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9篇
  免费   733篇
  国内免费   743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592篇
地球物理   760篇
地质学   1319篇
海洋学   496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44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中研究了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双热带辐合带(Double ITCZ)现象,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海洋热量收支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Double ITCZ现象是在热带太平洋赤道南北两侧各出现一条ITCZ的现象,这是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异常现象,与实际气候中出现的Double ITCZ现象并非指同一问题。文中对比观测和模式结果,指出了Double ITCZ现象的主要特征,针对它的出现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再利用模式输出的热量收支各项进行统计,得到了从海洋热收支分析得到的海表温度变化原因。与观测到的正常模态相比,Double ITCZ是一个异常的模态,它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西太平洋暖池区的降温和东南太平洋10°S附近的升温。海洋热量收支分析表明,暖池区的降温主要是受到扩散的作用,而表层平流的异常增暖在决定异常辐合带区升温过程中占第一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83.
三维重力内波和对流云街的启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个下部为弱不稳定层、上部为稳定层的二层模式中,求解线性化的大气动力—热力学方程组,表明一个孤立山丘所引发的重力内波,在向下游传播过程中与边界层中对流相互作用,形成大气低层的涡漩活动,其图象与观测到的对流云街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84.
东北冷涡持续活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力 《大气科学》1997,21(3):297-307
本文首先分析了东北冷涡的持续性活动特征,然后讨论了东亚大气10~20天低频振荡及瞬变扰动对东北冷涡持续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双周振荡在我国东北地区十分活跃,从时间连续的低频天气图上发现,该地区附近周期性循环出现的低频气旋同东北冷涡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并且其传播路径也较有规律。另外,本文还通过→E矢量分析以及月平均准地转位涡的收支计算,研究了东亚大气瞬变扰动对形成时间平均冷涡的影响,得出,在时间平均东亚阻高/东北冷涡偶极子系统控制的区域附近有瞬变扰动动能向时间平均气流动能转换,同时这里也存在有明显的→E矢量辐合,导致平均西风减弱,而有利于经向环流的发展。时间平均气流的位涡平流不利于阻高/冷涡偶极子系统的存在,且使偶极子系统高、低压中心的经向距离拉大,而瞬变扰动的位涡输送则有利于冷涡高位涡值和阻高低位涡值在原地维持,阻止它们向下游传播。  相似文献   
85.
Molodensky最早提出了利用最小平方逼近的方法对Stokes积分核进行改化以减小外区积分的截断误差,基迂个思想,许厚泽在文献中把截断系数的解算归结为解一组m次一代数方程组。本文将此方法推广到扰动引力分量的计算中,并分析了改化积分核的作用,理论分析的结果与实算结果相一致。通过改化后扰动引力分量截断系数Q1nR1n的量级大大减小,说明截断误差大为降低,同时也表明引逼近方法对扰动引力分量来说明样是  相似文献   
86.
在略去Reyleigh摩擦和Newton冷却的条件下,采用定常的线性大气模式和半地转近似的非线性海洋模式,讨论了线性和非线性风应力对海-气耦合Rossby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耦合波处于非线性不稳定的情况下,线性和非线性风应力均可产生孤立波,不同之处在于,非线性风应力所产笺波图像具有间断特点,波能的急剧聚集有可能使波的性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国内开山工程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 ,对国内外开山爆破设备,材料,工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就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本文立足于现场施工实践,贴紧工程爆破市场实际,注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一些实践经验和方法,对从事开山爆破工程的组织者,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临兴区块上古生界储集层为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对致密气富集影响尚不清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甜点区预测。 根据岩心、露头、薄片及测井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裂缝发育特征,探讨了裂缝对致密砂岩气富集的影响。临兴区块上古生界主 要发育高角度缝,其次为中低角度缝及水平缝,微观上根据裂缝与矿物颗粒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识别出粒内缝、粒缘缝和穿粒 缝,其中粒缘缝最为发育。受塑性泥岩阻挡,裂缝垂向延伸较差,一般延伸1~2 m后消失于泥岩层中,受燕山期北西—南东向 地应力影响,裂缝走向多为北东—南西向,裂缝密度一般2~5条/m。裂缝可改善储集空间、提高油气充注效率,储层裂缝发育 区渗透率可增大1~2个数量级,含气饱和度高,此外,研究区裂缝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效通道,影响着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致 密气的富集,在后期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寻找裂缝发育区,并通过进一步压裂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9.
90.
在泡沫导电机理及其电性试验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泡沫气液比在线检测的量化模型,据此设计,研制出适应生产现场使用的在线气液比检测仪;同时,对该型仪器的技术性能参数和广泛的适应性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