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7篇
  免费   718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2643篇
海洋学   28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大量烃源岩样品地球化学分析为基础,综合应用钻井以及地震等地质资料,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母质来源、沉积环境以及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对乌石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三段发育于还原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流二段沉积于弱还原至还原环境,有机质丰度最高,尤其是流二段油页岩基本为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流一段沉积于偏氧化性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最低,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依据烃源岩综合演化剖面,将其热演化过程划分为未成熟、低成熟、成熟和高成熟4个阶段,确定了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为2900m,生烃高峰位于3600m。低伽马蜡烷指数显示流沙港组沉积时期水体为淡水环境,丰富的4-甲基甾烷表明水生低等植物对烃源岩母质来源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992.
通过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及均一温度测定,对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沿石英愈合裂隙呈带状分布,部分在石英颗粒边部分布或切穿多个碎屑颗粒;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四种类型,其中烃类包裹体呈三期发育,荧光下多为黄色—蓝白色,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呈不连续分布,峰值主要集中在130~150℃范围内。根据流体包裹体的特征、产状及均一温度,综合分析认为,中新统储层主要发育三期烃类流体充注和一期CO2流体充注,其中第二、第三期烃类流体充注为主要成藏期,CO2流体充注发生在天然气充注晚期。结合埋藏史与热演化史可知主要成藏期为1.9 Ma~1 Ma,对应新近纪上新世莺歌海末期—第四纪更新世乐东期。  相似文献   
993.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Y井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源对比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Y井是银额盆地哈日凹陷施钻的第一口揭示二叠系厚度较大的参数钻井,于二叠系试获天然气9.15×104m3/d(无阻流量),并产少量凝析油。在对Y井天然气及凝析油组分、同位素,以及凝析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天然气和凝析油成因类型。结果表明,天然气为油型(腐泥型)凝析油伴生气,凝析油为高成熟腐泥型,生烃母质以水生生物为主,烃源岩演化进入高成熟阶段。将Y井凝析油与哈日凹陷周缘杭乌拉剖面出露的下二叠统埋汗哈达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对比,二者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Y井凝析油及天然气源于二叠系,进一步证实了银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岩心观察,发现花港组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主要包括风暴侵蚀形成的渠模、冲刷沟槽、冲刷面,风暴涡流形成的撕扯构造、菊花状构造,风暴重力流形成的粒序层理,风暴浪形成的丘状交错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平行层理,同生变形构造及生物逃逸构造.运用岩石相组合分析的方法,发现花港组风暴垂向沉积序列发育不完整.其理想的序列由A~G共7段构成。根据花港组垂向沉积序列类型、沉积构造特点总结出了A+B+G、A+B+C、A+B+D、B+C+D、C+E+G、E+F+G等6种风暴沉积序列和原地风暴岩、近源风暴岩和远源风暴岩3种风暴岩类型.  相似文献   
995.
江陵凹陷古新统沙市组和始新统新沟嘴组下段沉积为一套巨厚含盐岩系。对始新世早期新沟嘴组下段沉积的无水芒硝中的原生单一液相流体包裹体采用冷冻法进行均一温度测定。原生流体包裹体是在矿物沉积的过程中被捕获的,矿物生长过程中所圈闭的流体(即古盐湖卤水)保存了当时地质环境的各种地质地球信息,可以为研究古温度、古水体成分、古大气成分以及生物的演化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定量数据。测温结果显示,其均一温度范围是17.6~38.5℃,均值为27.2℃。这可能说明,江陵凹陷早始新世新沟嘴组下段的古气温在27.2℃左右,极端情况下,当时的古气温可达38.5℃。通过与前人的研究比对发现江陵凹陷自沙市组上段到新沟嘴组下段有明显降温趋势。由于古新世—始新世的升温事件(PETM)使全球气温普遍升高,可以看出江陵凹陷自新沟嘴底部虽已进入PETM事件后的降温期但气候依然以炎热干旱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96.
湖北潜江凹陷古近系深层富钾卤水矿床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黎春  黄华  张连元  刘成林  孙明光  牛磊 《地质学报》2015,89(11):2114-2121
潜江凹陷富钾卤水矿床是我国古近纪重要的卤水矿床之一,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二维、三维地震解译,测井解译,室内化学分析,研究了该矿床储层特征、卤水赋存规律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矿床成因。富钾卤水主要赋存于古近系渐新统潜江组,含矿面积达1630km2,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钠亚型,次为氯化钙型、硫酸镁亚型和碳酸盐型。卤水总矿化度平均值为280.94g/L,酸碱度在5~9之间。卤水储集体为砂岩,卤水矿床的分布主要受砂体展布的控制,各卤水组底板埋深表现出"一洼两斜坡"的展布特征,矿体厚度自北而南累积厚度减薄,东西方向以向斜为中心,累积厚度向东或向西逐渐增加。在平面上与沉积时期古地貌密切联系,在蚌湖、王场和周矶向斜沉降中心卤水矿化度最大,氯化钾、B2O3、LiCl、Br等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达到综合利用或工业品位。  相似文献   
997.
东营凹陷沙四段是渤海湾盆地优质烃源岩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选取沙四段烃源岩,运用IH-Tmax图,进行了演化趋势分析。采用溶胀实验对烃源岩的留烃能力进行模拟研究,结合该地区的生烃特征和生烃过程,对沙四段留-排烃史进行了恢复。部分样品是由同一生烃母质演化而来的,而且随着成熟度不断增加,可以视为一自然演化剖面。留烃量模拟显示,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溶胀比下降,留烃量随之降低,其中未成熟样品留烃能力最强。液态烃中各组分的留烃量也不同,饱和烃留烃量最低,最容易从烃源岩中排出,而NSOs留烃量最大。将留烃史与盆地生烃史结合,得到东营凹陷沙四段的整个留-排烃过程。建立了自然演化系列样品留烃量的实验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凝析油和轻质油生源母质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婷  侯读杰  曹冰 《地球化学》2015,44(3):289-300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所分析的原油样品主要为凝析油和轻质油,黄岩构造带与平湖斜坡带原油的生源母质特征存在明显区别:黄岩构造带原油中C29甾烷占优势,C27、C28甾烷有一定含量,表明母质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水生生物占一定比例的贡献,二萜类化合物中富含源于裸子植物针叶树脂的成分,原油Pr/Ph值大于5.0,富含升补身烷和重排补身烷,表明其来自富含黏土、沉积环境呈氧化性的泥岩或煤系烃源岩;平湖斜坡带原油中C29甾烷占明显优势,母质中陆源高等植物占重要比例,二萜类化合物中富含源于裸子植物松柏目树脂的成分,原油Pr/Ph值大部分大于4.0,其富含补身烷,重排补身烷含量变化较大,表明原油母质主要形成于氧化环境,源岩岩性有所区别。两个构造带原油均已成熟,但成熟度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99.
渤海湾盆地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中新生界沉积最厚的凹陷。本文基于大量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从凹陷主控断裂活动性、沉积沉降中心分布和构造格架等方面,侧重对大歧口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和原型盆地类型进行研究。认为:1)大歧口凹陷构造单元有4级,凹陷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平面构造格局和北断南超箕状断陷的剖面结构。2)凹陷内断裂有4级,主要断裂的规模、活动期次和断裂活动具有演化的阶段性和空间的迁移性,典型构造带活动性具有由北往南迁移的特点。3)新生代期间整个大歧口凹陷的沉积沉降中心均在东部海域的歧口主凹内,但整体具有往南迁移的趋势。4)凹陷经历了拓展裂谷、拉分断陷、箕状断陷和碟状坳陷4个构造演化阶段,断陷阶段在整个构造演化时期意义重大,且具有走滑拉分特点。故认为大歧口凹陷原型盆地是一种"板内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1000.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热演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盆地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内最大新生代凹陷,具有齐全的新生代地层及丰富的钻井地震资料,是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基于多期次非瞬时伸展模型,选取白云凹陷6条地震解释剖面进行新生代构造-热演化模拟,以揭示白云凹陷热演化的时空差异性,为探讨珠江口盆地演化机制及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白云凹陷经历了两期拉张过程,第一期(47.8~33.9 Ma)拉张自始新世发生,凹陷中心及白云西洼拉张强度高,基底古热流快速上升,最高达到~80 mW·m-2;第二期(23~13.8 Ma)拉张发生于中新世,此次拉张在白云凹陷南部更强烈,白云凹陷基底主体在13.8 Ma达到最高古热流~100 mW·m-2,此后基底热流值一直缓慢下降,逐渐接近稳态.白云凹陷拉张强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边缘低,北部一期高,南部二期高.第一期拉张主要受裂陷期强烈的裂谷作用控制,而伸展作用重启和高速层引起的“下地壳流”的共同作用可能是造成第二期拉张(裂后异常沉降)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