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21.
文昌鱼对几种环境因子及污染物的耐受极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隶属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是全世界现存动物中与脊椎动物关系最近的一类非脊椎动物[1],被称为生物进化的“活化石”。它营养丰富,干品蛋白质含量约达70%左右,还含有较高的磷和碘,脂肪含量低,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222.
潘星  李维庆  翟亮  张志强  彭义 《测绘科学》2016,41(4):61-65,96
针对大熊猫栖息地近年来受逐渐频繁的人类活动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呈现"破碎化""岛屿化"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技术定量分析大熊猫栖息地的景观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功能的方法。通过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选取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07和2013年3期Landsat卫星影像,对研究区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类型开展动态监测;并通过选取计算景观指数,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对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构建大熊猫运动阻力模型,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研究区自然生态对大熊猫物种基因交流的影响,从空间上对生态功能优化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3.
上海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近10余年来,保护区面临着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鸟类栖息地退化、土著植被萎缩等生态问题。通过实施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新建了25 km长的围堤从空间上阻断了互花米草扩张途径,并形成了"围、割、淹、晒、种、调"的生态治理方针。工程在鸟类栖息地优化区内营造了鸻鹬类主栖息区、苇塘区、雁鸭类主栖息区、鹤类主栖息区和科研监测管理区,并总结出各生境类型的地形要素与群落要素配置特点与管理要求。工程还支持了潮间带滩涂土著植物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的种群重建与复壮任务。最后,通过规范工程的后续管理和成效监测,为保护区的后期建设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24.
斯里兰卡亚洲象栖息地是全球重要的亚洲象保护区,象群分布密度约为其他地区的10倍,但由于生境破碎与丧失以及人象冲突等原因导致亚洲象数量急剧下降。对斯里兰卡亚洲象栖息地的生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能够为亚洲象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政策制定与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并在全球物种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估斯里兰卡亚洲象栖息地的生境质量,综合考虑亚洲象栖息地需求以及影响亚洲象栖息地的关键要素,应用InVEST-HQ模型来估算生境质量指数,同时分析亚洲象栖息地生境质量在海拔梯度及植被覆盖梯度上的分布状况;随后引入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像元尺度上探讨亚洲象栖息地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模式与时间演化过程,进而分析栖息地内不同保护区和气候分区的生境质量所存在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斯里兰卡亚洲象栖息地生境质量具有高度聚集性,空间异常值不显著。生境质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低海拔、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保护区范围密集的区域;生境质量低值区集中于耕地面积大、海拔偏高的区域。在梯度分布上,斯里兰卡亚洲象栖息地生境质量对海拔和植被覆盖度均具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且在较低海拔和较高植被覆盖度梯度上存在聚集现象。在区域尺度上,斯里兰卡亚洲象栖息地生境质量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栖息地内自然保护区的生境质量明显高于非自然保护区,其中严格自然保护区的生境质量相对较高;热带雨林气候带的生境质量高值聚类大于其余气候分区,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带与热带季风气候带生境质量受到季节性降水的影响较大,高值像元占比偏少。在时间尺度上,斯里兰卡亚洲象栖息地的生境质量总体呈现先降低后趋于平缓的态势。1995年—2010年,生境质量高值聚类占比明显减少,低值聚类占比缓慢上升;2010年—2020年生境质量低值占比有小幅度下降,高值聚类逐渐增加,生境质量逐渐稳定并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5.
《海洋世界》2010,(4):4-4
丹尼斯·张伯伦是当今最卓越的海底探险者之一,他与美国航空与航天管理局(NASA)合作开发了许多很酷的项目,包括水下的栖息地和植物培育实验室。他收割了第一批生长于海床的人工培育的农作物,并在佛罗里达州的基拉戈海岸附近建立了可供两人居住的海底栖息站,  相似文献   
226.
于2006年4~7月在湛江硇洲岛海域采集文昌鱼,进行春夏季节不同性别、不同体长组等的胃含物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湛江硇洲岛文昌鱼消化道残留食物成分以泥沙碎屑为主,可辨生物成分有34种,大部分为底栖硅藻,占58.8%,也有少量甲藻、瓣鳃类幼虫、底栖桡足类幼虫和原生动物等。春夏季节的文昌鱼的摄食喜好不尽相同,饵料生物的出现率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所变化。不同性别文昌鱼的摄食喜好比较相近。文昌鱼到了性腺成熟后才开始进食动物性食物。研究结果表明,文昌鱼摄食藻类、微生物等而自身转化为其他动物的较高营养层次食物,在海洋食物网中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7.
采用现场采样方法对福建沿海文昌鱼(Branchiostoma balcheri)的分布和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为文昌鱼的保护提供依据。全省19个海区潮间带均未捕获文昌鱼;12个海区的潮下带浅海定量调查中,仅5个海区采集到文昌鱼。东山湾海区文昌鱼密度最高,为41.67尾/m2,其次是厦门十八线海区,为14.5尾/m2,厦门南线海区和黄厝海区分别为5.39尾/m2和4.71尾/m2,泉州大港海区仅捕到1尾,闽江口3个海区均未捕获。所获文昌鱼年龄大多为1龄,占39.2%,2龄占23.5%,3龄占25.5%,其他(1龄以下、4龄、5龄及以上)占11.8%。与20多年前的历史资料相比,文昌鱼的分布区大为缩小,资源量大为降低,资源已濒临枯竭。必须加大对文昌鱼资源的保护力度,有必要增设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并加强对文昌鱼保护区的管理。  相似文献   
228.
Combining some information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 of algae along the coastal areas in China and a few pictures materialized from the western Yellow Sea in 2008,authors analyz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and possible water area in China producing a large biomass,some reasons for firestorm,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reappearance of marine bloom green alga Enteromorpha prolifera.The change of habitats and the increase of nutritional levels related to the water area could be considered as direct reasons.It was ...  相似文献   
229.
所谓全人工繁育就是用人工繁育养成至性成熟的子一代(F1)文昌鱼种作为亲体,人工繁育获得子二代(F2)文昌鱼苗以用于人工增养殖。通俗地说,实现文昌鱼全人工繁育批量生产,必须连续突破三道技术难关:(1)用野生亲体人工繁育获得成批量的子一代(F1)文昌鱼苗;(2)在人工条件下将成批量的子一代文昌鱼苗养殖至性成熟以从中选择人工亲体;(3)用人工亲体人工繁育获得成批量的子二代(F2)文昌鱼苗。  相似文献   
230.
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年代际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南太平洋海域,是我国重要的远洋捕捞对象之一,其种群易受气候和栖息地环境的影响。利用海表面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距平(SSHA)两个关键环境因子,计算1950?2015年1?12月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对比分析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位于冷暖位相下茎柔鱼渔场环境以及栖息地质量的变动。结果显示,1950?2015年PDO呈现冷、暖、冷3个位相变化,其中PDO冷位相内的SST距平(SSTA)和SSHA明显低于PDO暖位相。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DO指数与SSTA和SSHA均呈显著正相关,而HSI与PDO指数、SSTA和SSHA均呈显著负相关。PDO位于冷位相时,茎柔鱼渔场内水温变冷,海面高度下降,适宜的SST和SSHA范围增加,因此茎柔鱼有利的栖息地面积增大;而PDO位于暖位相时,水温增暖,海面高度上升,适宜的SST和SSHA范围缩减,导致茎柔鱼适宜的栖息地面积缩小。研究认为,太平洋年代际涛动调控了茎柔鱼渔场内的环境变化,进而对茎柔鱼栖息地质量及适宜栖息地范围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