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6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在相山西部(尤其是邹家山矿床)两火山旋回的界面之间,存在另一类潜火山岩的侵位,其形成年龄为136.0士2.6 Ma,岩性为潜流纹英安斑岩;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心相碎斑熔岩中的花岗质"团块"属潜火山岩,其形成年龄为134.2土1.9 Ma.火山期后的潜石英二长斑岩及煌斑岩脉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9.5士2.0 Ma及125.1±3.1 Ma,从而揭示相山地区的伸展、裂解作用从早白垩世就开始了,明显早于浙、闽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512.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