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3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386篇
测绘学   391篇
大气科学   448篇
地球物理   688篇
地质学   1095篇
海洋学   71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619篇
自然地理   117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3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西安市城市地质环境与土地工程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显忠 《地球科学》2000,25(6):638-641
从城市地学资料入手, 详细研究了西安市的地质环境主题, 采用了相应的模型, 对土地工程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为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工程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2.
地震前油井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75年海城7.3级、1976年唐山7.8级以及1989年大同6.1级等地震前后胜利油田油井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了油井动态异常变化与地城三要素的关系,地震前油气比的异常幅度比产油量的异常幅度大;异常幅度与震级的大小呈相关,与震中距呈负相关;对于震中距较远的地震,异常多表现为突跳变化;城吉距较近的地震前异常出现早,且形态复杂,基本可分为早期趋势变化、中期震荡变化和震前突跳3个过程,最后对异常  相似文献   
973.
根据台网布局和实际使用参数,运用反推方法,对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模拟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控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粗定了数字台网速报表任区的范围,并对数字台网的大震响应能力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大同数字台网的监控能力较模拟台网有了较大的提高,整个网内及网缘地震的监控能力为2.0级,网内大部分区域及东部网缘区域可达1.5级;数字台网对网内最大的测定能力为5.0级,网内南部区域可达5.5级;对于网内更大震级的地震,记录将全部限幅,测定震级困难,对山西北部5.5级以上地震要靠山西台网中北部台站来控制。  相似文献   
974.
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4,24(3):275-280
提出河道输沙功能指标Fs为进入某一河道的泥沙总量(干流与支流输入沙量之和)与输出这一河道的泥沙量之比。河道输沙功能与来水量和来沙量有密切关系,若来水减少,来沙增多,则河道输沙功能减弱。来沙中大于0.05 mm粗泥沙含量百分比与河道输沙功能指标成负相关。来沙系数、特别是粗泥沙的来沙系数,是决定黄河下游输沙功能的重要因子;来沙系数越大,则河道输沙功能指标越低。场次洪水的输沙功能指标随场次洪水最大含沙量的增大而降低,历年河道输沙功能指标随各年中高含沙水流频率的增高而降低。小浪底水库修建后,为我们通过调水调沙提高河道输沙功能提供可能。研究表明,场次洪水平均含沙量35 kg/m3,或场次洪水平均来沙系数为(0.015 kg·s)/m6,是在调水调沙中实现河道输沙功能优化的最优含沙量和最优来沙系数,平滩流量则是实现河道输沙功能最大化的最优流量级。  相似文献   
975.
极端干旱沙漠中无沙埋干扰时几种固沙植物栽植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沙埋干扰是沙漠地区乡土植物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无沙埋干扰地段大多是高矿化度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段,这些地段盐渍化较重。7a定点观测和试验表明,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丘间地栽植固沙植物逐渐死亡的主要因素不是沙层水分和沙层盐分,而是高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太浅(0.8~1.0 m),即这类地段植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长期吸收高矿化度地下水使得体内盐分积聚过多无法调节而造成的。因此,在干旱区高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太浅的地段,无沙埋干扰时建立固沙植被应谨慎。  相似文献   
976.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垄表面的稳定性与顶部流动带的形成   总被引:41,自引:19,他引:2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惟一受西风气流控制的沙漠,也是我国最大的固定与半固定沙漠。个体沙垄表面的稳定程度从基部至顶部呈现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沙丘的粒度组成、水分动态、土壤植被及生物结皮等下垫面因素的垂直变化,特别是对沙丘表面蚀积过程的实地观测和研究,探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固定、半固定沙垄表面的稳定性和顶部流动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977.
WITSEG集沙仪:风洞用多路集沙仪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风沙流通量廓线(风沙流结构)是以不同轨迹运动的沙粒在垂直方向上的宏观反映。建立风沙流通量廓线函数需要测定不同高度的输沙率。为此,我们设计了适用于风洞实验的多路集沙仪(WITSEG集沙仪),并通过风洞实验对其进行了检验。WITSEG集沙仪高60 cm,由60个进沙口和集沙盒组成,每个进沙口高1 cm。该集沙仪可以测量风沙流中60个不同高度的输沙率。在设计WITSEG集沙仪时,着重实用性和集沙效率。为了使用方便,带有进沙口的入口段、集沙盒和保护盖板设计为活动式。为了提高集沙效率,入口段设计成楔形,使得进沙口宽0.5 cm,而集沙盒宽度为1.5 cm。每个集沙盒留有两个过滤网排气孔,以减小集沙盒内的静压、提高采集效率。风洞实验检验表明,用WITSEG集沙仪测得的风沙流结构和总输沙率与风速的关系与已广泛接受的结论非常一致。WITSEG集沙仪能观测输沙率随高度的详细变化,是研究风沙流结构的较好工具。  相似文献   
978.
亚热带红壤酸缓冲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模拟试验比较了位于亚热带的湖南省境内5种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的酸缓冲能力及缓冲特性,揭示了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在缓冲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缓冲能力、酸害容量的差异性.5种红壤缓冲能力、酸害容量的相对顺序为:板岩红壤>石灰岩红壤>花岗岩红壤>砂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壤.根据土壤的酸敏感程度分级,可将前3种土壤划归为酸敏感性土壤,后两种归为酸极敏感性土壤.上述研究可为亚热带红壤区土壤酸化治理和重点治理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9.
无定河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许炯心 《地理学报》2004,59(6):972-981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代表性支流无定河为例,研究了降水量变化的背景下水土保持措施对无定河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年输沙量和年径流量都表现出随时间而减小的趋势,梯田、造林、种草和淤地坝拦沙造地4项水土保持措施面积随时间增大的趋势极其显著。全流域面平均年降水量和汛期 (6~9月) 降水量则略有减少的趋势,但其减少趋势的显著性远低于水土保持措施随时间变化的显著性。产沙模数与梯田、坝地、造林和种草面积的关系,均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对基准期 (1956~1969年) 和措施期 (1970~1996) 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以后,产沙模数、径流系数和汛期径流能够被降水所解释的百分比,分别由69%、80%和77%,下降为26%、31%和54%。说明在后一时期中,水土保持措施起了很大作用,因而降水变化对于产沙模数、径流系数、汛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大大减小了。以1956~1996年间41年的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全沙产沙模数与径流系数、汛期降雨量、最大一日雨量、最大30日累积雨量、梯田林草面积和坝地面积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该方程表明,全沙产沙模数随汛期降雨量、最大一日雨量、最大30日累积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梯田林草面积和坝地面积的增大而减小, 随径流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为了区分人为因素与气候变化对侵蚀产沙变化的影响,采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变化对无定河全沙产沙模数变化的贡献率大致相等,前者占50.3%,后者占49.7%。文中还建立了粗泥沙产沙模数与上述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80.
科尔沁沙地奈曼旗近5年来风况及合成输沙势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应用奈曼沙漠化研究站1998-2002年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奈曼旗近5a来的风况特征和输沙势。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3~5月起沙风发生频数最高, 占全年起沙风的38%~58%; 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值最大, 分别为6.0~7.5m·s-1和9.5~16.9m·s-1。该风况特征与地表冻融、裸露、干旱疏松相耦合, 形成了区内的风沙活动期。②在风沙活动期内, 风环境基本为锐双峰风况, 西北风居主导地位, 频数占54%; 南风和西南风次之, 频数占38%。③在风沙活动期内, 研究区属于高风能环境, 合成输沙势RDP为66.3VU(风速以m·s-1为单位), 合成输沙方向RDD为ESE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