾害预警、防护,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5.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带气旋外眼墙形成和维持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大尺度环境场和热带气旋涡旋内部动力学过程,如涡旋罗斯贝波理论、轴对称化过程、涡丝化作用、β-skirt轴对称化外眼墙形成假说和边界层非平衡动力过程等。随着对外眼墙形成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存在多种外眼墙形成的机制理论,而这些机制均强调在外眼墙的形成阶段,热带气旋外围有大量对流及位势涡度扰动的发生发展。因此,热带气旋外眼墙的形成很有可能是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的。最后,提出研究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外眼墙处的对流和位势涡度扰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86.
<正>电子回旋脉泽辐射是一种重要的天体射电辐射机制.电子回旋脉泽辐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提出,由于受非相对论共振条件的限制,直到1979年,吴京生和李罗权考虑了弱相对论近似下的共振条件后,电子回旋脉泽辐射才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各种相干射电爆发现象.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各种类损失锥各向异性分布.事实上,观测显示太阳和其它天体的  相似文献   
987.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开展以来,伊春市从强化矿山执法监察入手,建立了快速联办制度,相关部门协同检查、办案,有效打击了非法采矿行为,有力地维护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  相似文献   
988.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只进不出就会死水一潭,尤其是对乡所长以上干部,如长期不动,很容易产生惰性,产生腐败,直接损害干部队伍建设。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现在客观上很难滚动交流,尤其是疏通“出口”。一是编制限制,进不来,出不去。8个岗位7个人,轮来轮去就这几个人,没有压力也没动力。二是体制限制,特别是垂直管理后,客观上干部只限于本系统内流动,向外流不出去。三是地域限制,一般干部不大可能跨地域交流,就是局以上领导跨县市流动也困难。因此,面对新体制新问题,要积极探索,疏通干部“出口”问题。一是年龄大的,到杠的要退下,二是表现差,工作缺乏责任心,  相似文献   
989.
We investigated physical quantities including the spectrum,emission lines and pulse profiles expected from a uniform jet,a spherical fireball and the 1/Γ region (the portion of the spherical fireball with opening angle 1/Γ)in the prompt emission phase,after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Doppler effect under the fireball frame- work.Our study shows that:a)for these physical quantities the spherical fireball and the uniform jets do not present obvious differences,so we cannot use these to distinguish a spherical fireball from a uniform jet;b)for the spherical fireball and a uniform jet,the observed quantities mainly come from the 1/Г region,so we can simply use the 1/Г region in approximate calculations;c)broadening of emission lines is a general phenomena,which mainly comes from the curvature effect;d)the 1/Γ region plays different roles in different frequency ranges,and the radiation from the 1/Γ region is greater in the higher than in the lower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990.
大量研究表明,蓝离散星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目前比较流行的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密近双星系统的质量传输及双星并合、密集星场的恒星碰撞,以及包含双星系统的恒星间 (双星-单星、双星-双星)相互作用导致的恒星并合。与此同时,蓝离散星在各类恒星系统中的普遍存在,也使得研究这类恒星的形成及演化成为追踪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化学演化及积分光谱性质变化的有效指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