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462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81.
魏世玉 《测绘工程》2014,(4):72-75,80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遇到险情时,参建各方须迅速做出应急响应,其中应急监测结果对险情诱因判断及排险方案的制定起关键性作用。为解决紧急情况下无法布设稳定变形监测基准点的难题,结合应急监测实例,提出以边墙点的重心作为沉降监测基准,以非接触式解析法进行净空收敛监测的应急监测解决方案。实践证明方案具备操作简便、精度可靠的特点,满足应急监测需求,其成果有助于险情诱因的判断,对应急排险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2.
武山铜矿地处长江断裂南侧的九江—瑞昌构造带中心部位,发育于横立山—黄桥向斜的北翼。不整合面及武山岩体接触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和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带、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体的成生与富集,而武山岩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灰岩捕虏体的接触带则形成夕卡岩型矿体;在武山岩体和石英砂岩接触部位则难以形成工业矿体。在研究断裂构造、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和围岩组成特征基础上,预测在标高-1 100 m之上,武山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中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而在武山岩体与泥盆系、志留系巨厚碎屑砂岩的接触部位则矿化较差。  相似文献   
683.
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整体水平,也阻碍了该区的地质找矿。本文旨在对马厂箐矿区容矿构造体系研究,揭示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该矿区是一个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成矿在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上主要与喜马拉雅期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有密切关系。由于岩浆侵位的方式、强度、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在岩体内、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近接触带围岩中的层间滑脱带和远接触带的围岩中的引张裂隙带等多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样式,并为与岩浆作用成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提供有利的成矿场所,分别控制着岩体内斑岩型铜钼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接触交代型铜钼金磁铁矿和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的金、银、铅锌等矿化类型,并表现出从高温到低温的演化序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该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684.
山东莱芜接触交代-热液铁矿产于中生代构造盆地周边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与燕山晚期闪长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岩石中。矿山矿田的铁矿床可分为4种形态类型、6种构造类型和多种矿体型式。铁矿赋存规律研究表明,大-大中型矿床往往具有复杂和较复杂的矿体形态、单式褶皱背斜和复式褶皱背(向)斜的矿床构造类型,有利的围岩层位为马家沟组五阳山段、阁庄段和八陡段碳酸盐岩,同时矿床有比较大的埋藏深度(多为-200~-600 m),弧形隆起的南、北端和两侧的凸(凹)弯曲部位均为形成大-大中型铁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85.
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是金矿的矿源层,近东西向区域构造是导矿构造,后期形成的北西向、北东向剪切断裂,是容矿构造,后期岩浆活动形成的汽水热液是金矿运移富集载体。故该矿区为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686.
西涝口金矿区累计提交金资源量5 t多,已发现矿脉矿体主要集中在荆山群地层与鹊山岩体的南接触带附近。该文通过对荆山群地层与鹊山岩体北部开展研究,分析北接触带激电异常,认为北接触带激电异常可能是由金盲矿体引起,成矿条件好,成矿潜力大,应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687.
海浪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发掘潜力。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收集岸基海浪能的新型弹簧辅助摩擦纳米发电机(spring-assist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SS-TENG)。SS-TENG通过“海浪-浮台-弹簧”传动结构实现海浪能的转化,避免了与海水直接接触,减少了腐蚀环境对发电模块的损坏。SS-TENG通过两种方式显著增强了输出性能,一是利用发电模块中弹簧弹性势能的释放增大各个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单元电极层与介电层的瞬间接触速度,使得单个TENG单元输出的峰值电流(peak current,IP)从7.36μA增加到12.12μA;二是利用发电模块中各个TENG单元间的同步运动,将它们进行简单的并联即可实现输出的大幅增加,使得单个TENG单元输出的IP从12.12μA增加到4个并联的43.86μA。SS-TENG转化成的电能可为数字计算器充电并成功点亮160盏LED灯,验证了SS-TENG的输出能力。SS-TENG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输出性能及工作的长期...  相似文献   
688.
抛载系统是水下机器人安全工作的核心关键部分。以“思源号”全海深ARV(自治缆控水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ARV作业过程中压载水下释放问题研究。通过在ARV底盘下侧布置下潜抛载模块,上艇体两侧对称布置上浮抛载模块,设计了一套基于电磁驱动的超高压水下抛载系统。利用Maxwell 2D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非接触式电磁铁作了静磁场数值分析,得到电磁铁的磁力线与磁通密度分布图,验证了抛载电磁铁可以满足压载吸附和抛弃的功能。设计了一种非磁性钛合金隔离片,用于消除电磁铁断电后存在的吸附效应,解决了抛载失败的问题。开展了电磁吸力测试、可靠性试验、超高压试验以及深海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全海深ARV抛载系统能够在深海环境下实现水下释放压载,为全海深ARV实现上浮下潜和水下浮态控制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89.
煤层作为岩石圈重要的碳库,被岩浆破坏和吞噬,直接加速了地质历史上岩石圈的碳循环。为揭示该过程中接触变质煤微形貌的变化过程和原因,本研究采集了皖北袁店二矿岩体外围不同热变质程度的接触变质煤样品,进行了煤质分析、可溶有机组分分离、气相色谱-质谱(GC-MS)、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镜(SEM)等实验。结果显示,趋近岩体,样品挥发份、氢、氮、可溶有机质含量减少;灰分产率和镜质组反射率增加;可溶芳烃当中萘系列相对含量降低,菲系列相对含量升高。未受影响煤和浅热变质煤显微组分主要由胶质结构体组成,后者裂隙发育。天然焦主要由镶嵌结构体组成,局部发育形状不规则的脱挥发孔,孔径多介于20μm×50μm至50μm×150μm。火夹焦主要由多孔炭和炭微球组成:多孔炭富含圆形-椭圆形气孔,孔径多介于0.5~3μm,炭微球群发育在裂隙以及气孔内壁上。分析表明,趋近岩体,煤层热变质程度持续增加:浅热变质煤是煤层受较弱热变质而脆性断裂的产物;天然焦是浅热变质煤脱挥发份、塑性形变所致;火夹焦是天然焦被岩浆进一步中间相化的结果。因此,本文认为,接触变质煤消失过程中微形貌的变化是煤岩组分热蚀变、脱挥发份、中间相化的...  相似文献   
690.
安林地区铁矿属典型的接触交代型铁矿,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岩为燕山期闪长岩,奥陶系马家沟组第三岩性段是主要的赋矿地层。通过对该矿区与成矿相关的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岩w(ΣREE)平均=114.12×10-6,灰岩w(ΣREE)平均=11.98×10-6,磁铁矿石w(ΣREE)平均=26.13×10-6,矽卡岩w(ΣREE)平均=65.67×10-6,磁铁矿石和矽卡岩的稀土总量介于闪长岩与灰岩之间;稀土配分曲线总体上都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闪长岩一般具有极弱的正Eu异常,灰岩具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矽卡岩具有较弱的负Eu异常,磁铁矿石具弱的正Eu异常或Eu异常不明显;岩矿石的δCe值非常接近,且均不显示或显示极弱的负Ce异常;铁矿石和矽卡岩继承了来自闪长岩和灰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结合S、Pb同位素特征,认为闪长岩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赋矿地层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