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71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6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41.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母本,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为父本进行科间远缘杂交,利用ISSR标记对2个家系杂交子代进行扩增,分析了双亲位点在杂交子代中的传递分离方式以及双亲与杂交子代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6个引物在0401~#和0402~#2个家系中扩增的位点数为136和144个,其中多态性住点数量为90和91个,分别占66.18%和63.19%,2个家系间没有明显差异。2个家系中双亲与杂交子代的共有位点数量分别达34.56%和38.89%,表明遗传物质传递给了杂交子代,证明了科间远缘杂交的成功。2个家系中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位点分别占32.35%和22.92%,出现分离但偏孟德尔分离位点占23.53%和27.78%,2个家系中均观察到部分非亲位点。在这2个家系中,杂交子代与母本牙鲆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2941、0.3182,而与父本星鲽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645、0.3750,表明杂交子代在遗传上偏向母本牙鲆。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杂交群体同时构建牙鲆和星鲽的遗传连锁图谱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2.
对于Rodinia超大陆西缘在裂解过程中是否发育巨长安第斯型陆弧存在较大争议.马达加斯加即位于古地理再造Rodinia的西缘位置,其太古宙结晶基底中出露有大量新元古代侵入体,是澄清这一争议的理想研究区.由于基性岩浆岩组分识别不足等原因,前人曾认为这些侵入岩形成于俯冲带陆弧环境.但笔者在中北部Alaotra湖地区野外考察期间发现了大量辉长质岩石,对其中典型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结晶于798~778Ma之间(最大误差估计).因此,这些辉长岩体事实上与岛内其他新元古代侵入体构成了双峰式侵入岩套,暗示了可能的陆内伸展环境.在此基础上,笔者重新审视了前人已发表的地球化学数据,发现该双峰式侵入岩套的基性组分显示富钾特征和拉斑演化趋势,局部甚至发育了强烈地钒钛磁铁矿化;酸性组分则显示富铁、偏铝-过铝质和碱钙-钙碱性特征,并具有相对较高的K2O/Na2O和Ga/Al比值以及高场强元素含量,属于A型花岗岩(铁质花岗岩).这些特征进一步表明该双峰式侵入岩套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而非陆弧环境.结合本文的初步研究结果和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笔者认为马达加斯加这一双峰式侵入岩套很可能是新元古代地幔柱事件在Rodinia超大陆西缘的响应.  相似文献   
43.
西藏自治区昂仁县朱诺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典型斑岩型铜矿模式对比,朱诺铜矿含矿斑岩体剥蚀程度为钾化带和黄铁绢英岩化上部,向深部及西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4.
在认为不同类别地物的光谱响应值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线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像斑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相对辐射校正方法。首先以相关系数为基础将像斑划分为变化像斑和未变化像斑两大类,再对未变化像斑利用随机数据一致性算法解求增益和偏移参数,对于变化像斑则将与其最相似的未变化像斑的增益和偏移参数作为该像斑的校正参数,最后利用各像斑的校正参数进行线性校正。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斑蠖几种常见天然饵料的营养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饵料营养测试分析入手,化学和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综合评价了斑鳠几种常见天然饵料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水蚤、水蚯蚓、野杂鱼均是斑鳠优质的饲料蛋白源及良好的能源物质;三种饵料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同为蛋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同为赖氨酸;斑鳠苗种培育效果比较,水蚤组显著优于水蚯蚓和野杂鱼组,而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6.
本给出类星体3C286在毫角秒尺度上的一个超分解图象。它是历元1991.45用一个全球VLBI阵在波长18cm观测所得到的结果之一。整个结构延伸-500pc。在东北端有两个高亮度的子源,它们与喷流一起浸嵌于一个巨大的低亮度的发射区之中。没有检测到有反向喷流存在,我们提出了新的模型来解释这种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47.
卡尔却卡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铁、铜、铅、锌、金多金属矿集区,具有特征明显的构造-岩浆岩带。在分析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接触带等控矿因素与成矿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找矿标志;根据区内的成矿特征,初步认为卡尔却卡多金属矿床为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和蚀变岩型3种成因类型,形成斑岩-夕卡岩-热液成矿系统,成矿作用均与中-晚三叠世底侵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48.
河北省秦皇岛灵仙洞发现了一批最后斑鬣狗化石,标本达上千件,至少代表了30个不同个体,包括3具骨架(其中骨架Ⅰ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最完整的1具),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哺乳动物化石,共计26属27种.根据动物群组成、地质地貌以及堆积物的综合分析判断,它的时代可能属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动物群的生态组合反映当时处于一个温热偏干、半封闭或开阔的山间草原而周边山上有树林的生态环境.标本(尤其是完整骨架)的保存为典型的原地埋藏,死后未受到包括斑鬣狗自身在内的动物干扰和破坏.斑鬣狗在动物群中占绝对优势以及幼年个体和粪化石的发现,表明灵仙洞是一处斑鬣狗族群的巢穴.与其他斑鬣狗巢穴不同的是:斑鬣狗的猎物稀少,鲜见斑鬣狗的活动痕迹,尤其是幼年斑鬣狗啃咬形成的特定产物“nibbling sticks”,这说明灵仙洞既非用于猎物遗骸的储藏,也非用于幼崽的抚养,而是一处共用巢穴,同时也表明灵仙洞的骨骼聚集与埋藏有着特定的成因和机理.  相似文献   
49.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的相干斑滤波,对其后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的独立分量分析(ICA)算法稳定性差、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该文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PSO)改进的ICA滤波算法,用于进行极化SAR影像相干斑滤波。该方法利用PSO算法来改进解混矩阵W的行向量的生成过程,以提高ICA算法的分离效果。采用AIRSAR获取的旧金山海湾地区的L波段极化SAR影像进行实验,并用相干斑指数、迭代次数、收敛时间等指标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基于PSO改进的ICA算法具有更高的收敛效率和更好的相干斑抑制性能,能有效地降低影像的相干斑噪声。  相似文献   
50.
本文利用理论上失利的哈雷彗星OH脉泽谱线的平均流量密度公式,计算了一组结果与观测值进行比较,彼此互相符合较好,表明OH脉泽谱线理论模型是比较好的。并且根据哈雷存在星在OH脉泽谱线形态的初步分析,表明它在形态上与晚型星系统内OH源的非标准双峰脉泽谱线存在着某些定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