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隐伏层的形成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折射波场的特点,研究隐伏层,建立不同性质中间层的临界方程和隐伏层形成条件的公式.研究表明,隐伏层形成与剖面中每个地层的厚度、波速、以及折射面的倾角有关.厚度薄而波速低的中间层容易形成隐伏层.还用τ-p变换方法来识别和提取隐伏层的视速度与截距时间,并给出了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广(州)—深(圳)高速公路(E)段的桥梁、隧道工程勘测为例,阐述了利用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勘查断裂位置、基岩面产状,波速及岩性分布方面的应用。所得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工程建设的选线、选址和概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3.
樊跃新  雷宛 《地震研究》1990,13(4):411-417
本文给出了新村盆地浅层地质结构的人工地震研究结果。测区第四纪复盖层厚度大于600m。400m以上观测到P_1、P_2、P_3、P_4 4个折射界面。P_1为主要界面,界面速度1.6—2.3km/s,埋深1—10m,厚度15—35m。P_2界面速度2.8—3.2km/s,埋深20—40m,厚度120—140m。P_3、P_4只在部分测线观测到。P_3界面已显示错断。 测区浅层地质结构相当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及界面起伏较大,可以确定两条断层和一条宽度300m以上的破碎带,推测断层和构造6处。该结果为东川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搞城市物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4.
105.
折射方法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潮汕坳陷是中生界地层为主的沉积坳陷,被认为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勘探领域.潮汕坳陷已有丰富的多道反射地震资料,但是由于多次波干扰严重,获取的反射波速度精度低.潮汕坳陷多道反射地震资料中包含丰富的折射波数据,但是很少人重视多道地震记录中的折射波信息并利用他.在此我们通过编写处理程序拾取了折射层的地震速度.试验测线所在海区的水深在600-800m,测线的最大偏移距为6 250m.测线所测的第三系地震折射波速度为2.0-2.5km·s-1,与潮汕坳陷其他地方的第三系地震波速度基本相等.但是潮汕坳陷西南部中生界的地震折射波速度在3.5-4.2km·s-1,低于潮汕坳陷中东部中生界的地震波速度(4.0-5.0km·s-1),预示潮汕坳陷西南部油气储集物性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6.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地质条件有利于水合物的形成和储藏。传统的多道地震(MCS)数据难以得到精确的速度信息, 并且只能从时间域上判断地质体纵向分布。海底地震仪(OBS)是一种常用的主动源地震仪器, 可以接收到更清晰的气枪信号。相比于MCS, OBS剖面上的折射震相可以揭示较深部的地层速度信息。文章结合MCS和OBS的优势, 识别水平叠加剖面上的反射层位, 并得到初始模型; 将OBS剖面和水平叠加剖面拼合, 从而判断OBS剖面上反射震相所对应层位; 拾取OBS台站上的反射和折射震相, 使用RayInvr软件正演模拟得到水合物存在区域的二维速度模型, 解决了MCS中较为困难的时深转换问题。最终模型显示了水合物、游离气区域的埋深、厚度和速度, 以及似海底反射(BSR)下方更深部界面的深度和速度特征。  相似文献   
107.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当第四系地层厚度较薄时,从野外观测到资料处理都较难得到来自第四系地层底界的反射波,因此无法解释第四系地层厚度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常常是要解决的地质任务之一。并且第四系地层厚度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深层反射波的叠加效果和构造形态。就此,文章介绍一种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旅行时分解法,及其在资料处理与解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8.
1957-2004年间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亚速海、黑海和里海完成的地震测深-折射波法(гC3-мпB)海洋地震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有关其深部构造的信息。在离震源不同距离记录到的震波场的分析使我们查明了来自地幔顶部、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内部主要岩层的折射波和广角反射波。  相似文献   
109.
低速带发育地区地震记录中的多次反射折射波严重影响波场中相近的反射波,导致反射波形态畸变,影响了对地震资料的正确解释。在阐明浅层低速带多次反射折射波产生机理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垂向组合双震源的压制方法。根据勘探前期小折射、微测井等方法获取浅层参数信息,结合多次反射折射波与有效波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给出需要对多次反射折射波进行压制的前提条件,然后根据震源组合公式计算得到垂向组合参数可选范围,用于调整低速带中垂向设置的两个震源的相对位置,在不影响目的层反射波的基础上压制多次反射折射波。在正演模拟和黄土塬勘探区试验中,对比了常规单炮记录与震源垂向组合记录。结果表明:震源垂向组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压制浅层低速带多次反射折射波,有效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和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10.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跨河大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潍河特大跨河大桥桥基工程地质探测为例,简要地阐述了用浅层地震探测方法来查明跨河大桥桥址的基岩埋深及构造特征的方法原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