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近年来关于浮游动物与微囊藻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渐被关注,其中有的研究认为浮游动物能够诱导产毒细胞毒素含量的变化.微囊藻毒素是由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编码翻译的,目前关于浮游动物对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相对表达的影响并无报道,本文首次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方法研究铜绿微囊藻PCC7806产毒相关基因mcyB和mcyD在大型蚤胁迫下相对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微囊藻mcyB、mcyD基因相对表达均有上调,表明铜绿微囊藻PCC7806通过上调产毒基因的转录水平达到对大型蚤的诱导防御,从而为浮游动物与微囊藻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2.
对 2种有毒亚历山大藻——引自台湾的微小亚历山大藻 AMTK- ( Alexandriumminutum AMTK- )和引自美国阿拉斯加的亚历山大藻 KW0 6( Alexandrium sp.KW0 6)——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产毒状况、毒素组成和毒性大小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两者的异同。结果显示 ,2种藻的单位细胞毒素含量与培养阶段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即在对数生长初期达最高 ,之后逐渐下降 ;微小亚历山大藻 AMTK- 主要生产 GTXs毒素 ,从对数生长后期到静止期其毒素组成比有所变化 ,GTX1 ,GTX4比例增高而 GTX2 ,GTX3降低 ,亚历山大藻KW0 6主要生产 STX毒素 ;亚历山大藻 KW0 6的毒性高于微小亚历山大藻 AMTK- 。  相似文献   
163.
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P.lima)是全球广泛分布的有害赤潮藻类,也是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Shellfish Toxins,DSTs)的主要产生藻之一,其产生的DSTs给海洋环境、渔业及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不同P.lima藻株的产毒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多种环境因子如营养盐、盐度、光照等因素均会对P.lima的产毒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不同区域贝类中DSTs的风险。本文比较分析了全球范围内P.lima的产毒差异,并重点解析了环境因子对其产毒能力的影响,对于全球范围内P. lima产毒能力差异及影响因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学认知,对未来开展P. lima海洋生态学及食品安全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