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河流治理应突出绿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受传统治水思路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在河流治理中通常是重硬而轻软。硬,是指单一从防洪排涝、供水灌溉、交通航运等方面考虑,在治理中所用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如水泥、钢筋、石块等;软,是指把河流当作生态系统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22.
杨燕 《现代测绘》2016,(4):38-41
由LIDAR技术获取点云并处理制作的DEM成果,以其特有的高精度特点不仅能满足易涝区域数据提取,还能直观展现精确的城市地表起伏形态。结合台州市第一次地理国(市)情普查项目专题——"防洪排涝"对城市易涝区域的LIDAR点云及DEM数据提出的要求,研究了将LIDAR点云制作成为DEM技术的快速实现方法,论述了基于LIDAR DEM提取城市易涝区域数据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3.
 以"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流域内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河流水系及防洪体系的相互关系与演变特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3种类型的洪水中,由持续一两个月的长历时降水形成的量大但不集中的洪水,对平原洼地农业发展及治理工程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排涝能力与提高自适应能力并举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24.
以“准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流域内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河流水系及防洪体系的相互关系与演变特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3种类型的洪水中,由持续一两个月的长历时降水形成的量大但不集中的洪水,对平原洼地农业发展及治理工程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排涝能力与提高自适应能力并举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25.
26.
27.
以"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流域内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河流水系及防洪体系的相互关系与演变特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3种类型的洪水中,由持续一两个月的长历时降水形成的量大但不集中的洪水,对平原洼地农业发展及治理工程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排涝能力与提高自适应能力并举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28.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估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最优化法实现非线性模型参数的数值解法 ,应用于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估计 ,提高了公式参数估计的精度。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多参数模式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9.
海平面变化对太湖流域排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排涝过程受长江口海平面变化及潮位变化的控制。本文采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太湖流域河网水文模型,并对1991年太湖流域洪涝过程进行的模拟。在此基础上,假定当太湖流域发生1991年特大暴雨过程时,海平面上升0.5m和长江口发生了百年一遇高潮位,太湖最高水位可分别达到5.01m和4.99m,整个梅雨期排涝量分别比1991年少排14.9×108m3和13.1×108m3,加剧了该地区洪涝灾害的严峻程度。  相似文献   
30.
在RS/GIS的支持下,采用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构建涨渡湖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将DEM模型与涨渡湖区2003年的LANDSAT-7 TM遥感图像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不同湿地类型的平均高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起水位、淹没面积、容积的关系模型.结合试验区的农情状况和水利设施的排涝能力,对比分析出通江前后涨渡湖地区调蓄能力的变化:通江前湖区最大调蓄面积为38.75 km2,最大调蓄容量为1.644亿 m3;通江后其最大可淹没面积为273 km2, 最大可调蓄容量为9亿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