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0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苏北岸外海底沙脊群内大洪水道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及室内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洪水道的波浪、潮流、含沙量特征,探讨了水道的地形演变过程及趋势,得出了大洪水道中潮流速度大、冲刷能力强,水道宽深顺直,稳定性好的初步结论,为生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安徽新桥块状硫化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桥块状硫化物矿床发育双层结构,地球化学特征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和垂向变化。下部网脉状蚀变矿化岩石SiO2、Al2O3、K2O和Na2O等含量较高,上部层状块状矿石和含矿岩石Fe2O3、FeO、CaO、MgO及SiO2等明显富集。稀土含量相对较低,上部层状块状矿层平均值为10.73×10-6,下部通道相蚀变矿化岩石平均值为126.1×10-6。重晶石δ34S值为+16.2‰,硬石膏δ34S值为+11.2‰,黄铁矿δ34S值为+1.5‰~+4.7‰。含矿硅质岩δ18O为+12.0‰~+13.9‰,下部通道相含黄铁矿石英脉δ18O值为+13.3‰~+18.6‰。自下部网脉状矿化到上部层状块状矿层,从粗晶细晶到变胶状胶状黄铁矿,δ34S、δ18O和δ30Si值逐渐降低,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平均值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73.
本文就北京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水道系统在施工中,F3断层带围岩塌方、F20断层带围岩塌方和f19断层带围岩塌方产生的原因、经过和处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根据不同洞身段的工程地质特征及现场水压试验成果,提出了围岩弹性抗力系数建议值。针对水道系统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设计了上、中、下排水洞等排水措施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地下水危害问题。  相似文献   
74.
青岛定位国际城市的依托——国际航运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确定为国际城市是根据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即具有世界上少有的优良港口资源和地理区位势,可持续发展为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75.
分析了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条件、气源供给来源、运移通道类型等成藏条件,指出了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方向并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华光凹陷浅部沉积层的温度、压力条件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要求,生物成因甲烷水合物稳定带最大厚度约320m,热成因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最大厚度约为345m。气源岩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地区的断陷期层序中,具有早、晚两期生烃且以晚期为主的特征,有利于热解成因气在水合物稳定带内的聚集成藏。晚中新世以来快速沉降的巨厚半深海细粒沉积物为生物成因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泥底辟与其伴生断裂及多边形断层等构成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流体运移体系。华光凹陷靠近(1)号断裂的西部地区是有利的勘探方向。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沉降使得渐新世成熟—过熟烃源岩大量生气或裂解,而且由于欠压实作用形成的地层超压为含气流体的运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热解天然气和生物气沿着泥底辟和多边形断层等构成的输导网络向上垂向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带,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其中深水浊流水道是寻找高饱和度水合物的有利目标体。  相似文献   
76.
安哥拉深水水道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浅层(上新统)三维高频地震资料的剖面、切片和属性信息,对安哥拉陆坡区深水水道特征和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在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两个层次上建立了安哥拉地区浊积水道定量化地质知识库.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一水道活动方式类似于曲流河点坝模式,即单一水道仅沿侧向(垂直于古流向)整体迁移,不存在整体“下游扫动”分量,且在平面上其侧积复合体呈“同心半环状”,单一水道的砂体以垂向加积方式充填在轴部,厚度向边部减薄;单一水道的宽度与深度、弯曲弧长与弯曲度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复合水道样式按照内部单一水道的活动方式分为(Ⅰ)侧向迁移、(Ⅱ)斜列迁移和(Ⅲ)摆动迁移三类模式,且(Ⅰ)类主要发育在高弯曲段(弯曲度>1.3),Ⅱ类和Ⅲ类主要发育在低弯曲段(1<弯曲度≤1.3);该地质知识库成功应用到实际三维地质建模中,具有推广价值.本文研究不仅可以完善深水水道定量分布模式,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油田开发风险,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7.
孟加拉湾缅甸若开盆地上新统斜坡水道复合体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斜坡水道复合体是孟加拉湾缅甸海上若开盆地上新统最重要深水沉积结构单元之一。研究工作以地震响应与深水储层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指导,二、三维地震资料中的强振幅属性用以判断水道复合体内的粗粒沉积。利用多种地震技术,包括相干切片分析、地质异常体处理以及三维可视化,将斜坡水道复合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并从斜坡水道复合体的外部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78.
凌云水下隆起位于桂西中三叠世海盆的北东部,是桂西晚二叠世裂谷区内凌云古岛,在中三叠世时下沉而成水下隆起,北东部边缘断层在该时期有两次较大活动,使边缘斜坡发生两次较大的滑塌作用,并形成两个滑塌浊积岩沉积旋迴,斜坡趾部形成挤压隆起带,平行基底断层分布。  相似文献   
79.
琼东南盆地南部梅山组具有独特的丘状反射特征,关于其成因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以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地震资料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在深水钻井标定下,从地震相特征、沉积物物源、沉积搬运通道、古地貌特征以及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6个方面,阐明了梅山组丘状体的沉积特征,并讨论了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中新统梅山组沉积时期,受强制性海退影响,琼东南盆地范围内海平面下降至低水位,南部隆起局部暴露剥蚀,提供了大量沉积物源;上中新统黄流组沉积时期,盆地局部构造活动使得南部隆起物源发生重力失稳,通过深水水道向盆地中央以重力流方式搬运沉积物。琼东南盆地梅山组地层的丘状反射特征是黄流组沉积时期以南部隆起沉积物为物源的浊流侵蚀下伏梅山组地层所致。对该丘状体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丰富对丘状地震反射现象的认识,而且揭示了其沉积构成为粗碎屑沉积物而非生物礁滩沉积,对深水油气勘探储层特征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陆相深水重力流水道的类型细分及其沉积模式是制约其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因素,但研究程度低。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瑶曲铁路桥剖面三叠系延长组实测、水道形态参数统计及岩相、粒度等分析,开展了湖相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特征、沉积过程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可识别出4期复合水道,主要为洪水重力流成因。根据其内部单一水道及单砂体形态特征、岩相组成,将其细分为沉积型和过渡型两类。(2)剖面下部2期复合水道为沉积型,以悬浮载荷成因岩相为主,常见块状净细砂岩、薄层泥岩岩相组合和鲍马序列岩相组合;上部2期复合水道为过渡型,岩相以底床载荷与悬浮载荷共存为特征,自下而上以交错层理细砂岩或叠瓦状泥砾细砂岩与含泥砾/泥岩撕裂屑块状细砂岩、平行层理粗粉砂岩及薄层泥岩的岩相组合为特征。(3)结合单一水道规模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区内过渡、沉积型重力流水道的半定量沉积模式。过渡型水道内部侵蚀与沉积作用共存,单一水道宽度小、宽厚比低,呈透镜状,水道间切割性强,砂体横向稳定性较低,表现出不定向叠加、侧向拼接样式;沉积型水道内部由沉积作用主导,单一水道宽度较大、宽厚比较高,呈似板状—透镜状,砂体横向稳定性较高,表现出稳定的垂向加积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