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张家旗  刘晏男 《北京测绘》2021,35(9):1230-1234
基于携程网口碑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郑州市住宿业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结果发现:郑州市住宿业空间分布呈现出多核心态势,集聚特征明显;随着同道路距离的增加,各类型住宿业数量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人口密度较低时住宿业分布多而分散,人口密度较高时住宿业分布多而集中,经济密度越高,各类型住宿业分布数量越多;服务、环境、设施、卫生评分中及以下的住宿业商家主要分布在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中原区和惠济区.  相似文献   
342.
经过5000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乡村,除早已生成各自独特稳定的人居环境、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和运行机制外,更蕴藏了人—地和谐的生态智慧、特殊的地方性知识和丰富的地方遗产资源。作为复杂多元的地域综合系统,乡村遗产的现代化过程不仅包括土地、建筑等空间要素的嬗变,更反映了伴随“人”的生计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地方实践所产生的乡土社会全系统变迁。实现乡村遗产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古典与时尚的互融、传承与创新的契合,需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壁垒、搭建城乡内循环的桥梁,促进以“人、地、业”为核心的资源要素的流动、交互和均衡配置是乡村遗产地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共生理论是研究乡村各系统内部关系的重要理论,利用该理论可解析乡村遗产地“人—地—业”3个子系统协同发展路径。论文以河北易县听松文化社区为例,基于共生视角阐释了返乡精英带动下人口、土地和产业3个子系统协同动态演化的过程,并提出乡村遗产地共生发展的价值逻辑:① 构建乡村社区共生体;② 促进地域循环共生圈;③ 培育横向产业共生链。以期实现乡村遗产地的人、地、业要素融合与科学重构,为保护和传承乡愁遗产地的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美好乡村提供可能的理论启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